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陈汤灭匈奴之战!斩杀匈奴单于的名将,为何归来后不得善终

杂谈 172 0

很多历史爱好者,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扒一扒陈汤灭匈奴之战!斩杀匈奴单于的名将,为何归来后不得善终

这句话,是汉朝将军陈汤,在击败匈奴之后,给汉元帝的上书当中提到的。当时匈奴袭击汉朝边境,而陈汤则是率领汉军,彻底击败了匈奴,而且还杀了匈奴的单于。在西汉和匈奴上百年的交战历史上,这也是汉朝第一次干掉了匈奴的单于。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汤在战争结束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因为这话说起来确实很提气,所以后来流传的越来越广,逐渐就广为人知。

但是讽刺的是,说出这句话的陈汤,后来却没有善终。而且,就在他击败匈奴,返回汉朝之后,第一时间就遭到了弹劾!很多人骂他是欺世盗名,甚至有人认为,应该直接杀了他!

那么,这样一个有大贡献的汉朝将军,为何会遭到弹劾呢?为什么当时汉朝这边,会在战争结束之后,有人主张要重罚陈汤?陈汤到底做错了什么?而陈汤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这个故事,我们得从陈汤这个人开始讲起。

不过,在讲陈汤的故事之前,我们得先声明一点:陈汤斩杀匈奴单于这件事,确实对汉朝有功。但同时,他所做的很多事情,确实存在很大争议。而这些争议,确实也不是其他人抹黑他,而是他确实做过。

据史书记载,陈汤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而更像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早年的陈汤,才学过人,但个人品格却被大家所不齿。据说他家曾经很穷,所以陈汤后来就靠借钱和乞讨过日子。

要是放到今天的话,陈汤估计得算一个‘老赖’。

后来,陈汤学有所成之后,就去京城谋取官职。到了京城之后,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运作的,后来就当上了一个‘太官献丞’的官。这个官职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管理各地给皇帝进献的食物。显然,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油水的位置。

再后来,陈汤也不知道怎么运作的,搭上了富平侯张勃这条线。这个张勃的爷爷,就是当年那位汉宣帝时期的大将军,霍光的接班人张安世。人家的家世比较显赫,在朝中也比较有话语权。所以搭上这条线之后,陈汤很快就得到了推荐,仕途也即将再进一步。

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汤家乡那边,他爹忽然去世了。按照当时的制度,此时的陈汤,应该回家去守孝。等到守孝期结束,再回来上班。可是陈汤舍不得被推荐的机会,就没有回家,反倒是继续留在了京城。

而这件事,后来就被人捅了出来。因为这事不合孝道,所以陈汤这次也就没有上位成功。而且,就连举荐他的那个张安世的孙子,也被牵连了,还被朝廷减去了两百户的封邑。

从陈汤做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来:陈汤并不是一个喜欢遵守规则的人。他喜欢打破常规,一切基于现有的利益来做事。

这种性格,放在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往往都是主角才有的性格。主角可以打破规则,最后改变剧情的走向,而且还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但问题是,现实当中,没有真正主角。

真实的世界,确实需要勇于打破规则。但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遵守规则。要不然的话,人人都可以无视规则,这个世界就乱套了。

请记住陈汤的这个性格!在接下来的历史上,尽管他未必是主角,但他的这个性格,确实直接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虽然因为父亲的去世,没有迅速升迁。但是后来,陈汤还是得到了举荐,逐渐开始升官。后来,就升到了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位置,然后随同正牌都护甘延寿,一起出使西域。

在汉朝的时候,西域都护这个位置,其实非常特殊。从职级上来说,西域都护大概和一个郡的郡守相当。但要论地盘大小的话,那西域都护管辖的地盘,可就要比正常的一个郡大太多了。另外,西域都护的工作,更多是偏向于军事。而正常的一郡太守,则是更倾向于文职岗位。

至于陈汤当时担任的副校尉,同样也是如此。作为西域都护的副手,这个职位更倾向于武官职位,而不是文职工作。

也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陈汤到了西域之后,匈奴开始进犯西域,企图向西域这边扩张。然后,陈汤和甘延寿,就带着汉朝军队,反击了匈奴。

不过,在讲接下来的战争之前,我们先暂停一下陈汤这条线的故事。在这之前,我们得先说一下,当时匈奴这边的大致情况,以及汉朝当时和匈奴的关系。要不然,我们很难明白,为啥陈汤打的这场仗,会有那么大的争议!

