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报告上的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要不要治疗?

热点 183 0

小孙今年24岁,在一家运输公司上班。年关将至,他所在的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年度体检。检查报告出来以后,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小孙更是把所有的检查结果都仔细地阅读了一遍。

当看到血液检查、超声检查、胸片检查等多项报告的结果一栏写的“未见异常”或者“正常”几个大字,他感到无比地放心,觉得自己平时在饮食和锻炼上面下的功夫总算没有白费。

心电图报告上的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要不要治疗?


但当他看到心电图结果的时候却犯了难,结果栏里可没有任何“正常”或者“未见异常”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窦性心律”几个字。小孙只听说过心率,也知道自己的心率是正常的,但窦性心律他却从来没有接触过。这几个陌生的字眼让小孙感到有些不安,难道是心脏出了什么问题?为了一探究竟,他立即找到医生进行咨询。


医生看了小孙的报告以后,却只是笑着让他不要紧张,并且夸赞他的身体水平非常优秀,一定要继续保持。这让小孙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看医生的反应,窦性心律应该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一、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

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疗相关学习或者对于一些基础的常规医学知识不太了解,在看到“窦性心律”的时候,难免会像小孙一样心里犯嘀咕。窦性心律一词是心脏生理相关指标的“专属称号”,如果在心电图检查中只描述了“窦性心律”,不需要担忧,这其实是正常结果的代表。


心律一词指代的是心跳的节律,强调的是心脏正常跳动时节奏是否均匀、规律。与我们熟知的另一个发音相近的生理指标不同,心率一词指的是心跳的频率,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心跳次数,正常值在每分钟60-100次


心率能够由心电图检查或者心脏超声检查直接测定,得到一个具体的数值。而在这个基础上,还能探查心脏跳动的节奏,也就是心律。我们能够得到这些数据,全都是基于心脏的电生理特性,而心脏能够不断跳动、不断泵血,也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关。


与很多器官相同,心脏也是以大量的肌肉组织为基础,外加一些特殊的功能细胞和纤维构成的。心脏有四个腔隙,根据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右心房和心室,外接主动脉、肺动脉、腔静脉和肺静脉四条重要大血管。

心肌细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细胞,主要包括支持心脏基本结构的心房心室位置的肌肉细胞,可以理解为“打工人”;一类是具备特殊生理功能的高分化细胞,称为自律细胞,好比“指挥家”。而窦性心律的产生,就是因为这些自律细胞的存在,能够指挥心脏进行规律跳动


心肌细胞之间有一个叫做闰盘的组织,把所有的可兴奋细胞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能够联动兴奋的大家庭。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心肌细胞兴奋,所有的心肌细胞都会兴奋,大大减少了信号传导的时间和所需条件,提高效率。而右心房的表面有一个特殊部位,叫做窦房结,窦房结处的细胞就是自律细胞,能够不在大脑神经的操纵下,自发地进入兴奋—恢复—再兴奋—再恢复的无限循环,并且带动所有的心肌细胞进入这个周期。


为了让心房心室内的血液充分充盈后再充分泵出,心房心室之间还进化出了房室结,使得兴奋信号在心脏内传递时有一定的延迟,给血液的流通创造了足够的时间。在窦房结细胞的自发兴奋和房室结的兴奋延搁共同作用下,心脏便像一个水泵一样,不知疲倦地兴奋—恢复、收缩—舒张,为人体每一处组织泵去了丰富的血液。


我们能通过无创的方式测得心率和心律,是因为心脏的这些兴奋过程全部属于电生理活动,能够在立体空间内产生极其微小的电流信号并向不同的方向发散。由于人体组织本身能够导电,尽管我们不会感知到这些电信号的存在,但却能被体表的探头和仪器捕捉,转化为直白的图像呈现在图纸上,这也是心电图的原理

因此,当检查仪器发现,一个人的心脏兴奋点来自窦房结,并且能够顺利地在心肌细胞之间传递兴奋信号,使心脏进行规律地,有节奏地跳动,就会报告“窦性心律”,而窦性心律,也就意味着这是正常的心律。


不过,相比于很多检查项目结果直接描述为“正常”或者“无异常”,心电图少于这么表达的原因是想强调心脏兴奋点位正常和节律正常。这也意味着,心脏兴奋点也有可能不是窦房结。当心脏出现其他兴奋点或节律不规律时,就会引发一系列异常表现,引起心脏疾病。


