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祭拜,看到父母的跪像后,含泪说了9个字

杂谈 139 0

一位头发花白,年过六旬的老人热泪盈眶的看着面前的两座跪像,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下来一发不可收,表情复杂。

嘴巴嗫嚅着,似乎在说着什么话,不靠近甚至都听不清楚,而汪文悌在说了这句话之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祭拜,看到父母的跪像后,含泪说了9个字

这位老人就是两座跪像人物的次子——汪文悌,两座跪像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汪精卫夫妇

汪精卫夫妇跪像

这一幕截至目前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而20年后的今天那对跪像还一如既往的停留在当时的地方,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那么汪文悌到底说了什么?汪精卫夫妇又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截至目前还在以跪像的形式忏悔?

回国祭拜,含泪说9字

2005年,已经在香港建筑行业占有一席之地的汪文悌接到内陆的合作邀请函,于是便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大陆,除了这次合作,汪文悌此次回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汪文悌

刚抵达大陆,汪文悌就立刻前往南京,因为南京有着他曾经日思夜想的亲人,虽然亲人早已不在人世,但身为人子的他也该前往亲人的墓地祭拜

汪文悌的父母双亲之墓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梅花山顶,他此次回国也是为了给自己的父母扫墓,但是当汪文悌去给自己的父母扫墓之时却愕然发现父母的墓地前竟然还有两尊跪像。

汪文悌看着墓前的跪像内心极其的复杂,因为这跪像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父亲汪精卫与自己的母亲陈壁君。

汪精卫夫妇跪像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汪文悌内心百感交集,他并未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只是泪流满面的看着两尊跪像,然后颤颤巍巍的蹲了下去,拿出自己的手绢对着跪像轻轻的擦拭,小心翼翼的举动让人不忍直视。

说起跪像就不得不提起秦桧,大奸臣秦桧一家在死后就被建造了一堆跪像,虽说跪像是后来者私自建的,但是也明确表达了人们对奸臣的痛恨之情。

如今秦桧一家的跪像还在淮阳县太昊陵景区当中,每年无数前往太昊陵旅游的乘客见到秦桧的跪像之后都会毫不犹豫的打一巴掌。

秦桧及其家人跪像

这说明跪像之人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这种事情在中国群众的心里就如明镜一般,而身为中国人的汪文悌又岂会不知道这跪像意味着什么。

身为人子的汪文悌虽然因为当年父母做的错事痛苦自责了一辈子,但是他依然不能在父母的墓前进行指责,毕竟当年的自己也因为父母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汪文悌不远千里来到南京其中一个重要事情就是给自己的父母扫墓,如今墓已经扫完,也是时候离开了,只是在走的时候,汪文悌突然跪在石像旁说了一句话。

汪文悌

“犯了错,就该受到惩罚。”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汪文悌突然如释重负一般,最后看一眼父母的墓碑,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忠肝义胆的年轻人?

汪文悌在面对自己父母跪像的时候只说了简简单单的九个字,但是这句话其实已经埋藏在汪文悌心里一辈子了。

1883年5月4日,居住于广东山水的汪家迎来了一位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家里人为其起名为汪兆铭,当时的清政府政权根深蒂固,很多百姓都过着拮据的生活。

汪精卫

当时的广东作为清政府为数不多对外开放的港口,汪精卫生在广东,自然与苦日子不沾边。

当时的汪精卫家里有点小钱,所以父母选择让其在学堂上学,但是接受的却是传统的封建教育,而此时的汪精卫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更加倾向于外国传来的新思想

汪精卫向往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外国人口中的革命家,跻身到当时的革命事业当中,远大的抱负、聪明的头脑,注定了汪精卫不会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酒囊饭袋。

汪精卫

十几岁的汪精卫凭借着自身优异成绩在当时的县试中一鸣惊人,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而后不骄不躁,又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取了秀才的功名。

在当时那个年代,秀才已经算得上是了不起的功名,因此很多私塾慕名前来邀请汪精卫去当教书先生,汪精卫对于众人的邀请一笑而过,他的目的可不是这个。

当时清政府推出很多留学生前往日本,汪精卫就是奔着这个去的,不出意外,汪精卫也确实得偿所愿,成功获得了前往日本留学的名额,这个时候,命运的齿轮已经悄悄转动。

清政府派遣前往日本的留学生

汪精卫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了孙中山,当时的孙中山正在日本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讲,找到机会的汪精卫便在这次演讲之后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

同盟会作为当时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的主要力量,其中自然皆是一些拥有新思想、热血沸腾的青年人,到了这里的汪精卫就像鱼儿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海。

在加入同盟会期间,汪精卫发表了无数的文章,主要宗旨就是言明当时的清政府在面对他国列强的时候应该态度强硬一些,把腰板挺直,拒绝一味的忍让。

同盟会

不得不承认汪精卫还真是识时务,因为这个举动他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的拥护者,而这些人的拥护也使得汪精卫背离了本心,变得愈发的狂妄自大,为自己以后的走向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投奔日本,建立汪伪政府

1910年,汪精卫再也忍受不了清政府的不作为,决定靠自己的力量给予清政府致命一击。

当时的清政府由摄政王全权做主,汪精卫便把目光放在了摄政王身上,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此产生——刺杀摄政王

汪精卫

狂妄自大的汪精卫终究是忽略了一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当时的清政府如何无能懦弱,也不是他们这些文弱书生可以撼动的,果然,意外就发生了。

