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运动

杂谈 121 0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又称“保路风潮”,是清朝末年四川人民为了维护铁路权益而与清廷发生的斗争。随着洋务运动的推广和甲午战争的刺激,国民和政府逐渐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政府在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允许铁路商办,在大背景下由四川省留日学生首次倡导,经四川总督锡良奏请,1904年“川汉铁路公司”。后铁路商办化,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四省人民,采用征集“民股”的办法,由地方政府在税收项下附加租股、米捐股、盐捐股、房捐股等,来筹集筑路的资金,绅士、商人、地主和农民共同出资创办,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川汉铁路对当地产生重要影响。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1911年清政府在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政策规定:宣统三年(1911年)前所有集股商办的干线,必须由国家收回。收归国有后马上又出卖给英、法等列强银行团,6月13日,清政府与四国银行团签订的“借款合同”寄达成都,清政府夺路、夺款、卖路、卖国的行径暴露无遗,劳动人民长期的心血付之一炬。

面对清政府的霸权政策,立宪派绅商发起,由成都岳府街铁路公司召开保路同志会成立大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号召全川人民拼死“破约保路”。并派会员分路讲演,举代表赴京请愿。全川各地闻风响应,纷纷成立保路分会和协会,参与者至数十万。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拒交租税以示抗议。在湖南人民的带动下,湖北、广东、四川的人民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保路运动很快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龙鸣剑等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以同盟会员 吴玉章、 王天杰为首的荣县军政府。保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清政府造成了巨大冲击,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湘抚镇慑路事之严厉1911.10.20申报11版

2.铁道收归国有之不易1911.06.06申报5版

华 兴 春 秋

小编 :闫红

标签: 保路运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