神舟五号飞天,遭遇濒死26秒,杨利伟一度哽咽,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热点 160 0

“他眼睛动了,他还活着!”


神舟五号飞天,遭遇濒死26秒,杨利伟一度哽咽,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一缕阳光照射到飞船舱体内,杨利伟条件反射地眨了下眼睛。


酒泉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声惊呼,接着,传来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直到此时,所有的人悬着的心才放松下来。


刚刚过去的这短短的26秒钟,竟是那么的漫长,牵动了亿万人的神经。这26秒,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如此紧张?

神舟五号顺利的背后,其实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事件发生。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后,却发生了一件非常惊悚的事件。他居然听到外面有人在敲飞船的窗壁。


“咚咚,咚咚咚!”敲击声越来越密集。难道真有外星人造访神舟五号飞船?


01


杨利伟从小就表现出了对天空的热爱。他每次听到天空有飞机飞过,哪怕吃着饭也要跑出屋子来看。


恰逢1983年空军招飞行员,杨利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18岁的杨利伟冲破了重重高难度的考核程序,正式成为保定航校的新学员。在这里,从小就坚韧好学的杨利伟,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合格的飞行员。


毕业之后杨利伟被分配前往甘肃,陕西等较偏远的地方工作,收入相对较低。有朋友劝他去民航,他拒绝了。对于毫无挑战性的民航飞机,杨利伟实在不感兴趣。因为成为战斗机中的王牌飞行员才是他的梦想。

1998年,从1500多名优秀飞行员中经过了严格训练,层层筛选后,14位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汇聚在一起,他们将有机会成为最早一批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其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根据时间表留给航天员的训练时间显示,他们必须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身份转变。


成为航天员意味着他们每天都要接受来自各方面近乎魔鬼般的极限训练。

他们会每天被拉到水下,负重120多公斤的装备,进行四个小时不间断的水下负重训练;会被蒙住双眼在多轴晃动的转椅上,进行360度快速旋转还要上下摆动的抗晕能力训练……刚开始训练,他们每天胳膊腿困乏疼痛得都抬不起来。做完抗晕能力训练,他们感觉自己得了脑震荡,头晕眼花吃一口能吐两口……

除了身体素质训练外,他们还要接受心理素质训练,医学等知识的培训……



02


杨利伟的妻子叫张玉梅。她就是那位在丈夫身后默默付出,将一起家庭重压自己扛,让丈夫毫无负担地参加训练的伟大女人。


张玉梅知道,丈夫的训练任务非常重,训练要求也非常严苛,而且训练环境还非常恶劣。她非常地心疼丈夫,也深知丈夫没有时间兼顾家庭,陪伴家人。


于是,杨利伟在外训练的日子,张玉梅默默地在家肩负起照顾老人,教育孩子的重担,没有丝毫抱怨。

有人曾问张玉梅:“你是否担心丈夫当航天员的风险?”张玉梅却淡定地说,“利伟同飞机打交道十多年,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在杨利伟咬牙坚持苦训的那段时间,妻子却因操劳过度住院了,还被查出来是严重的肾病,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让丈夫安心训练,张玉梅决定把这个病情隐瞒下来。但是杨利伟还是知道了,他心急如焚地请假前往医院。


张玉梅始终记得,丈夫推她进手术室前的眼神。她说当她看到丈夫对她那种,从未有过的万般牵挂和怜爱的歉疚的眼神时,她心如刀割。


手术后的张玉梅身体比较虚弱,离不开人。马上就要归队的杨利伟,不得已叫母亲前去照顾妻子。


基地的领导也知道杨利伟家的情况,特批他一个月的假照顾妻子。却被杨利伟断然拒绝了,他说:“任何事情也不会影响到我的训练,请领导放心,家里已经安排好。”


临走前一晚上,张玉梅一直催促丈夫快走。杨利伟深深看了妻子一眼后,满含眷恋地离开了。

就这样,在妻子的支持下,在漫长而又紧张的训练中,杨利伟脱颖而出,成为国家赋予重任的航空第一人。


03


2003年10月15日,酒泉发射中心,即将登船的杨利伟精神饱满,准备接受祖国的考验。


“5、4、3、2、1点火”随着指令的发出,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扬起了熊熊的烈火,正在观看直播的人们欢呼雀跃“成功了,成功了……”

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在那一刻见证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技术的一次新突破。


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杨利伟在描述升空的经历时,让我们不禁对这位航天英雄肃然起敬——他是用生命来践行挑战中国人进入太空探索的这个誓言。


重达487吨的火箭飞船合并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的火焰,瞬间产生高温高速高压的气体。


