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跟恩不恩爱有关系么?

行业 151 0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长得巨像”“气场挺合”“节奏很搭”……不管屏幕前的你有没有心仪的另一半,相信一定听到过对伴侣的这种描述。从眉目神色,到性格气质,再到言谈举止,“夫妻相”一直被视为和谐美满的表征。这种流传已久的说法,是一厢情愿,还是言之有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夫妻相”,跟恩不恩爱有关系么?

顾名思义,“夫妻相”先看外在。一个人的样貌里,说不定就潜藏着另一个人的“烙印”。一个简单的逻辑是,两个人一起生活久了,你吃我也吃,要胖一起胖,一样的作息、一样的食物、一样的脂肪,身体的“规格”“材质”乃至“肌理”也就会无限趋近。所谓“幸福肥”,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前不久,四川成都的一对情侣在社交平台晒出合照,因为“相似度可以互相解锁手机的程度”,被网友建议做亲缘鉴定。“众望所归”下,两个人还真就去做了,当然结果并不狗血。小情侣在满足大家好奇心之余,也收到了许多陌生人的祝福,“不结婚都说不过去”,可谓皆大欢喜。

图源网络

只不过,有道是“相由心生”。生活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经验之谈”,受到不少人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夫妻相”就不再只局限在一颦一笑的面部特征,而是向行为习惯、性格品质、思维逻辑等内在维度延伸。看法是不是一致?行动有没有默契?情绪会不会传染?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趋同,构成了“夫妻相”真正稳定的内核。由此而言,不管“人类的悲欢”到底相不相通,无论“天生一对、地设一双”的媒妁之言靠不靠谱,两个人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沐浴着同一片蓝天和同一抹月光,只要具备互相理解、彼此支持的能力和意愿,共情共鸣理所当然,志趣相投不在话下。

这其中,显然还存在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夫妻相”,究竟是因为相而“夫妻”,还是因为“夫妻”而相?抛开所谓的“菌群说”“基因论”,曾经有一个有趣的试验,请人们选择“未来妻子或者丈夫的模样”,结果所有人都选择了转换性别后“自己的照片”,由此得出结论:“人首先喜欢自己,然后喜欢跟自己长得相似的人”。科不科学暂且不论,这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问题的视角,人们到底是喜欢相似的重合,还是渴望相异的互补?答案肯定不一而足。就像一款流行的剪纸游戏一样,两个相同形状的人剪掉彼此重叠的部分以适配各个关卡的挑战。剪着剪着,有人妙趣横生,自然就有人兴味索然。

世界是参差的,人也是多元的。人们会喜欢“另一个自己”,因为这会更加笃定自己存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也会欣赏“不一样的他(她)”,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不曾抵达的地方、没有领略的风景。或许,“夫妻相”更像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一种对感情中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极致憧憬。只不过,作为无法言说、难以解释的悸动,感情不会以外表相不相似为转移。那些以像还是不像作为衡量感情浓度和长度的前置条件,既不充分,更不必要。毕竟,世界之大,“撞脸”的不在少数,可是要论起相遇相识、相知相守,又是何其之艰、何其之幸!

一言以蔽之,在关于爱的不等式上,或许从来都没有什么公式定理。比起像不像的模棱两可,巧不巧、对不对、合不合的确定性,可能更值得在乎。

这正是:

相由心生,心随意动。

(文 | 于石



标签: 夫妻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