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粟戎生在老山前线的照片,看他的相貌,和粟裕大将真像啊

行业 170 0

粟裕之子粟戎生

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照片中的男子是开国大将粟裕长子粟戎生,当时他的身份是67集团军的参谋长。照片中,粟戎生身处老山前线的猫耳洞里,只见他头戴钢盔,眼神坚定,上身赤裸,正用望远镜侦察敌情。

1985年,粟戎生在老山前线的照片,看他的相貌,和粟裕大将真像啊

仔细观察照片中的粟戎生,跟粟裕大将长得很像,颇有当年粟裕大将在战场指挥千军万马的风范。如今人们提到粟戎生,总会用“将门虎子”来形容他,粟戎生却认为自己的军旅生涯不值一提。

粟戎生,1942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粟戎生出生时,粟裕大将正在前线跟日军展开殊死战斗,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儿子,于是将他留在在扬州外公家生活,直到3年后抗战胜利才接到身边。

从粟戎生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粟裕大将对他寄予厚望。自从可以走路开始,粟裕大将便严格要求粟戎生。粟戎生回忆时表示,从他幼年开始,到他当学员、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无论是什么时期父亲都要求严格。

粟戎生3岁生日刚过,粟裕大将与夫人楚青就带着他去河边游泳,他将事先准备好的竹筒塞给儿子,并严肃地说:“你要抱紧了,跳下去了!”粟戎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粟裕大将抛进河里。

这可把粟戎生吓坏了,只见他大声呼喊,而岸边的粟裕大将却不以为然,直接说:“不要怕,自己游!”楚青担心的不得了,便准备下河,结果却被粟裕阻止:“我就是要把他扔进水里,要不老是学不会。你看怎么样?不是也没淹着吗!”

楚青和儿子粟戎生

粟戎生回忆说:“当时的他不明白父亲的意思,在水中的他吓坏了,立马抱紧手中的竹筒,竹筒的浮力将我浮在水面上。我一边哭喊,一边用两条小腿不停地乱踹。”

粟戎生年少时,粟裕大将还给他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吃饭时不能挑食,而且吃饭速度要快;夜晚行军不可啼哭,饥寒时不可抱怨叫喊;要以军人的纪律要求自己。这种严格的教育极大地锻炼了栗戎生的勇气和毅力,也塑造了他坚强、不畏万难的性格。

粟裕和两个儿子合影

在《开国元勋的子女》一书中记载:“粟裕经常对粟戎生说:‘做军人,就要从头做起。在部队最好是从战士当起,取得逐级经验,才配称得上是合格的军人。’”粟戎生后来回忆时说:

“父亲在十几岁时亲眼见到旧军队如何欺压百姓,上学的时候还同旧军队发生过冲突。父亲很痛恨反动统治的黑暗,痛恨旧军队,那时,他立志要带出一支为百姓做事的军队,于是苦练本领,学骑马把右手小拇指摔断过。所以我长大之后很理解父亲当时为什么这样严格要求我,他也希望我能从小立下志向投身解放事业。”

1985年,粟戎生接到上级命令,让他率部前往老山前线。跟粟裕大将一样,粟戎生一到老山前线便前往前沿阵地,充分了解敌我态势。这一点在《开国元勋的子女》一书中也有描述,“粟戎生每到一个地方,就按照粟裕教导的那样,爬上附近的山头看一看,熟悉地形特点和进出路线,选定紧急疏散区域,发现一些天然洞穴,他都要亲自钻进去看一看,以备利用。”

所以,我们就有本文开始的那张照片。另外,粟戎生认为毛主席对自己影响也很大。1955年8月,粟戎生和杨成武上将的女儿杨俊生因在北京八一小学成绩优异,两人都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向来视察工作的毛主席献花。

粟戎生后来回忆时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亲切和蔼的样子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对父亲和毛主席的教导,粟戎生牢记一生,从没放松要求自己。1990年,粟戎生晋升为少将军衔,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晚年粟戎生

2006年1月,粟戎生正式退休。虽然从军队里退休了,可粟戎生一直关注着国防事业,尤其在部队武器装备技术改进方面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粟戎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0余项。

标签: 粟戎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