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灵感,不佳作!你和文思泉涌之间,只差一口气

杂谈 116 0

文◇李砍柴

无灵感,不佳作!你和文思泉涌之间,只差一口气

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天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假还,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张华曾对陆机说:“别人作文,常遗憾才气少,而你更担心才气太多。”从《文赋》一文,便可看出陆机的滔滔文才。

什么是应感,我的理解,是灵感

灵感来的时候文思泉涌,“任何纷乱的思绪都能够顺利地理出头绪。思绪像风一样从胸臆中吹出,非常迅疾;语言像流水一样从唇齿中流出,十分通畅。林林总总的物象纷至沓来,使得笔很难把它记录来。眼前的物象和耳边的声音原本都是虚幻的,却都像真的。”

这样的感觉,是多少写作者幻想拥有的状态。

就好比《永无止境》里的主人公,喝了一瓶神药之后,卡了很几年的小说,一晚上就写了出来。

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是面对空白的word文档,把头发薅遍。灵感千呼万唤不出来,万物死寂,情感阻滞,那种令人惊心动魄、神魂颠倒的感觉,再也难以找回来。这时,人处于极度的苦闷之中,搞不清楚这个“玄之又玄“的灵感,究竟是个什么鬼,为啥这么难以捉摸。

什么是“应感”(灵感)?连才气纵横的陆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奇妙的精神现象,它的来去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

灵感因人而异。有的人经常能文思泉涌,灵感时长光顾,比如陆机,比如曹植,都是天赋异禀,有这样的才气,说白了,是老天爷赏饭吃。但大部分普通人,得靠自己努力去争取这碗饭。偶尔的灵感迸发,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才能激发。否则,灵感就会离我们而去。

有才气的,万万不可恃才傲物,即使拥有再多的灵感,也会有消耗完的时候。没有太多才气的,也不可自惭形秽,只要像孟子一样,“善养浩然之气”,也是能慢慢涵养精神,涵养自己的气度、格局、见识,就能不断提升的文才。

比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中有两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就是一个典型的“养气成才”的例子。

庾信本来是一个南方人,写的诗歌也好,但是文风丽靡轻艳,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矫情,娘。但是后来留居到北方后,视野、格局、气度为之一变,北方的山水和人文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庾信,也打开了他的人生境界。他的文风也由柔蘼变为沉郁豪放。也就是说,他的前几十年是在“四十度角仰望天空”,后边几十年,却能够气沉丹田地唱青藏高原了。

这就是“养气”的结果。

我们越是依赖灵感,越容易失去底气。灵感这个东西,老天想要收回就收回,不然不会有“江郎才尽”、“伤仲永”的哀叹。所以最值得依赖的是自己的功底,你功底越深,积累越多,储备越厚,才能在“灵感写作”和“专业写作”间切换自如,灵感来了我开心,灵感走了我不急。这才是一个写作者必须具备的“自我修养”。

标签: 文思泉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