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汽车金融公司业绩扫描:2023年上演业绩“冰火两重天”,“暗流涌动”之下如何变局

行业 170 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许爽 广州报道

近年来,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重新洗牌。作为汽车产业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汽车金融服务亦在悄然发生变化。

19家汽车金融公司业绩扫描:2023年上演业绩“冰火两重天”,“暗流涌动”之下如何变局

2023年,19家汽车金融机构在总资产、营收、净利润的规模上变化并不大,头部汽车金融机构依然占据半数利润,但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市场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异军突起”,“自主品牌系”汽车金融公司业绩增长显著,不少“国际品牌系”汽车金融公司面临掉队的风险。

“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恰是汽车金融行业2023年的真实写照。而2024年,在汽车金融政策“松绑”以及一系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车市量质齐升趋势明显。

截至目前,已有不少汽车金融公司选择通过发债的方式,以满足业务日益增长的庞大需求。

头部三家机构占了46%净利润

一直以来,汽车金融公司属于较为稀缺的金融牌照,时隔最后的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成立已有九年。若剔除已进入破产程序德华泰汽车金融,我国目前仅有24家汽车金融公司。

经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统计发现,由于宝马汽车金融、大众汽车金融并无公布中国地区2023年具体财务数据,沃尔沃汽车金融暂未在官网及相关渠道披露最新年度报告,一汽汽车金融、裕隆汽车金融相关年度业绩报告无法被正常查阅,因此可采用的财报对比数据仅涉及其余19家汽车金融公司。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统计,2023年,19家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7642.17亿元,同比增长0.49%;18家汽车金融公司(不含华晨东亚汽车金融)营业收入371.07亿元,同比增长1.18%;18家汽车金融公司(不含重汽汽车金融)净利润157.76亿元,同比下降3.27%。其中,华晨东亚汽车金融仅披露总收入,重汽汽车金融未披露年度净利数据。

从已披露净利润数据的18家汽车金融公司经营业绩来看,汽车金融行业分化较为严重,净利润超过4亿元的汽车金融公司仅有9家,而净利润位列前三位的头部机构就占据了46%的净利润。

尽管受2023年度利息收入下降影响,营收、净利出现“双位数”降幅的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依然稳坐行业最赚钱的“头把交椅”。其中, 2023年上汽通用汽车金融的营业收入66.84亿元,同比下降13.72%;净利润32.25亿元,同比下降15.00%。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则以净利润23.45亿元的年度成绩,在19家汽车金融公司中位列第二。值得关注的是,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2023年营收为43.78亿元,在营业收入微跌情况下,其营业支出费用同比多增1.5亿元是影响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具体i来看,其营收、净利数据分别同比下降0.62%、11.52%。

2023年,东风日产汽车金融在营业收入创下近10年最大跌幅,净利润出现近5年来最大跌幅的情况下,仍位列净利润的前三。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37%至28.4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8.52%至16.32亿元。零售贷款余额规模同比下降超三成,新增零售汽车抵押贷款合同量同比少增近五成。

“自主品牌系”业绩乘势而上

汽车金融业务作为主机厂商汽车业务的重要支撑板块,其业务发展趋势与汽车业务高度相关。2023年,随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上持续发力,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各大自主品牌车企旗下的汽车金融公司业绩表现均颇为亮眼。

具体来看,在已披露净利润数据的18家汽车金融公司中,共有7家汽车金融公司在2023年度实现净利正增长,包括6家中资机构、1家合资机构,但从厂商属性来看,7家汽车金融机构均以自主品牌汽车厂商。

假设剔除华晨东亚汽车金融公司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倍至47.16万元的增长情况后,新能源自主品牌龙头比亚迪汽车旗下的汽车金融公司净利润增速位列19家汽车金融公司之首。比亚迪汽车金融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27.88亿元,同比增长71.5%,净利润13.37亿元,同比增长223.8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比亚迪汽车金融业务同比激增的背后是零售贷款业务的高增长。2023年度,比亚迪汽车金融合作经销商数量2532家,同比增加878家。截至2023年末,个人客户累计发放贷款201.88万笔,较去年年末增加64.98万笔;放款金额约1646.96 亿元,较去年年末增加555.5亿元。