二、隐形健康杀手——心律失常

很多人以为窦性心律是一种异常的描述,可能是与真正的心脏异常描述产生了混淆,这就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一组重要疾病,是由于窦房结出现了异常兴奋,或者心脏兴奋点产生于窦房结以外,使心脏出现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与“窦性心律”不同,一旦心电图报告上出现“心律失常”几个字,就要立即引起警惕和重视。心律失常的分类有很多,我们听过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停搏、房颤、室颤、传导阻滞,都属于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以及窦性心律不齐


这几类疾病都属于比较偏良性的疾病,生理性诱因较多,如果没有伴随严重的症状或者其他基础疾病,在控制诱因以后大多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更多损害。特别是窦性心律不齐,尽管在仪器上能够检测到心脏跳动的节奏出现异常,但大多与呼吸或压力有关,在中青年人群较为常见,合理调整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便无需过多担心。


(2)房颤、室颤


这两类疾病都属于较为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指心房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出现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尽管这是一种异常的心脏收缩表现,但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还不至于使整个心脏出现收缩异常,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心悸或者心慌,依旧能保持基本正常的生活。

但室颤则是能够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出现异常颤动的部位不同,后果是大相径庭的。由于心室负责将血液从心脏中泵出,一旦心室出现不规则快速颤动,会大部分或完全丧失收缩射血功能,出现心脏骤停,没有立即抢救的话将会导致心源性猝死。一旦发作,患者无法进行任何基础活动。


(3)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相比于房颤和室颤,是心脏传导途径因为各种药物、疾病或器质性改变的因素出现了问题。根据兴奋传导被阻滞的程度可分为一二三度。轻微的阻滞不会对人体产生过多影响,但当阻滞严重到三度,心房心室之间的收缩相互独立,出现心跳的漏拍停拍,就需要安装起搏器,保证心跳的稳定和规律。


对于大众而言,要明白窦性心律是正常结果,而心律失常是异常的表现。尽管两者相近,却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尽管心脏有自律性,生理状态下能够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但其他器官一样,也需要我们的维护和保养,才能更加强壮、健康地支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三、维持心脏健康的 “生命八要素”


《柳叶刀》杂志的报告称,心脏健康不佳会预示大脑过早衰老。在36岁左右时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差的人,未来大脑的衰退程度将会更大。要维护心脏健康,仍然要从生活细节入手。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从日常生活中的八个方面对心脏的健康进行监控和维护。这八个方面分别是饮食、运动、戒烟、睡眠、体重,血脂、血糖、血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生活习惯身体指标两个大类。


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囊括了饮食、运动、戒烟、睡眠四方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论是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对机体的损害,饮食结构上一定要注意多吃蔬果豆类,增加谷物低脂乳制品的摄入,同时少盐、少糖、少食红肉和加工肉。可以参考地中海饮食模式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每天都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活动量,根据自身年龄和身体素质每周保证足够时间和足够强度的运动锻炼。同时,严格戒烟,远离二手烟危害;建立良好的情绪屏障,保证优质的睡眠

身体指标。


除了从以上四方面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更直观地判断心血管系统是否出现患病风险的升高,还应该从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四个方面进行长期监测。在大量的临床数据跟踪中研究学者发现,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都包含了肥胖,这意味着,如果能够保证体重的合格,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部分疾病的患病风险。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过度肥胖会对心脏泵血造成过多的额外压力,造成 心脏的过度损耗


除此之外,血糖、血压、血脂三项指标也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对于心脏的功能都能产生很多负面甚至不可逆的影响。其中,体重、血压和血糖可以在家里常备血压计、血糖仪和智能电子秤,进行长期而规律地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改变较慢,可以在一年一度或者6个月周期的体检或复查中进行观察。

总结:

心脏是人体所有器官的重中之重,功能其实比较简单,主要是像水泵一样,不停地为血液施加压力,促使其源源不断地在人体的每一处组织流通,带去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生的废物。但一旦心脏受损,功能出现异常,所带来的后果却一点也不简单,能够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将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中产生的电信号进行捕捉,能够通过心电仪器形成直观的图像,反映众多的心脏问题,这就是心电图。而心电图结果中最常见的一种描述“窦性心律”则是正常心电图的表现,这代表着心脏搏动过程中的兴奋位点和跳动节律都是正常的心律失常才是异常的表现,一旦发现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否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健康问题。


心脏的健康除了能够依靠自身的自律性,也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加以保养,从八个方面进行注意。尽管都是一些很常规的细节,但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对身体产生长远影响,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积累健康的资本


来源: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标签: 窦性心律不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