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半导体制冷器)原理及选型介绍

知识 193 0

1、TEC的原理

TEC(Thermoelectric cooler)半导体制冷器,也叫热电制冷器,是利用珀耳帖效应,又称热-电效应制作而成的散热器件。在电路中放置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一对单元,通电时会在一端产生电子空穴对,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形成冷端;另一端因电子空穴对复合,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形成热端。单对PN单元产生的冷热温差有限,可以在电路中多对串联、并联,再使用陶瓷板上下封装成TEC器件,这样TEC器件的一端为冷面,一端为热面。可以理解为TEC是将冷端的热量转运到热端,在热量转运的过程中,TEC本身需要通入电流电压,也会产生热量。

TEC(半导体制冷器)原理及选型介绍

单个TEC冷热端温差可达60~70℃,冷端温度达-20~-10℃,如果想获取的温差更大,冷端温度更低可将多个TEC堆叠使用。根究使用场景、方式的不同市面上可购买到各种形状的TEC。

2、TEC的选型及性能参数介绍

TEC有几种主要的性能参数,参数之间相互制约形成TEC特性曲线,举例说明,某厂家某系列,其中型号PT4-12-F2-3030-TA-W6的尺寸为A*B*C*D=30*30*34*3.2(单位mm)。

图中参数说明:

当热面温度为27℃时,

Qcmax(△T=0)为33W,就是当冷热面温差为0时,可转运最大热量33W;

△T max(Qc=0)为70.5℃,就是当冷热面转运0W热量时,可达最大温差70.5℃;

Imax(I@△T max)为4A,就是当在最大温差时,TEC可加载的最大电流为4A;

Vmax(V@△T max)为13.9V,就是当在最大温差时,TEC加载的最大电压为13.9V

Module Resistance为3.24欧,TEC的电阻为3.24欧。

那么如何选取TEC呢?又是如何通过TEC特性曲线找到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呢?

假设被散热器件需要散掉Qc =15W的热量,想要TEC冷端达到0℃左右,选择上述型号PT4-12-F2-3030-TA-W6的TEC(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符合使用要求的TEC,需要读取TEC对应的特性曲线),那么根据热量-电流曲线1,此曲线为热端温度为27℃时对应的曲线,选取△T=30℃的那条曲线, 那么冷端面就为-3℃,符合0℃左右的要求。从曲线中,△T=30℃,15W时读取对应的工作电流约为2.6A。

再根据电压-电流曲线2,当△T=30℃,电流2.6A时,电压约为9.2V。

再根据COP-电流曲线3,当△T=30℃,电流2.6A时,COP约为0.6。这里的COP(Cooling Performance Rate)是热电制冷效率,前文中提到了TEC转运热量Qc的过程中,TEC本身也会产生热量Pin(电流电压的乘积),二者的比值就为COP,即COP=Qc/Pin,本例中,Qc =15W,COP=0.6,那么TEC的Pin=25W,计算得到TEC的散热端需要散掉的总热量为Qc+Pin=40W。

再根据总热量-电压曲线4,当△T=30℃,电压9.2V时,总热量约为40W,验证了根据曲线3计算得到的总热量40W,如果计算的话,TEC的Pin=电流*电压=2.6A*9.2V=23.92W,考虑到读取曲线时,电流、电压、COP值都会有误差,23.92W与理论计算值25W非常接近,也是侧面得到了验证。

至此,TEC的所以工作参数都在特性曲线中得到了,散掉Qc =15W的热量,热端温度为27℃,△T=30℃,冷端面为-3℃,电流2.6A,电压9.2V,COP0.6,总热量40W。

标签: tec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