不仅如此,三一汽车金融、奇瑞徽银汽车金融、长安汽车金融等三家“自主品牌系”汽车金融公司亦有净利“双位数”增长的表现。其中,三一汽车金融2023年营业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87.13%;净利3.36亿元,同比增长63.29%。奇瑞徽银汽车金融2023年营业收入 29.30 亿元,同比增长24.10%;净利润为13.64亿元,同比增长 30.64%。长安汽车金融2023年营业收入43.03亿元,同比增长9.39%;净利润12.22亿元,同比增长7.63%。

“国际品牌厂队”掉队趋势明显

另一方面,不少“国际品牌系”汽车金融公司业绩在2023年“折戟”。

在净利润同比下降的11家汽车金融公司中,业务服务对象主要为合资品牌车型或外资车企进口车型的汽车金融公司共有8家。同时,上述8家汽车金融公司净利降幅均超过10%。例如,斯泰兰蒂斯汽车金融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下降18.70%;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34.48%。

值得注意的是,日系、韩系等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日韩系厂商控股的汽车金融公司面临更大考验,具体表现为2023年度营收、净利降幅明显。

除了东风日产汽车迎来近年来最大跌幅外,丰田汽车金融、北京现代汽车金融2023年度营收、净利降幅均位列19家汽车金融公司前列。

其中,北京现代汽车金融2023年营业收入7.75亿元,同比下降22.62%;净利润2.53亿元,同比下降43.22%。丰田汽车金融2023年营业收入8.17亿元,同比下降28.02%;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58.16%。

不过,净利润同比降幅最大却是营收同比增长86.61%的上海东正汽车金融。2023年,上海东正汽车金融营业收入3.04亿元,但其净利润同比下降58.41%至0.5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东正汽车金融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持牌汽车金融公司,但由于前股东正通汽车在2020年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原上海银保监局要求清退股股东正通汽车持有的股权。

2022年,上汽集团陆续收购上海东正汽车金融股权至89.37%,这亦意味着上汽集团在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汽金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后,再获得一张汽车金融牌照,并在其中拥有绝对主导权。

从2023年上汽集团正式成为控股股东的首份财报也能看出,上汽集团对上海东正汽车金融非常重视。截至2023年末,上海东正汽车金融零售汽车贷款投放笔数约6.9万单,放款金额约人民币47亿元,同比增长45.5倍。2023年净利息收入2.16亿元,较2022年增长43%。而2023年净利同比大降则主要因2022年有大额减值损失发回。

多家机构发债以满足业务需求

在市场人士看来,2024年汽车金融行业整体业务增长潜力依然可期,2009年开始的新车爆增期或将对2024年的乘用车报废预备下了很好的基盘,继而推动汽车销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抬升。同时,自主品牌高端化车型放量及销量增长也将带动“自主品牌系”汽车金融机构业绩向好。

4月下旬,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以来,广州、上海、江苏等地纷纷出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提振汽车消费。多家车企亦积极响应以旧换新政策,推出各项置换补贴及金融优惠政策。

而据乘联分会数据,今年前4个月狭义乘用车零售589.40万辆,同比增长8.0%。东方证券认为,在中央补贴、各地政府额外补贴及车企额外补贴多重叠加下,预计待购需求将持续释放,乘用车消费有望升温。

与此同时,汽车贷款政策进一步“松绑”为汽车金融公司业务规模发展释放更大空间。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

政策出台后,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迅速跟进。截至目前,东风汽车金融、天津长城滨银汽车金融、奇瑞徽银汽车金融、一汽汽车金融、广汽汇理汽车金融、上海东正汽车金融等多家汽车金融公司均对厂商多款车型推出“0首付”金融产品。

银河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石金漫指出,对汽车购买的金融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在体现政府对汽车消费高度重视的同时,适度降低了消费者购车的首付负担,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首购、换购需求的释放,带动汽车产品的消费升级,助力车市量质齐升的可持续发展。

在负债端,为了应对业务规模增长的资金需要,今年以来,已有自主品牌系汽车金融公司陆续发行金融债。

今年4月,长城滨银汽车金融发行自成立以来首期金融债券,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长城滨银汽车金融在募集说明书中表示,此次金融债券发行用途将用于补充公司中长期资金,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5月中旬,吉致汽车金融在今年首次发行金融债,债券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为2年期,品种二为3年期,规模共计15亿元。据悉,本期债券的发行旨在补充该公司营运资金,为日常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用途,同时优化发行人资产负债结构。

以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汽车品牌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广汽汇理汽车金融,亦在4月中旬发行2024年第一期金融债券。该金融债券的发行规模为15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用以“补充公司中长期资金,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改善期限错配问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标签: 汽车金融公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