作为汉朝的老对手,匈奴曾经和汉朝打了上百年的仗。而到了汉宣帝在位时期,因为匈奴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匈奴高层,出现了传位问题。所以最后,在汉宣帝时期,匈奴分裂了。

当时的匈奴,大致分裂成了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分别由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于以及呼揭单于统领。此后,五个单于开始相互混战。在经过了一场混战之后,呼韩邪单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五个单于的混战,进行的比较快。从五单于混战,一直到嗷呼韩邪单于胜出,一共就打了两年左右。因为仗打的太快了,当时汉朝这边,基本上也没来得及插手。

此时的汉朝,正是汉宣帝在位时期。当时汉朝趁着匈奴内乱,直接在西域开设了西域都护府。所以这几年里,汉朝的主要精力,都被牵扯在了西域那边。等到汉朝腾出手,准备插手匈奴内战的时候,却发现匈奴的内战,已经快要结束了。

不过,就在汉朝觉得,匈奴内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新的机会却来了。就在呼韩邪单于即将重新统一匈奴之前,他的哥哥却忽然拥兵自立,然后自称为郅支单于。

因为之前呼韩邪单于平定其他单于的时候,已经损失了大量军队。此时他的麾下,只有数万人而已。所以,面对哥哥的忽然叛乱,呼韩邪单于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很快就一路溃败。后来,这位呼韩邪单于,甚至连单于王庭核心区域,都被自己哥哥夺走了。

面对自己哥哥的强势,走投无路的呼韩邪单于,只能选择去汉朝那边搬救兵。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率领自己麾下的匈奴部众,直接投降了汉朝。第二年,这位匈奴单于,又直接去了长安,以臣子的身份朝拜了汉宣帝。

这一下,汉朝就有足够的理由,直接插手匈奴的内战了。

当时的汉朝,选择让呼韩邪单于,驻扎在今天的包头一带。而有了汉朝在背后撑腰,接下来,呼韩邪单于自然也就彻底站稳了脚跟。当时汉朝,甚至直接派了一万的精锐,长期跟在呼韩邪单于身边,做他的保镖。

如此一来,整个草原南部区域,终于被呼韩邪单于暂时控制了起来。而漠北草原那边,则是暂时由那位郅支单于控制。

就这样,原本分裂成多个部分的匈奴,逐渐演变成了‘南北分治’的局面。在这之后,匈奴就变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这两个部分。其中南匈奴由呼韩邪单于统领,北匈奴则是由郅支单于统领。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正史当中明确有记载的。但是接下来,随着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出现,汉朝这边的态度,却显得有些暧昧了。

对于此时的汉朝来说,显然,匈奴分裂的局面,对汉朝更加有利。从汉朝的角度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南匈奴和北匈奴实力相当,然后常年内战。

在这个过程当中,汉朝就可以作为一个大哥,不断调停他们之间的战争。同时,汉朝还可以不断往这两边掺沙子,最后彻底同化匈奴。

不过,这种策略,终究是显得有点卑鄙。所以在史书上,这段历史的记载,就显得有些语焉不详。而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汉朝就一直执行这种平衡政策。在这期间,不管是那位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还是北匈奴的郅支单于,都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汉朝这边来做人质,希望以此来得到汉朝的支持。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匈奴那边,自然也看出来汉朝的意图。

只不过就算看出来了,他们也不敢和汉朝撕破脸。毕竟,此时汉朝倒向任何一头,都会导致另外一方迅速覆灭。所以,就算明知道汉朝的谋划,他们双方依然还是得乖乖管汉朝叫大哥,不敢跟汉朝为难。

当然,这其中北匈奴的那位郅支单于,选择要更多一些。

毕竟,南匈奴紧挨着汉朝,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北匈奴不一样,人家地盘在漠北那边,和汉朝没有实际接触。

所以接下来,这位郅支单于,就制定了一个‘匈奴复兴计划’。按照他的计划,一方面,北匈奴需要继续对汉朝低头,确保汉朝不会联合南匈奴,一起来打他们。另一方面,北匈奴可以兼并更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比如说丁零和坚昆。

