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两“新”互促推动高质量发展

知识 114 0

作者:李爱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城镇发展研究室主任);翟翊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的内在一致性出发,扎实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两“新”互促,可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崭新路径和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两“新”互促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城镇化具有一致性

首先,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依赖高投入、高耗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创新起主导作用,顺应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而言,不单纯追求城镇化速度和规模,而是以高质量为指引,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道路。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城镇化在基本内涵上具有一致性,都客观上体现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生产力理论指导下的新发展实践,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更高要求。

其次,基本指向具有一致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突出增进人民福祉,全面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变革、全球化不断推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我们深化对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城镇化基本指向具有一致性,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能,通过提供更高层次、更加多元的生态、文化、安全产品,可以进一步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品质,满足人民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

再次,基本逻辑具有一致性,两“新”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强调劳动者、劳动资源、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原动力,新型城镇化通过人口优化、要素优化、空间优化、制度优化等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驱动力。两“新”基本逻辑具有一致性,互为前提、互相促进。通过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和优势,培育新质劳动者,优化新技术、新材料支撑的生产工具、技术手段等新质生产资料,适应高端智能设备、数据要素等新质劳动对象,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可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提升。通过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可以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加大创新人才的培育引进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精准把握两“新”互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

创新是灵魂。创新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更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第一动力。要以知识和信息要素驱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创新和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激发要素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创新等,倒逼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生产要素的畅通流动,精准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要激发多主体的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融通企业创新链条,打造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创新发展生态,在新域和新质上形成颠覆性、增量型突破,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关键。新质劳动者是实现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要以培养“新市民”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点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使他们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尊重知识、技术、人才价值,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不断汇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塑造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新优势与新动能。

因地制宜是核心。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两“新”互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新型城镇化为基础,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将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发挥超大特大城市创新优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发挥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优势,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大县域“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应用。以新质生产力差异化发展完善以城市群与都市圈为依托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城市发展是引擎。城市的优质要素资源聚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技术、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助于加快生产力发展跃迁,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必要保障与载体支撑。城市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还要加快完善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加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力度,提高城市健康宜居安全水平,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发展土壤。

城乡融合是基础。城乡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也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更大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城乡功能衔接互补,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应将乡村振兴有机融入新质生产力生态圈的顶层设计之中,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新质生产力优化经济布局,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促进新质生产力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多层次布局和多方面协同,实现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标签: 新型城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