也是在这一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失败,连着他的那些同伴一同被下了大狱,只要清政府存在一天,汪精卫这辈子注定无缘外出,但是命运之神偏偏再次眷顾了他。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正式成为了新一股势力——国民党,发动的武昌起义结束了汪精卫的牢狱生活,他也再次得以回到国民党的队伍当中。

孙中山

直至孙中山去世蒋介石成为国民党的掌舵人汪精卫也成为了国民党内部的骨干级人物,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当时的中国实力太过弱小,小米加步枪终究是抵不上日本的大炮。

汪精卫在与日本的几场战役中接二连三的失利,自信心大打折扣,自己内心坚定打败日本的信念便轰然倒塌,享受到优质生活的汪精卫怎么还会愿意去干劳苦大众要干的事情呢。

蒋介石作为当时汪精卫的顶头上司,已经将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中国的内斗当中,哪里还有闲心去管汪精卫打不打败仗呢。

蒋介石

自己接二连三的失利,自己的领导却一门心思扑在内斗上,越想越可怕,越想越害怕,说不定过不了多久自己的项上人头就保不住了。

不怕想的多,就怕胡思乱想,日本还没有再次打过来,汪精卫自己的内心就已经产生了剧烈的动摇,这个时候怎么办,那就是当一个缩头乌龟,把头缩进去,至少能保证不丢掉性命。

如果自己一意孤行与日本对打,那么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想想自己当初煎熬的牢狱之灾都熬过来了,可不能把性命折在这里。

汪精卫

要说汪精卫这个人还真是惜命的很,自己吓自己倒是有一套,而除了这个“优点”之外,汪精卫竟然还有一个“优点”——果断。

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着这种“超前”的思想,汪精卫说干就干。

尽管还在国民党担任重要官职,却已经想好要如何投奔日本保住自己的一条小命了。

汪精卫

当时国民党最重要的根据地就在重庆,而作为国民党左膀右臂的汪精卫自然也龟缩在重庆,只是这个时候的重庆在汪精卫的眼里已经不再是坚固的如铁桶一般的地方了。

1938年汪精卫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时机,假借工作的名义,汪精卫简单收拾了自己的行囊便“逃离”了重庆,也就是在同年的12月,汪精卫仗着自己有几分文采发表了一篇文章

而这篇文章就是汪精卫对日本的“投名状”,为什么这么说呢?简单的说一下,汪精卫写的这篇文章主要内容就是大肆夸奖当时的日本有多厉害,武器有多先进,并表达了自己对日本的崇拜以及敬畏之心。

汪伪政府

狗腿子的举动不言而喻,谁能想到之前还主动冲锋在前的国民党将领态度竟会转变的如此之快,而在汪精卫发表这篇文章之后不久,日本就扶持了汪精卫,并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汪伪政府。

一条道走到黑,害苦后代

在得到日本的帮扶之后,汪精卫更加的肆无忌惮,开始大肆跪舔日本,在短短的时间内连续发表多篇文章,而文章的中心主旨就是赞扬日本的一切,吹捧日本

在多篇文章发表之后人们看出了汪精卫跪舔日本等一系列无下限的举动,一时间,谩骂声,指责声此起彼伏,而当时的汪精卫则是安稳的住在自己的宅院里,甚至还顶着“卖国贼”的名声与日本签订了共同宣言

汪精卫与日本勾结

为了表示自己对日本的忠心,汪精卫大手一挥就将东北三省拱手相让给了日本,得知汪精卫的所作所为后,很多百姓自发的组建反抗的队伍天天在汪伪政府门前游行抗议。

看着百姓们的举动汪精卫与陈璧君无动于衷,还始终坚信 他们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在他们看来,日本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等到日本胜利的那一天,他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美谈,再也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指责与谩骂,不得不承认,汪精卫还真是长得丑,想得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大白天净做美梦。

汪精卫夫妇

幸运之神不会眷顾到一个没有家国大义的人身上,还没等到汪精卫美梦成真,1944年,他就先一步撒手人寰了,而死因也是生病救治无效

恶人自有恶人磨,还没等到中国去腾出手收拾他,他就已经付出了代价。

中国人讲究人死为大,入土为安,但是汪精卫的所作所为终究太过令人气愤,所以他死后也不会得到安生,这不,恶人磨就来了。

汪精卫墓地被炸

汪精卫死后没几个月,他的墓地就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拿炸药炸开了,而他的尸体也得以重见天日,再次迎来了一记重击——一把火烧掉。

汪精卫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了之后竟然连一个囫囵尸首都没有留下,可是这样就结束了吗?很显然,并没有。

抗日战争胜利后,汪精卫的妻子和孩子几乎全部锒铛入狱,只有一直参加抗日的长女没有受到牵连,之前的生活过的有多优渥,后来承受的谩骂与指责就有多深。

陈璧君

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一度被判为死刑,却在最后终审的时候改为了无期徒刑,而汪精卫的孩子们也因其父母原因在国人面前抬不起头。

出狱后,汪精卫的孩子们再也没有脸面留在国内,而是灰溜溜的出了国,作为汪精卫的次子,汪文悌当年年仅16岁,可即使是这样也要被人们称一声“汉奸之子”。

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要因为自己受到牵连,不知道临死前的汪精卫有没有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后悔?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他又会如何做呢?然而这些都已经无从得知了。

汪精卫夫妇跪像

(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标签: 汪兆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