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射炮型号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火力十分强悍,但副作用明显

杂谈 174 0


国产57高射炮,通常指的是59式57毫米高射炮。它仿制的是前苏联C60式57毫米高射炮。

中国高射炮型号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火力十分强悍,但副作用明显


其长径比达72,初速每秒1000米,炮弹重量6.47公斤。最大射程12公里,最大射高8800米,有效射高5000米,可以对付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直升机,具备自动、半自动、手摇对针和手动四种瞄准方式。

59高炮弹丸重2.8公斤,装药153克,动能高达140万焦耳。除了对空,还有一定的反装甲能力,因为它的原始版本其实是一门57毫米反坦克炮。

作为对比,大名鼎鼎的巴雷特枪口动能只有14000多焦耳,威力相差100倍。

顺便说一句,某度百科上巴雷特的枪口动能被标注为33685焦耳,这个数据简直错得离谱,因为巴雷特使用的是勃朗宁重机枪子弹,该子弹由M2重机枪发射时,初速为930米/秒,动能1.8万焦,巴雷特枪管长度更短,所以子弹初速降低到每秒830米,动能没可能会大幅度提升。

59式在1965年大批量投产,现在已经逐步退出现役,不过我们仍可以在近期的一些军事演习中看到59高炮发威的场面。


不过总的来说,59式57毫米高炮性能已经较为落后,它的射速较慢,最大射速每分钟120发,实际射速每分钟只有70发,炮弹也只有曳光穿甲弹和曳光榴弹两种。

对于现代越来越先进的各类战斗机和直升机,它显得力不从心。

说起来,中国军队装备的高射炮口径之杂、型号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首先是23毫米口径,这个口径有国产85式23毫米双管高炮,仿制的前苏联3Y-23-2式23毫米高炮。

25毫米口径有87式双管高射炮。


35毫米口径有90式双管牵引高射炮,它是引进的瑞士厄利孔35毫米双管高射炮,在国产高炮中独树一帜。


37毫米口径的高炮种类最多,有55式、65式、74式、P793式四种。

然后是59式57毫米高射炮。


大口径高炮有72式85毫米高炮,59式100毫米高射炮。

此外还有对应的不同口径的各类自行高炮,种类也极为庞杂。

这些形成了中国高炮小—中—大三类口径的火炮体系。

如此型号众多口径不一的高炮,是当年中国军队曾经遭遇世界最强空军火力打击后的结果,也是因为当年军费不足以装备足够地空导弹,而采取的折中措施。

它虽然在局部上能够保证一定的对空火力密度,不过也有副作用。

首先后勤保障是个大问题,不同口径的高炮,配备的弹药不同,储存运输配给会对后勤系统带来很大压力。

其次,老式高炮射速低、反应慢,弹药性能也较为落后,明面上看满天弹雨,命中率却很不理想。

那么,是否高炮就没有存在必要了呢?

答案是过时陈旧的高炮应该尽早淘汰,而高炮这种对空武器,仍旧有用武之地,只是需要在性能上再上台阶。


比如国产PGZ-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PGZ-09式35毫米自行高炮,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依托先进的雷达观瞄与光电火控系统,它们都可以在较远距离发现来袭的空中目标。

95式加装的四管高炮,每分钟可发射3000发炮弹,而09式双35毫米高炮每分钟可射弹1000发。

瞬间就能在空中形成绵密的火网,尤其09式发射的35毫米炮弹,还配备了可编程弹药,当炮弹飞到目标附近时自动引爆,内部预置的子弹药和破片高速射出,具有非常大的破坏力。

两型自行高炮还同时加装了小型导弹,弹炮合一。

而陆盾2000近程防空系统,堪称国产高炮的终极杀手锏。

它整合了一门30毫米730机炮,7管射速高达每分钟4200发,携带脱壳穿甲弹和高爆燃烧弹各500发,另外还配备了两个三联装的空空导弹发射箱,发射国产“天燕”90空空导弹的地对空型号,弹炮合一,在1500—6000米的距离组成了致命的火力网。

能够对付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到巡航导弹乃至超音速导弹在内的所有目标。

不过以上高炮价格极为昂贵,大量列装还很难一蹴而就,相信59高炮还会继续在中国军队发挥余热一段时间。

标签: 高射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