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是多少?--光致发光量子效率检测系统

知识 184 0

稀土荧光粉广泛应用于生态照明、动态显示、通讯卫星、光学计算机及生物分子探针等高科技领域。三基色荧光粉是目前最有研究价值的荧光粉,其在可见光区具有丰富的谱线,发光谱带狭窄,发光能量更为集中;具有较强的抗紫外辐照能力,高温特性好,能适应高负荷的环境,且三基色荧光粉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稀土硼酸盐荧光粉由于其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合成温度及优良的荧光性能等特点成为PDP、HDTV和投影电视等平板显示显像首选的发光材料。

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是多少?--光致发光量子效率检测系统

在物质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后以光的形式发射多余的能量,且持续一定的时间的现象称为发光。受外界激发而发光,并被广泛应用的物质称为发光材料,其主要由主体化合物基质和发光中心激活剂组成。常用作于基质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氧化物、稀土硫氧化物、稀土卤氧化物、含氧酸盐、硼酸盐等。基质中的阳离子具有的电子构型常同于惰性气体元素,或为闭壳层。激活剂指的是基质中掺入的少量的具有光学活性的杂质。发光材料发光,原理在于激活剂进入基质晶体中,部分取代其原有格位上的离子,形成的杂质缺陷构成了发光中心。发光中心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于基质中,故又称发光中心离子,发光的本质原因即发光中心离子的电子跃迁。通常激活离子的半径接近于基质中被取代的离子的半径,电子构型为(nd10)[(n+1)s2],或为半充满状态。

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能,是由于稀土离子未完全填满的4f电子层结构,稀土化合物发光材料常表现出优异的发光性能,是其它发光材料不可比拟的。稀土发光材料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可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包括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发射波长分布区域较宽,荧光特性丰富多变;发光的色纯度高;稀土荧光寿命长;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性能好。因此,稀土发光材料已经逐渐成为高新领域材料研究的主要对象,广泛应用于光源、光电子学器件、显示、显像、信息存贮、辐射场的探测以及医学诊断等众多领域。

以硼酸盐为基质的稀土发光材料,相比于以硅酸盐、磷酸盐和铝酸盐为基质发光材料,发光性能更为优越,其硼酸根离子通过吸收外界能量并传递给发光中心离子来增强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另外,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合成温度低,易制备,并且能被外界多种能量激发。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日光灯、荧光粉成为其在照明光源领域的开端。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是一种常用的荧光粉,其在可见光区具有丰富的谱线,发光谱带狭窄,发光能量更为集中;强紫外光辐射下,稳定性好,可适应高负荷;发光效率高。相比于普通灯用荧光粉,等离子平板显示器(PDP)所使用的荧光粉需要承受更强的紫外线照射,故须采用性能更好的荧光粉。目前,市场上用于等离子平板显示器(PDP)三基色荧光粉主要为:红色荧光粉Y2O3:Eu3+或YBO3:Eu3+,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3+,绿色荧光粉BaMgAl14O21:Mn2+或ZnSiO4:Mn2+或YBO3:Tb3+。

以硼酸盐为基质的荧光粉末所需的合成温度较其它基质的荧光粉末相对较低,且发光效率较高,故其常被用于等离子平板显示中首选的荧光材料。硼酸盐荧光粉传统上采用的合成方法为高温固相法,但该方法本身就高温高能耗,且制备出的样品易产生烧结现象,必需进行研磨才能得到分布均匀且粒径合适的荧光粉末,然而通过研磨,较难控制荧光粉末的形貌,且其发光亮度也会因此有所降低。然而水热法合成温度较低,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制备所得粉体结晶性能良好,分散性无需研磨,粒径适合且形貌易于控制。

景颐光电自主研发的荧光量子效率测试仪主要用于材料(溶液、粉末、薄膜)荧光量子效率的测量,测试系统经过可溯源的光源进行定标,能够进行准确的绝对量子产率、色度,同时可以实现光致发光谱的测量和记录。除更换光源、取放样品等操作外,其他测量所需操作只要在软件界面上就可完成,实现自动化测量。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光致发光量子效率测量仪的测量稳定、快速、可靠,相比于传统荧光光谱仪,整个系统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荧光探测和量子效率测量的解决方案,适合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选购。

标签: 荧光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