就这样,几年之后,北匈奴逐渐完成了扩张,漠北更北方的几个游牧民族,基本上都被这位郅支单于给打服了。而下一步,这位郅支单于扩张的方向,就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向东扩张,翻越大兴安岭,直接进入东北。另一个就是绕到阿尔泰山那边,直接攻略西域。

这两个选择当中,显然西边要更容易一些。因为当时在东边,汉朝的控制力已经很强了。而且游牧民族想要翻越大兴安岭,也有点困难。相比之下,西域那边,之前匈奴就曾经控制过,明显是更好的扩张方向。

所以,在这之后,郅支单于就开始带着人,向西域这边发力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位郅支单于,得到了自己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机会。就在他想要向西域扩张的时候,西域的康居国,忽然给他发来了邀请。原来,当时汉朝在西域这边,开设了西域都护府,但下面还是有很多小国的存在。而这些小国之间,也存在各种矛盾。

这其中,康居国和乌孙国之间,就存在一些矛盾。乌孙国是汉朝在西域重点扶持的对象,这些年发展的很快。反倒是康居国,随着乌孙崛起,逐渐开始衰落。所以此时的康居,就希望引入匈奴,来帮自己对付乌孙。

但问题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首先,郅支单于为了攻略西域,就只能亲自带着人前往西域。但当时的河西走廊,已经被汉朝彻底控制了。这也就意味着,郅支单于想要前往西域,就必须翻越整个蒙古高原。这条路,注定会很不好走。

更要命的是,在前往西域的路上,郅支单于恰好又遇上了雪灾。最终,郅支单于虽然确实带着麾下的精锐,抵达了西域这边。但同时,他麾下大部分的精锐,都死在了路上。最后抵达西域的,只剩下了三千人。

而如此一来,原本由郅支单于控制的匈奴北庭,自然就变得空虚了起来。后来,呼韩邪单于便趁机北上,逐渐控制了漠北,端了郅支单于的老窝。

不过此时的郅支单于,倒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到了西边之后,郅支单于很快就别开生面,不但击败了乌孙,而且还顺道把康居也给收拾了。总之最后,郅支单于成功在西边站稳了脚跟,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反攻回去。

也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陈汤和甘延寿,奉命前往西域,接手西域的工作。

从匈奴内乱,一直到郅支单于在西边站稳脚跟,这期间过去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之前郅支单于在北边一顿折腾,汉朝也管不着他。可是如今,郅支单于开始打西域的主意,汉朝就不能不管了。

但问题是,到底该怎么管?

对于西域这边的情况,汉朝高层内部,其实也存在很大争议。如果要打,那就意味着郅支单于这边会越来越弱,之后呼韩邪单于会有可能统一整个匈奴。而一个统一的匈奴,显然对汉朝不利。

而如果不打,任由郅支单于在西边发展,那就是在打汉朝的脸。以后汉朝在西域这边,也不可能做大哥了。

所以,这个选择,不管怎么选,似乎都有很大的弊端。

但是接下来,就在汉朝高层还没讨论出一个结果的时候,陈汤首先出手了。

当时作为正牌都护的甘延寿,正好生病了。然后,陈汤便以副手的名义,直接给西域各国下命令。当时陈汤是以汉朝皇帝的命令,强行征召西域各国的军队。同时,陈汤还把汉朝驻守在西域的军队,也都给集结了起来。

最后,所有的这些军队加起来,陈汤硬是凑出了一支四万多人的军队。

而当甘延寿知道这事的时候,顿时就吓傻了。要知道,陈汤这个举动,其实就叫做‘假传圣旨’!而假传圣旨,在汉朝的体制下,那可是杀头的重罪。所以甘延寿知道这事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想把陈汤抓起来问罪。

但问题是,此时军队已经集结了起来,而且陈汤给下面的命令,是汉朝皇帝要他们集结。如果什么都不做,肯定会有损汉朝的威名,结果会更差。

所以再之后,甘延寿就只能硬着头皮,跟着陈汤一起做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甘延寿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甘延寿本来没病,只是假借生病为由,自己躲到幕后去了,让陈汤出来做事。这样日后就算追究责任,也是陈汤的责任。

总之,最后陈汤集结起来几万军队,开始正式对匈奴发起进攻。

就这样,历史上的‘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正式打响了。

军队集结完之后,陈汤把这些军队分成了两路。一路由他自己统领,取道塔里木盆地的北线,取道乌孙国,杀向康居。而另一路,则是走塔里木盆地的南线,最后翻越葱岭,抵达大宛,然后由大宛的方向北上,进而进攻康居和匈奴。

当时郅支单于,正带着匈奴主力,生活在康居国境内。而得知汉军到来之后,郅支单于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有点发懵。因为康居国的地理位置,距离汉朝本土实在是太远。就算是汉朝从西域派兵,也需要几乎跨越整个西域,才能抵达康居。

康居国的位置,已经在中亚了。康居国再往南,就是大夏和贵霜帝国。而康居国再往西一点,就快到了安息国境内了。而安息国再往西,那就是罗马了!

