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创业,71岁出山,只为给儿子收拾烂摊子,“老干妈”陶华碧后来怎么样了…

行业 206 0

再次注意到辣椒酱“老干妈”,是在前段时间的甘肃、青海地震后。

2023年12月26日,两辆装满辣椒酱和其他物资的卡车从贵州向甘肃、青海两省出发,支援因地震受灾的群众。

42岁创业,71岁出山,只为给儿子收拾烂摊子,“老干妈”陶华碧后来怎么样了…

大家脑海里,仿佛又浮现出“铁娘子”陶华碧的形象。

“以前,你就是拿十个人,也比不过我一个人。”

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神采奕奕地说。

如果人生有所谓的“起跑线”,陶华碧无疑是落后的。

童年家庭贫困,结婚不久丈夫因病离世,她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子,每天都干着重活,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希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来自农村的妇女,硬是靠自己逆袭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女企业家。

很多人都说:她是幸运的,撞上了时代的风口。

果真如此吗?陶华碧是如何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变成大名鼎鼎的“老干妈”创始人的?

早年贫困,26岁丧夫,生活陷入艰难的境况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市的一个贫困家庭里。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清贫是很多家庭的主基调,温饱成了家中的大问题。

本来家中已经有了七个姐姐,生活难以为继,陶华碧的到来更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不过好在,孩子们都很懂事,经常上山采草药、挖野菜。

在众多姐妹中,就属陶华碧头脑机灵。

她发现把野菜和辣椒放在一起,做出的酱料蘸上馒头,味道非常不错。

多亏她的巧思,这个大家庭在最困顿的年代,虽然没吃饱,可是每顿饭吃得都比别家香。

转眼间,她和姐姐们都已经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村里人介绍一个地质队的会计给她,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好在人品端正。

对于陶华碧而言,对方人品好,踏实肯干,以后应当会为她撑起一片天,便已足够了。

之后,她嫁给了这个会计,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努力工作养活家庭的丈夫,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这些看似再平淡不过的生活,就像是加了蜂蜜的红茶,越细品尝,甜味会越沁人心脾。

然而意外是生活的常态,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

“生活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舒服的日子没过多久,厄运就突然降临,打得她措手不及。

她丈夫积劳成疾,患上了肝病,没过几年后就因病离世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一大笔没还清的医药费账单。

婆婆担心儿子债务会波及自身,便斩断了和陶华碧的关系,从此不再联系。

一个又一个打击把26岁的陶华碧一步步逼到生活的墙角,退无可退。

不过,陶华碧还是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为了养活两个孩子,陶华碧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她抡过铁锤,扛过水泥,摆过地摊,卖过豆腐。

只要能赚钱,她什么苦都能吃,只想为两个孩子撑起一个家。

为了省钱,在工作时,陶华碧吃饭一般都是吃馒头,搭配自己制的辣椒酱,偶尔也会分给工友一些,工友们吃了,对她做的独特辣椒酱赞不绝口。

有时,陶华碧也会根据工友们给出的建议,不断地去改善辣椒酱的口味。

后来,为了给孩子攒学费,她支起了一个小吃摊,专门卖凉粉。

陶华碧每天天还没亮就早早地在街上摆好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她绝不会像其他商贩一样坐地起价。

即使身处生活困境,她丝毫没有抱怨,一直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原则和底线。

周围的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太“一根筋”了,可是她依旧不为所动。她只知道,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昧良心。

因此,她得到很多顾客的信赖,摊子的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在生活困境中,是怨天尤人,还是坦然面对,学会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

很显然,陶华碧是后者。

创业之路一波三折,用实诚开辟出新路

1989年正值经济开放,42岁的陶华碧决定告别摆摊生活,用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开了一家小饭店,取名为实惠饭店。

彼时的陶华碧不知道,这个小饭店成了扭转她人生命运的关键齿轮。

陶华碧的饭店,经营理念始终贯穿着“实惠”二字。

店里主要卖的是凉粉和冷面,卖品简单,但因为价格也实惠,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光顾。遇到没钱买的学生,陶华碧也会直接请他们吃。

这波善意的举动得到学生们的赞扬,久而久之,来到她店里的学生与她越发亲近,甚至直接叫她“干妈”。

以至于,之后她回忆起这件事时,笑道:“老干妈这个名字不是我自己取的,是别人喊出来的。”

