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出圈之后 如何避免“大杂烩”式联名?|文化观察

行业 197 0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6月6日,一场时装秀在成都拉开帷幕。在光影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丝缎般光泽的蜀绣,以及纹样繁复细密的蜀锦的创新运用。

非遗出圈之后 如何避免“大杂烩”式联名?|文化观察

与蜀锦结合的作品(图据活动方)

近年来,非遗的跨界联名,早已不再是新鲜事儿。《非遗里的中国》节目的播出,再加之诸如李子柒、雁鸿等博主的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电视剧如《去有风的地方》《蜀锦人家》等,更是聚焦非遗技艺,使用影视剧的强大影响力进行宣传。

越来越多人主动探索非遗,越来越多的品牌主动接洽非遗,准备跨界与联名。而非遗也以自身的热度,带动文旅经济的发展。前有蟳埔非遗簪花火爆全网,让泉州文旅发展更上一层楼;后有彝绣与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结合,让传统技法与现代时尚融合。木版年画、皮影戏、蜀绣、漆器、藏羌织绣……联名、授权的风刮到非遗这里,越来越盛。这本身就是对非遗生命力的一种证明。

先出圈,才能有更多传承发展的机会。但是出圈之后,这些联名、授权能够给非遗技艺的发展带来什么?如何结合各类不同非遗项目的特征,进行“有效”联名?如何避免“大杂烩”式的合作,反而砸了“非遗”的招牌?封面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蜀绣办主任杨敏,以及蜀锦创新研究院院长、设计师杨成成,他们给出了答案。

杨敏

突出在地元素的设计

得到市场的青睐

杨敏介绍,蜀绣本就是四川的传统工艺,最初就是运用在服装上,而后才逐渐出现了工艺品。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蜀绣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局限于工艺品,生活用品、时装等,都可以与蜀绣结合。”杨敏说。目前,已有的服装、箱包、绣花鞋等产品,都与蜀绣进行了结合。

而通过这一次与时装的结合,杨敏认为,蜀绣不仅得到了一次宣传的机会,更是在图样上有了创新。“以往我们更多的是绣制花鸟虫鱼的纹样,现在我们可以接到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创新运用几何、线条的图样进入服饰中。”

既是蜀锦创新研究院院长,又是设计师,杨成成有着自己的成都本土原创品牌,并且一直致力于推广蜀绣、蜀锦。而在今天的这一场秀中,他就运用了青城山的文化符号,借了蜀绣的技艺,表现了道教“暗八仙”的纹样。

杨成成

不仅如此,杨成成还曾经设计、制作过三星堆元素的服装。他发现,这种突出在地文化的系列设计,均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

除了走出“非遗圈”,将蜀绣、蜀锦与时装结合,杨成成还尝试将不同的非遗项目结合,达到全新的效果。例如,他正在考虑将彝族的服饰与蜀绣结合,“无论是从纹样还是针法上,都能有创新”。

以巴蜀文化作为智库

实现非遗与品牌“双赢”

“我们四川还有更多的自然、文化遗产‘宝库’可以发掘,比如说青城山、九寨沟、峨眉山等等。”杨成成说,实际上,年轻的品牌更需要去挖掘更深的、属于自身的文化。这位设计师将巴蜀文化作为自己的智库,赋予品牌更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借力”,无疑是双赢的方式。非遗从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而年轻品牌的文化内涵也更加深厚。

目前,蜀绣不再是普通消费者不可触碰的领域。它既有收藏级别的作品,也有工艺品,还有日常生活用品。杨敏认为,这三条线的发展并不冲突。“这些作品都可以运用蜀绣,只是方式不一样。”尤其以实用品的推广作用最大,因为它既包含了蜀绣的使用价值,还包含了其艺术价值。

而在杨成成看来,蜀绣虽然是非遗技艺,但是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虽然我们当下都在提倡保护,但是很多非遗本身就是一种顶级的、先进的技能。比如说在古代,蜀锦、蜀绣本身就是运用在皇宫贵族的服饰之上。因此,中国真正的高定,应该就是蜀锦、蜀绣这样的非遗。”

非遗的加入,为时装行业带来了正宗的“中国风”。杨成成以为,现在时装行业的教育,更多是在现代以及西方的教育体系下学习,比如说服装的西式剪裁、法绣、珠绣等。但我们自己几千年的文化其实非常深厚。所以青年设计师更要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设计的责任。“如果我们设计师不去了解,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变成被掠夺的文化,或者是成为失传的文化。”杨成成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 大杂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