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常州溧阳沃野涌动“新质生产力”

知识 158 0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6月4日,全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会在溧阳召开。会前,参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常州溧阳的水稻智能化集中育秧、水稻无人机插、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现场。

科技加持,常州溧阳沃野涌动“新质生产力”

在观摩首站——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智能化集中育秧现场,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蹲着身子一边提起一株秧苗,只见秧苗的根系发达,生长健壮,一边与种粮大户王林松交流:“长势不错!”

“我们合作社每天能育2.4万张秧盘,一般3天出芽,长至三叶一心就可以移栽。按照1∶140的比例,这80亩秧苗可以种1.2万亩稻田。与传统栽培相比,病虫害发生程度轻、穗长、粒饱、结实率高、增产显著。”王林松介绍。

王林松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全国先后有3000多名种粮大户接受过他的育秧指导。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团队创新试验基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国家优良食味水稻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原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2019年开始绿色优质食味粳稻订单种植,订单面积已超8万亩。

在王林松看来,相比于传统育秧模式,全自动化流水线育秧更能提升育秧效率和质量。今年他育的秧苗以南粳46和南粳9058等优良品种为主,主要采取微喷灌技术,在水泥场地上进行旱育旱管。今年就有180余家大小农户与其合作,开展水稻订单育苗。

在不远处的南渡镇庆丰村“江苏第一方”水稻“无人化”“少人化”栽插现场,北斗导航的四行钵苗插秧机及毯苗插秧机欢快地在田间奔忙,一盘盘秧苗整齐地码放在插秧机上,插秧机驶过,原本光亮的水田便披上了“绿衣”。机械耕田、机械插秧、无人机施肥等一批农业机械“大显身手”,让现场农业专家们大饱眼福。

“机械化插秧秧苗栽插深浅适度,返青快、扎根快,而且可实现密植,省工省时效率高。从2019年开始,我们采用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可增产50公斤,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种植大户李留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离不开各种赋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良种、良田、良法是实现水稻优质高效生产的“丰产密码”。为将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抓细抓实,溧阳积极推进“良田、良机、良法、良种、良制”有机融合,大力推广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种植,加大水稻高产高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着力抓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耕地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全市优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确保粮食安全。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和扬州大学合作,在庆丰村建立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实验示范基地”和“溧阳水稻产业张洪程院士创新示范基地”,利用优质水稻秸秆基质育秧,通过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栽插技术、富硒功能稻米施肥技术、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提升作业效率及稻米品质和产量。

“南粳46高产田块亩产突破800 公斤,达809.9公斤,平均亩产791.5公斤,杂交粳稻绿色丰产优质攻关研究最高田块亩产达到1062.29公斤,均创常州历史新高。”2023年,水稻产量现场测评,溧阳再一次交出靓丽的成绩单。

另一边,激光平地机正在田间作业,道道田埂在轰隆声中被推平,零散斑驳的大小田块,变成规则平整的标准化大田。

目前,溧阳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24个、累计投资26多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2.39万亩,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量的60%。数字的背后得益于溧阳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的土地根基,筑牢农业生产“压舱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让万亩“粮田”成为万亩“良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分钟的路程,到了位于昆仑街道合心村的溧阳市海清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现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各式大小的先进农机待命而动。合作社拥有烘干设备等大型机械装备146台套,为周边7100农户、2万亩耕地提供土地耕(耙)和水稻育秧、插秧、收割等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根据农户需求,因地制宜推出单环节、多环节和全程托管等多种服务类型。

“今年接受服务的农户每亩可节省90.5元,节工3.5个,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量1690吨、总值402万元。”合作社负责人江海清介绍。农机是农业现代化的装备支撑。近年来,溧阳以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建设为抓手,深度推进“机器换人”,农业社会化服务迈上新台阶,为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插上了科技翅膀,提供了科技保障,增加了丰收底气。目前,溧阳已建成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3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6个,拥有各类农机具11.7万台套。

“我们要坚定水稻优质化、产业化的方向不动摇,坚持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相统一,加强高产保优、绿色防控和防灾减灾等技术,以及轻简化、标准化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本增效,助力水稻产业提档升级,端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面向全国各地来溧的观摩代表,吕修涛提醒,三夏生产进入大忙时节,各地要抓紧抓牢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溧阳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