因陶华碧擅长调制酱料,因此在卖凉粉时,经常会把自己做的辣椒酱搭配着送出去。

没想到,辣椒酱居然会比凉粉还受欢迎,很快她就送不起了,只好半买半送,然而即使这样,辣椒酱还是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有人打趣道:“老干妈,你这辣椒酱比你卖的凉粉还受欢迎,你倒不如直接卖辣椒酱得了。”

陶华碧闻此言,恍然大悟,为何不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辣椒酱店呢。

于是,陶华碧把实惠饭店改名为“贵州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主要售卖辣椒酱,兼卖实惠的凉粉和冷面。

1996年,陶华碧正式创办工厂,租用了居委会的两间屋子,另外聘用了40多名员工。

当时,很多生产都是手工操作,极其不方便。

员工最不喜欢的一项工作就是剁辣椒,在剁辣椒时,辣椒碎末四处飞溅,有些溅到员工的眼睛里,辣得眼睛酸疼。

陶华碧就和员工一起剁辣椒,还和他们笑着说:“这剁的不是辣椒,是苹果片。”

没有什么文化的她,不会用什么先进的理念来督促员工,只会自己走在前头,为员工做榜样。

为了精准把控好辣椒酱的味道,她都会亲自品尝,以至于原本重口味的她都不敢吃其他任何重油重辣的食物,怕影响味蕾的敏感度。

然而陶华碧还是因长期尝辣椒酱的原因,患上了严重的口腔溃疡,导致每天只能喝粥。

为了营销,她采用的销售模式也是既简单又实诚:她本人亲自去商店、饭堂和超市推销。

“老板,我送给您些辣椒酱,不要钱,要是好吃回头再来找我买呀。”

就这样,陶华碧赔着笑脸,敲开一个又一个紧闭的大门。她不懂什么先进的营销策略,只知道“用真诚待人,用产品质量打动客户”。

皇天不负有心人,很多人纷纷喜欢上她的辣椒酱,她店里的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很多商家都上门来找她订购。

1997年,陶华碧决定再次扩大生产规模,成立了老干妈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也增加到了200人。

销售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包装呢?

由于开始“老干妈”玻璃瓶的用量并不大,很多工厂并不想和她合作。

无奈之下,陶华碧只好对玻璃厂的厂长软磨硬泡,最后厂长终于接下了她的订单。

后来,在这家玻璃厂面临危机时,陶华碧二话不说伸出援手,厂长对她感激不尽。

即使后来,“老干妈”越做越大,陶华碧也没有忘记这家玻璃厂,依然和它保持着合作。

出身农村的陶华碧不懂生意上的那么多弯弯绕绕,她只秉持着一个“实诚”的理念。

正因为她的实诚,不贷款、不偷税、不做广告,“老干妈”在创业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建厂第二年,企业产值1400万元,上缴税金86万元;“老干妈”就这样从缴税个体,变成纳税大户。

1999年,陶华碧的企业产值首次上亿元;2005年,企业产值高达10亿元。

后来,在政策的支持下,老干妈公司在贵阳当地建立了28万亩无公害辣椒基地,直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致富。

不仅如此,“老干妈”还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

“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如今看来,陶华碧的确做到了。

她用心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路,虽然缓慢,但足够踏实。

熬到退休,家业却快被儿子败光

陶华碧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有人就跑到她面前“吹耳边风”,劝她把公司推上市。

直来直往的她不喜欢这些弯弯绕的名堂,直接回绝:

“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

外界总觉得她古板,但这却是她求稳的一种方式,能不被名利的浮云蒙蔽双眼,又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老干妈”在陶华碧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也因此惹得很多商家的眼红。

从1998年开始,市场上出现很多假冒“老干妈”辣椒酱的商品,仿冒的名字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老干马”“老干爸”“老干爹”“老干娘”……

这些冒仿商品起初还想和陶华碧的“老干妈”竞争,可是不久就因口味、质量等问题被下架。

之前多么激烈的“争奇斗艳”也不过只是“昙花一现”。

当然刚开始,也有一些企业能和“老干妈”分庭抗礼,其中就有“华悦”食品生产的“老干妈”辣椒酱。

这个公司除了头像不和“老干妈”相似,其他的都相差不大,甚至连名字都取得一模一样。

陶华碧忍不下这口气,直接找工商总局讨要说法。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两家都能用“老干妈”这个名字。

陶华碧知道后,怒道:“这是我自己创造的牌子,绝对不允许外人侵占它!”