五年的魔鬼般训练,这种压力杨利伟早已预料到,他从容地应对着。


然而几秒钟的重压过去后,杨利伟正在调整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瞬间像被抽空了一样,使不上一点劲。


原来在距离地面相当高度时,火箭和飞船的船体与人体产生了共振现象。这个共振叠加的压力在重达6G的负荷之上。


这种叠加的共振太可怕了,杨利伟后来回忆,自己当时感觉五脏六腑似乎都要被撕碎了,心脏似乎也快不行了,但是他的脑子反而是清醒的。


地面上的工作人员看到杨利伟这种近乎僵硬的表情,场面瞬间凝固了,他们感觉发生了重大变故,大家都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就连连呼吸都不敢用力,部分工作人员的眼眶已满是泪花,他们担心杨利伟会发生危险。

杨利伟在之前的训练中完全没有遇到过这种状况,而当时没有应对经验的他,面对着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只能凭意志力硬扛。


26秒钟过去了,飞船的整流罩打开,一缕阳光透过舷窗照进杨利伟的脸上。他下意识地眨了眨眼睛。


他眨眼的动作瞬间被地面上的工作人员捕捉到,人们一边欢呼一边鼓掌:“快看呀,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


众人心间的石头瞬间落下,一位老专家满眶泪水流了下来,他们为之奋斗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实验当中的辛酸、困难、挫败感都随着这一刻的喜悦而烟消云散。


每一位中国人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的航天事业又跨进了一大步。我们可以挺起胸膛骄傲地说:“我们也做到了,而且并不比别人差。”


04


杨利伟搭乘的飞船顺利进入了太空,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他完成了一次“天地对话”。


当天晚上,发射现场有杨利伟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他们通过对话,简单而直接地互报平安。北京航天指挥中心电视现场直播了这一温馨的画面。


后来,在进入太空环游的时候,飞船出现了许多异常和暂时无解的事件。杨利伟听到了飞船舷窗外发生“咚咚咚”的木棍敲击声,他巡视所有的仪器,却都无法察觉出敲击声是在哪里发出的。难道真有外星人?


外太空也没有任何外物干扰,他用录音设备把这声音录下来,方便以后找专家来排除声音的来源。杨利伟作为第一个探索外太空的中国人,每一个细节他都不容忽视。


在进入大气层的时候,飞船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舷窗外面被烧得通红,飞船右边舷窗出现裂纹。


舷窗破裂加上外面16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炙烤,紧接着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这时候,杨利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平时的训练储备的常识提示他,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几乎为零。


如果舷窗全部裂开,那么他将永远留在太空中,回不了家。


幸好,没有出现更危险的情况。敲击舷窗的现象也经历了几批宇航员确认,声音始终存在,研究专家们始终没有考察出这个声音的真实来源。


杨利伟的各项操作任务都顺利完成。次日,杨利伟接到航天指挥中心的返航指令。要回家了,他的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他心里也清楚,等待着他的将是一个更加巨大的任务,而在人类的航天史上返航,也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阶段。


苏联和美国都因返航出现事故,而导致航天员死亡的事件:

美国的波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在着地的时候发生爆炸,七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1971年苏联载人飞船按照预定时间,从太空返回时由于返回舱空间狭小,导致宇航员们无法穿上宇航服返回。返回舱内氧气消耗殆尽,三位宇航员窒息而亡,着陆的时候迎接苏联人民的竟然是三具冰冷的尸体。

这些返航时发生的一系列的特殊事件,令杨利伟不由得非常谨慎。


05


10月16日6点,神舟五号返回舱逐渐进入中国境内,在太空中遨游了一天一夜的杨利伟。终于飞回祖国的怀抱,拖拽着一团熊熊的火焰。


人们看到,返回舱在青藏高原上空掠过,穿过黄河古道,按照预定计划,向内蒙古着陆场着陆。


减速伞,主伞在天空中缓缓打开,1200平米的大伞被搜救队定位到了。


安全着陆!杨利伟在鲜花与掌声中出了返回舱。


中国人的飞天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既是这一次的圆满结束,也是下一次的开始。杨利伟也从一名宇航员到如今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中国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从此以后,星辰大海,不再是梦想!


感恩我们的航天英雄,是他们的勇敢和坚毅,让我们的航天事业又上新台阶;也感谢那些在幕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无数科技工作者,是他们夜以继日的咬牙硬抗和辛苦攻坚,让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跻身世界前列。


现实中,是不是真存在外星人? 飞船外敲击窗壁的声音,你认为是什么发出来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讨论。


作者:清浅

编辑:库小七

参考资料:光明网《杨利伟首次飞天曾遭遇生死26秒,几乎难以承受》2022.4.21

标签: 神舟五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