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林草科技工作者】张文:向“新”发力,逐“绿”而行

杂谈 178 0

他参与主研的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他2011年获评四川省第十批学术带头后备人选,2015年获评四川省第十二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16年获评四川省“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获评“全国林业工程建设领域资深专家”……荣誉满载,初心不变。张文,1992年开始投身林业工作,现任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院长助理、科技质量处处长,他用技术文档里的图、表、数字,续写着人生的春秋。

勇于担当,攻坚克难

【致敬林草科技工作者】张文:向“新”发力,逐“绿”而行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天然林资源极其丰富,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1998年,四川省率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编制“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重任落在张文团队身上。编写实施方案需要把任务和资源落给全省208个实施单位,不仅要符合国家总体要求,还要考虑各实施单位的实际情况。而此时,全省的林业数据库还没有建立起来,林业信息数据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任务分配安排和资金测算都缺乏资源本底的数据支撑。

“这是事关林业改革的一项重大工作。”张文说:“我们必须提出专业的实施方案,做得有理有据。”

当时,计算机还不普及,windows系统刚更新到windows98,数据处理非常复杂,工作量巨大,耗时漫长。为了最终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呈现专业的计算结果,张文作为团队主力,日夜埋头于数据计算,甚至吃住都在办公室里。“当时,GIS这些软件,远不像现在这么普及。究竟要选择哪一款GIS,可是费了一番功夫。”张文和同事把每一类GIS的说明书打印出来,照着一本本的英文说明书摸索使用,最终选定合适的版本。随后,在全省范围进行培训和推广,带动全省的GIS和遥感的运用处理水平提升,为后期积累全省林业数据打下了基础。

“2001年顺利完成‘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接着编制‘四川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等多个数据库。”张文回忆,“直到2012年‘林地一张图’建立起来,我才结束天天加班的日子。”

正是以张文为代表的一代林业科研人勇担重任、不辞辛劳,建立起各类多个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各项林业重点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林业精准化管理与精细化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碳”破题,点“绿”成金

2003年,张文率先提出建立四川林业碳汇信息中心的想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围绕CDM项目,研究解决项目开发的前期技术问题。2005年,张文团队联合一些非政府组织(NGOs)组成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组,启动开发四川省首个林业碳汇项目。

项目组广泛开展调研,在收集大量前期资料的基础上,开发了首个造林方法学,成功解决了云杉、冷杉、柏木等造林树种人工造林碳汇计量的技术难题。张文作为主要负责人,开发了四川首个林业碳汇项目——川西北退化土地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于2009年11月16日在联合国成功注册,成为全球第一个成功注册的基于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CCB)标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CDM-A/R)项目,也成为四川第一个、中国第二个在联合国成功注册的林业碳汇项目。该项目人工造林2251.8公顷,计入期20年,预计可实现减排量46万吨CO2当量,为四川林业碳汇带来近亿元的项目收益。

此外,张文团队还参与了四川最大的林业碳汇项目——“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开发了“荥经大熊猫栖息地植被恢复碳汇项目”等。今年1月,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深入推进林草碳普惠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以多方式、宽领域拓展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文件出台后,四川林草碳汇又将迎来新机遇。”作为四川省林草碳汇项目开发和科技攻关的“开路人”,张文满怀期待。

让大数据“厚积薄发”

张文连续15年主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工作,对大数据的意义和价值理解深刻。谈到2009年主持的“四川省森林生态资源监测体系及应用研究”项目,他直言大数据的基础性作用。“当时,我们有1979年到2007年的全省10098个监测样地的连续观测数据,这是项目的关键基础。”每5年为一个调查期限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积累了大量样地的定点监测历史数据。以连续6期的样地数据为基础,张文团队运用多种科学方法,研究全省森林资源的分布结构、发展趋势,总结四川几十年来森林资源的动态演变规律。该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没有前面扎实积累的数据基础,也不会有这个项目概念的产生。”张文说。

“要想在科研上有所作为,前期的铺垫——扎实地埋头苦干,至关重要。”2013年,以1979年到2012年的全省10098个监测样地的连续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2012年建成的全省林地一张图,张文团队的课题“区域林业碳汇/源计量体系开发及应用与研究”对全省碳储量和碳演变进行核算研究,大大提高了碳汇的计量精度和可靠性。该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调查得到的一手资料积少成多,汇集成庞大的数据。把背后的规律发掘出来,就是科研工作。我们科技工作者,就是要认识到这些数据的科学价值,找到挖掘和提升的方向,对推动林草行业的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张文说。

向“新”发力,逐“绿”而行。“要培养年轻科技工作者主动研究的精神。”张文已是行业知名专家,除了参加各类专题会议向年轻林草人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他还积极指导各课题小组的科研工作,与年轻同志一道深入林区开展调研。他笑着说:“我还要和年轻人一起为四川林草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咧!”(余萌萌)

标签: 张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