所以,郅支单于之前怎么也没想过,汉朝会真的派军队来进攻他。在这之前,他也没有任何防备。

而当汉军真正抵达之后,接下来就是碾压式的打击了。在汉军的碾压之下,郅支单于麾下的军队,很快就全面溃败。就连郅支单于本人,也死在了乱战当中。

而随着郅支单于被杀,此后,整个北匈奴彻底崩溃。而呼韩邪单于那边,则是趁势统一了整个匈奴。

因为当时的郅支单于,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死战。所以这一战真正值得说的地方,其实反倒不是很多。双方就是靠实力硬拼,然后匈奴被全部消灭。

但真正的关键,其实是在于战争结束之后。

当陈汤获胜的消息,传回汉朝这边之后,整个汉朝高层都懵了!

要知道,在这之前,汉朝高层还没拿定主意,到底要怎么针对郅支单于。可是在西域这边,陈汤却已经直接下手,替汉朝高层做出了选择。最关键的是,陈汤这个行为,叫做‘假传圣旨’!

所以,他的这次行动,到底是应该表扬呢?还是应该责罚呢?

对此,当时汉朝进行了非常复杂的争论。以丞相匡衡为首的一群高官,坚持认为,应该责罚陈汤,或者至少是不能奖励他。不然这个头开了之后,以后西域那边的汉朝官员,就都会纷纷效仿,然后自己拿主意。

但是最后,当时在位的汉元帝,却坚持要重赏陈汤和甘延寿。因为汉元帝认为,就算陈汤假传圣旨,但仗总归是打赢了。如果不奖励的话,以后就没人替汉朝的打仗了。

就这样,陈汤最后被封了一个关内侯,并且被赐予了三百户的封地。

但事情发展到这里,并没有完。

就在陈汤回来之后,没过两年,汉元帝就去世了,然后汉成帝接班。而汉成帝接班之后,一个新的情况逐渐被挖了出来。原来,陈汤在带兵攻破匈奴之后,自己抢了匈奴和康居不少财物,而且自己中饱私囊了。

从史书记载来看,这事应该是真的。而这样一来,陈汤自然也就要被问罪。所以再之后,陈汤直接被一撸到底,直接被免官,再次成了一个底层士兵。

而戏剧性的,就在陈汤被免职几年之后,西域那边又乱了。因为陈汤比较懂西域那边的事情,在这之后,陈汤又被再次提拔起来,做了大将军王凤麾下的参谋长。可是这次被提拔起来之后,没过多久,陈汤又再次因为贪污受贿,再次被免职流放。后来到了他晚年的时候,虽然成功回到了长安,但没过多久就死了。

最有意思的是,在他死后,因为他生前曾经给王莽求过情,所以王莽掌权之后,又恢复了他的名誉,还给他封了侯。

这就是陈汤的一生。

有关陈汤的争议,千百年以来,一直就没停过。一方面,陈汤确实有功于国家。他没有动用国家的军饷,也没有让国家劳师远征,就干掉了郅支单于。在这方面,他确实对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保全了汉朝在西域的威信,。

但另一方面,他的擅自出击,确实破坏了汉朝的一部分谋划。而且,他后来贪污受贿,这也是事实。

大概也正是因为陈汤这个人,过于复杂,所以后世对他的争议,一直都没停过。有人认为,他是真正的孤胆英雄,替汉朝扬国威于万里之外。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人,所有的平定匈奴,也不过是他为了自己的功劳,擅自调兵。

这个争论,以前从来没停止过,以后恐怕也不会停止。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

历史上真实的陈汤,确实是做到了扬国威于万里之外,真正做到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同时,他也确实是私德有亏,确实有贪污之类的行为。

这样的陈汤,我们只能说,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标签: 陈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