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杂谈 193 0

5月30日,电讯盈科(0008.HK)举行股东周年大会。会上,股东最关心的莫过于香港经济及营商前景。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李嘉诚幼子李泽楷表示,香港经济如今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观乎过去几十年跌宕起伏,香港“每次跌倒,都能够重新站起来”,他重申“对香港非常有信心”。

无独有偶,长江基建(1038.HK)主席、李泽楷的兄长李泽钜前不久也在股东大会上直言,“香港是我的Home Town,对这里有特别的感情”,“越多国际企业及国际家族办公室,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只会更牢固”。

谁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当今年2月,大摩前亚太区主席罗奇写下“it pains me to say HK is over”一文后,引来大量争议和回响,如同大多数香港人一样,我不认同他的观点,更不赞同“Hong Kong is over”这种悲观结论。

正如李家兄弟所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可撼动,且只会随着发展日益牢固。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目共睹

诚然,相较于纽约、伦敦这些老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发展时间非常短,若要明确确立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时间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80年代。

1970 年代,香港国际银行机构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数量大幅增加。1979 年,世界前 100 家商业银行中,约有 64 家以某种形式在香港运营。当时的香港,已经是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拥有最多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地区。1986年4月2日,香港联合交易所(The Stock Exchange of Hong Kong Limited,简称“联交所”)正式开业,成为香港唯一的合法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联交所被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接纳为正式会员,从而建立了与世界各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广泛合作。

在此之后,全球金融中心“三强代表”出炉:纽约、伦敦和香港。

直到2007年3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简称GFCI)才问世,该指数由英国智库机构Z/Yen颁布,被广泛用于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被认为是最权威的金融中心参考,至今仅14年,在该排名上,2023年香港位列第四,香港得分741分,与第三名的新加坡差距仅为1分。

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却已经接近四十年。

更甚之,近日有人拿台湾加权指数与香港恒生指数比较,在去年底港股表现疲弱,在点数上被台湾的指数超越时,部分“动了坏心思”的外媒炒作说,台湾股市指数超过有国际金融中心之称的香港。但台湾和香港的专家均指出,两地股市指数的计算基础不同,拿来比较不伦不类。

还有人惯常用新加坡与香港比较,说“香港正全方位被新加坡超越”。上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出席美国三藩市的一场商务午餐会时直接回应:“两者无法比较。”他以股市为例,表示港股市值36万亿港元,日均成交额超过1000亿港元,有超过2600家上市公司。至于新加坡股市市值不足6万亿港元,日均成交额不足100亿港元。

试问,谁又会拿苹果和橙子相比,问大家哪个更好?

再举个例子,去过新加坡旅游的人都知道,新加坡当地生活水平很高,除了物价高昂之外,还有GST消费税,自今年1月1日起,现行税率为9%,入息税、利得税都比香港高。之前有不少报道称,不少大型投资银行准备将香港总部搬去新加坡,因为薪资成本支出普遍比香港减少四成,新加坡投资银行家的收入比香港少,却面临与香港差不多的生活成本,又如何能生活得快乐呢?

保持七大优势,香港就不会“玩完”

李家兄弟对于香港的信心,也绝非个例。

马时亨,2008年卸任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一职后,如今担任富卫集团主席,也时时刻刻关注香港的金融发展。今年3月,马时亨向传媒表示,香港具备七大优势,分别为稳定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独立的司法系统、资金及人员的自由流动、互联网自由、优质的本地教育系统,以及吸引全球人才。

“保持这七大优势,香港就不会‘玩完’。”他说道。

作为世界级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亚洲最大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全球领先的IPO市场、本地上市制度灵活且包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论”从一开始就是空谈笑话。

近月来,港股市场回暖,加上中证监发布的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何兆烽本月接受港媒采访时也透露,启动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明显增多,尤其是6月至8月期间相信递表的企业数量大增。

5月,港交所CEO陈翊庭透露,年初至今香港约20家新股上市,规模较小。港交所手头上有约100个有效申请,期待在息口预期向下及投资气氛改善的情况下,有利于“不错的交易”完成上市。此外,针对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运算等新兴高科技企业,港交所已制定上市规则,便于这些企业集资。

港交所网站显示,在港交所发布招股书的100多家企业中,内地企业是主力军,曹操出行、蜜雪冰城、地平线 、卓正医疗、毛戈平、沪上阿姨、嘀嗒出行赫然在列。还有地平线、云知声、英矽智能等独角兽企业其,甚至还能看到美的集团在内的大公司的身影。

同月28日,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何耀东也表示,香港股市近期吸引了对冲基金的买入行为。他表示,恒生指数经历反弹,市场未出现大规模获利了结现象,表明投资者资金倾向于留在市场中。

香港未来怎么办?

下周,这位掀起舆论风波的前主席罗奇将重临香港,并计划在多地演讲。如果细看他的文章,是可以从他的思路中获取香港改进的方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他提出的香港政府行政能力、中美博弈以及经济改善方向,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讨论,尽力寻找对策。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在上周的立法会会议上曾指出“香港冗员太多”,“肥胖的身躯不仅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更会拖累整个城市的进步。”

“最重要的是要清走无用之人。”何君尧苦口婆心地说道。

马时亨近日公开表示,当下香港经济需摆脱过去错误的线性思维,效仿瑞士转向有价值、有竞争力的产业,并由以往依赖欧洲市场,转寻其他地区的商业机会,例如中东地区国家。

该想法与现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也不谋而合,丘应桦在上周说道,世界在不停地变化,香港要学会从中寻找新机遇,吸引更多外企投资,如中东及东盟。

除了认识新朋友,如何做好自我宣传、维系好现有关系更重要。香港银行公会主席林慧虹表示,香港要加强对外推广、加强国际联系、拓宽湾区资源。

刚从欧美出访回来的陈茂波也带回来了好消息,6月3日立法会上,陈茂波说欧美对香港情况十分关心,对方(指欧美)过去一段时间从媒体的接触,对内地及香港都是负面印象,但当自己(指陈茂波)铺陈事实后,欧美对大湾区发展都非常有信心。

陈茂波说,特区官员应多出外做宣传。陈茂波更邀请欧美人士来港参与盛事,眼见为实。他估计欧美来港的资金将持续,只要有生意做并有好回报,相信他们会来港发展。

他表示,香港经济在今年余下时间有望进一步增长。根据目前情况,特区政府维持香港全年经济增长在2.5%至3.5%之间的预测。

“香港有排玩。”今年2月,行政会议召集人、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在英媒《金融时报》中反驳“Hong Kong is over”言论中写道。

正如电影《一代宗师》宫羽田所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香港不会玩完,也永远不会玩完,傲立于中国南部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将永恒地闪耀着她的光芒。

标签: 国际金融中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