结果,陶华碧和对方打了5年的官司,终于夺回了“老干妈”这个商标。

在陶华碧的踏实经营下,“老干妈”的销售年年高升。从当初的实惠小店,成长为和茅台并肩的国产知名品牌。

在此期间,陶华碧也从挑扁担的普通妇女,跃变成以70亿身家挤进胡润百富榜的女企业家。

从盛年到如今的古稀之年,陶华碧走过很多路,见过很多人,渐渐地她也累了。

于是,自2014年起,已经步入高龄的陶华碧逐渐退居二线,将股份留给两个儿子李贵山和李妙行打理。

当年不识字的陶华碧在处理公司的事务时,格外艰难,简单的事务影响不大,可是在重大事情上面,要是因不识字造成危害,那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大儿子李贵山为了帮助母亲,就从地质队辞职,担任公司的总经理,教会母亲识文断字,制定完整的企业规章制度,让企业拥有合理的运作模式。

在母子的配合下,在1998年,公司的产值就高达5000万。

然而没想到,这个助力母亲把企业做大的大功臣,最后却让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李贵山进入公司后,对家族企业不上心,反而喜欢投机取巧,投资来钱快的房地产。

不久他就辞去了总经理一职,投入到资本博弈中去。

没有经验的李贵山结局可想而知,在这条路上损失惨重,甚至还波及到了“老干妈”公司。

为此,陶华碧还发了声明:

“李贵山的个人投资行为,与老干妈公司无关。”

大儿子李贵山的连续失败,让陶华碧无比失望,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小儿子李妙行身上。

如果说,大儿子把“老干妈”推向下坡路,那么小儿子更是加速“老干妈”的衰落。

为了节约成本,刚上任的李妙行,就把公司惯用的贵州辣椒,换成价格更低廉的另一种辣椒。

虽然这种辣椒价格低廉,可是汁水少,辣味也不及贵州辣椒,做出的辣椒酱与之前的不同,很多顾客纷纷表示不满意:

“‘老干妈’不辣了。”

面对辣椒酱销量的下滑,李妙行想到的不是如何改进辣椒酱,而是把重心放在营销宣传上面。

虽然短期能吸引顾客眼球,可是这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时间一长,还是改变不了销量下滑的趋势。

祸不单行,还未解决好公司的经营问题,“老干妈”又遭到本公司员工的背刺,员工违背协议把制作“老干妈”的核心配方泄露给竞争公司,让公司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两年后,“老干妈”一生产车间发生火灾,遭受重创。

作为行业的龙头老大,内部的管理者不给力,外部的竞争者又虎视眈眈。

身处困境的“老干妈”,该如何才能逆转局面?

眼看着自己创立的商业帝国要毁于一旦,2018年,71岁的陶华碧出山,为两个儿子收拾烂摊子,拯救“老干妈”于危难。

她先将“老干妈”的原材料改为原来使用的品种,制作方法都回归以前的模式,还将“老干妈”的制作配方重新调配,又继续开发其他生产线。

经过她一系列的操作,2019年“老干妈”的业绩才得以回升,营收额也高达50亿。这是“老干妈”在经历多年的下滑后,首次停止下滑。

这正是因为“老干妈”的生产又回到了陶华碧之前一直秉持的策略——以“顾客至上为宗旨,以产品质量为原则”。

为了扩大影响力,陶华碧改变之前传统的宣传方式,利用微博和短视频进行营销。

不仅如此,2022年,“老干妈”的直播间也把75岁的陶华碧“请”进来直播带货。

“我对我们的产品很有信心,我们还要做到祖祖辈辈,立足千秋万代!”

陶华碧在“老干妈”鼎盛之时,面对镜头信心十足地说。

如今时代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不知道陶华碧的“老干妈”能否在时代潮涌中存活下来呢?

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赵财喵;来源:微信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标签: 陶碧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