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盖威力真有那么小?其实威力惊人,1000米都能打出一个大洞

知识 142 0

【军武次位面】:皮岛总兵

对于日本从1907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三八式步枪,中国人民更喜欢称之为三八大盖,因为这种步枪在枪机处有一个跟随枪机移动的防尘盖而得名,作为抗日神剧的常客,三八大盖肩负着关键时刻打不死主角和让主角对敌人一枪毙命的艰巨任务,人们对其的印象也倾向于威力小、精确度高、射程远等特点,当然也有着\"只要不被打中要害就是贯穿伤,很好养伤\"\"鬼子打中八路,隔天八路就出来打鬼子\"等说法。

三八大盖威力真有那么小?其实威力惊人,1000米都能打出一个大洞

▲肩上扛着缴获的三八大盖的中国士兵(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事实上,三八大盖搭配日本的友坂弹的杀伤力其实非常大,在近距离作战上面甚至不亚于中国军队装备的7.92*57子弹。这和友坂弹的独特设计有关系,首先友坂弹属于铜锌被甲的铅芯弹,在子弹射入到人体制内后,铅芯会迅速脱落穿透伤者,但是铜锌被甲却会在受伤者的体内翻滚碎裂,并发生剧烈的形变,甚至有些会弯成鱼钩一样的形状,给伤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左侧为M1加兰德的子弹,右侧为三八大盖使用的友坂弹(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兵工史料》记载,中国方面对三八大盖和友坂弹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在进行对定制泡沫板的设计测试中,三八大盖在500米处和1000米处两次测试的结果惊人的相似,都在泡沫板的内部挖出了一个巨大的空腔,因为这种100厘米*50厘米*30厘米的板子模拟的就是人体,所以三八大盖对人体的伤害能力可想而知。而汉阳造的500米靶仅有一个并不大的空腔,1000米靶甚至没有空腔存在。

▲友坂弹在进入人体之后会发生变形(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适应亚洲士兵的体型,中正式步枪缩短了枪托长度,而日本人则是直接减少了弹药的装药量,虽然降低了枪弹的侵彻能力,但是却大幅减小了步枪的后坐力,让士兵可以更容易把控步枪,在二战之中日本并不需要和中国军队一样使用步枪弹攻击装甲目标,所以枪弹侵彻能力被降低的缺点是能够让日本接受的,而且减少的装药还可以制造更多的子弹。

▲友坂弹剖面图(图片来源:网络)

▲友坂弹的弹夹(图片来源:网络)

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其实并不是三八大盖的威力,而是三八大盖的精确度,三八大盖是二战中最长的步枪,日本人清楚地认知到中国战场并不具备闪击和突击的条件无论是南北之间巨大的地理环境差距还是中国军队落后的装备,都会让这场战争打成堑壕战,而三八大盖正是为了堑壕战而生的。三八大盖枪长1.28米,标尺射程高达2400米,经过严格训练的日本士兵可以在300米处击杀单个目标,700米处击杀集群目标,甚至有着\"三枪日军\"之称,意思是你打一枪日本人会发现有人攻击,第二枪大致预判你的位置,第三枪就会找到你的位置,如果不加以机动就会被瞄准你的日军击杀。

▲拿着三八大盖的日本兵(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被武士道洗脑的军队,日本军队同样注重士兵的拼刺能力,在使用30式刺刀之后三八大盖的长度可以达到惊人的1.7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三八式长矛\",而中国军队装备的中正式步枪属于卡宾枪的一种,长度仅有1米多一点,为了能和日本拼刺只能使用更长的刺刀,但是刺刀的制造工艺远比大刀繁琐,尤其是长度增加之后刺刀更容易发生断裂,导致中国军队在进行拼刺的时候落于下风。

▲进行拼刺训练的日本兵(图片来源:网络)

▲中正式刺刀的长度在51厘米左右,而日本的30刺刀仅有40厘米,但是步枪枪杆的长度相差还是太多了(图片来源:网络)

▲建国大业中,白崇禧使用的就是中正式(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三八大盖,我们的先辈们不是简简单单的谈笑着\"一枪俩眼\"过来的,他们是在血与火之间摸爬滚打着,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着,在伤痛之中挣扎着,他们经受的危险远远不是如今的以讹传讹的人可以理解的,也不是制作低廉的抗日神剧可以表现的,有人说看抗日剧第一眼就是看领子,一个领子干干净净的演员(剧组),根本不会想办法去还原我们先辈们挣扎求,生死战不退的岁月。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标签: 三八大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