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狂贪26亿,1945年宋美龄偷看蒋介石日记后,通知姐夫快逃

热点 170 0
1946年6月的一天,蒋介石像往常一样早起静坐,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距离日本投降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蒋介石的脸上却并没有丝毫轻松的表情,那一天在总结前一天所见所闻的日记本上,蒋介石写下了一句颇为恼怒的话,即“不能为党国与革命前途着想,而徒为本身毁誉与名位是图”。

蒋介石日记中所说之人正是财政部长孔祥熙,彼时孔祥熙正深陷26亿的贪腐大案,这让蒋介石非常失望,故而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很明显是准备在不久之后对孔祥熙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孔祥熙狂贪26亿,1945年宋美龄偷看蒋介石日记后,通知姐夫快逃

然而,还没等蒋介石的命令下达,宋美龄就已经先一步向孔祥熙通知了此消息,在偷看了蒋介石的日记内容后,宋美龄立即拨通了姐夫孔祥熙家的电话,并要求孔祥熙立刻主动卸任民国财政部长一职,并尽快离开。

那么,孔祥熙所犯之事究竟严重到了何种程度,为何会让宋美龄如此慌张?收到宋美龄的暗中通报后,孔祥熙又是否逃过一劫了呢?蒋介石最后又是如何处理这起事件的呢?

在民国政坛上,孔祥熙这个名字可谓是人尽皆知,当时中央银行、中央信托局、交通银行等各大产业均有孔家人的身影,人称“无孔不入”,尤其是孔祥熙从宋子文手中接手民国财政部长一职后,孔家的实力更是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

孔祥熙自诩为孔子的后代,但在他的身上却看不到半点孔圣人的德高望重,孔祥熙年少时曾留学美国,在那里主攻经济学,因此孔祥熙学的极其圆滑,而且非常擅长阿谀奉承,不管跟谁打交道,孔祥熙总是满脸堆笑。

早在山西办学期间,孔祥熙就已经开始涉足商业,当时火油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孔祥熙立即与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取得联系,并预付了40万银元作为保证金,一举拿下了山西全省火油的总代理权,孔祥熙也因此走上了经商致富之路。

1914年,正在日本协助孙中山先生筹集革命经费的孔祥熙意外结识了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宋蔼龄,两人情愫互生,孔祥熙倾慕于宋蔼龄的才学,宋蔼龄则钟情于孔祥熙的那种似乎天生的理财本领,于是在不久之后,孔祥熙和宋蔼龄在横滨结为夫妻。

和宋蔼龄结婚后,孔祥熙成功打通了自己的政途,有“妹夫”蒋介石这层关系,孔祥熙注定在政坛上的地位也不会低。

1933年宋子文卸任民国财政部长后,蒋介石钦点孔祥熙接任宋子文的职位,蒋介石之所以会让孔祥熙接替宋子文,一方面是因为孔祥熙比宋子文更加“听话”,孔祥熙始终唯蒋介石的命令是从,从不会有半句反对之语,另一方面是因为孔祥熙确有经济头脑。

孔祥熙上任后确实没有让蒋介石失望,在孔祥熙的一番操作下,原本宋子文留下的一堆财政烂摊子居然奇迹般的复苏了,短短几个月内,孔祥熙就募集了大量资金,为蒋介石的革命事业解决了很多麻烦。

以蒋介石的角度来看,当时孔祥熙的确为恢复民国经济殚精竭虑,孔祥熙当时制定了很多财政改革措施,包括增税、借款、募捐、动用战时准备金、举偕外债、变卖产业、征发、印刷纸钞、实行“公库”制度等等,而这些也让孔祥熙的捞钱能力变得神秘莫测。

正因如此,蒋介石对孔祥熙的信任与日俱增,在担任财政部长期间,蒋介石又陆续将中央银行总裁以及行政院副院长的职务通通移交给孔祥熙,由此,孔祥熙基本掌控了整个中国的财政金融大权。

而最让蒋介石满意的是,孔祥熙从不会忤逆蒋介石,在实施每一项经济措施之前,孔祥熙都会事先请示蒋介石的意见,只有在征得蒋介石的同意之后,孔祥熙才会去实施,国人都知道,蒋介石向来喜欢听话的部下,所以孔祥熙的这一特性深得蒋介石的心。

然而,孔祥熙在一路高升之下,也并非全无阻挡,至少陈诚、白崇禧等人就对孔祥熙把控财政大权颇有怨言,原因是孔祥熙在任职期间以权谋私,侵吞了大量财产,但对这些弹劾之词,蒋介石始终以“不实”为由置若罔闻,不愿动摇孔祥熙的地位。

陈诚、白崇禧等人的话固然有夸大之嫌,但孔祥熙在位期间也确实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搜刮财产,孔祥熙有句“名言”,叫做“发行公债真麻烦,又是付息,又是抽签,还弄不到几个钱,不如直接印钞票,利高还省力”,由此可见孔祥熙商人的贪腐之病已深入骨髓,而并非全心为国效力。

孔祥熙的捞金能力有多强呢?民国时期,孔祥熙曾以一万五大洋在当地购置了一处房产,几番操作之后,这处房产一度涨到六十万的天价,而这种炒房产的手段,还只是孔祥熙捞金的冰山一角。

到了抗战时期,孔祥熙更加变本加厉,仗着蒋介石的信任,孔祥熙一手掌控国统区外汇,甚至连资源委员会未得他的批准,都不能擅自动用外汇购买武器装备,而在购买军火,用于前线作战时,孔祥熙也不忘趁机捞一把油水,几乎每一次提交军火订单时,孔祥熙都能从中领取回扣,这笔回扣一度达到订单的两成左右。

这么做的后果非常明显,由于钱没有给到位,卖方出售的武器自然也是大打折扣,甚至连一些作战飞机也是经过缝缝补补后的旧飞机,不仅性能差,飞行速度也跟不上,不过这些孔祥熙并不关心,前线战士的生命安全远没有他的金库重要。

虽然在国民党内部,贪腐之事已经习以为常,各级将领和士兵上行下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孔祥熙如此肆无忌惮的敛财,也让很多人难以容忍,所以这才有了陈诚、白崇禧等人弹劾孔祥熙一事的发生,但“听话”的孔祥熙,蒋介石并不想轻易罢黜。

只不过随着孔祥熙越来越肆无忌惮,把柄也越来越多,外界对于孔祥熙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盛,甚至一度爆发大规模游行抗议,碍于舆论的压力,蒋介石只好将宋子文再次调回财政部,不过孔祥熙的财政部长一职仍未取消,蒋介石试图用这种办法保住孔祥熙。

然而,即使蒋介石竭尽全力的保全孔祥熙,但仍挡不住孔祥熙贪婪的欲望,1942年以后,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为了尽快的解决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美国开始加大对国民政府的援助,并一次性提供了5亿美元的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压力。

然而,这笔外国援助资金孔祥熙仍然没有放过,通过低价收购公债基金,然后到黑市高价倒卖,孔祥熙贪污了大笔资金,大发“国难财”,后来结算之后,金额一度达到26亿之多,数目之大骇人听闻。

事情败露后,美国人对此极为恼怒,不断向蒋介石施压,要求立即更换财政部长,并对此次贪污案件进行惩办,而蒋介石虽有心庇护孔祥熙,但由于这次的事件实在太大,已然不能草草了事,蒋介石知道孔祥熙有贪污之举,但他从未想过孔祥熙已肆无忌惮到将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当成了自己的私囊。

于是,心情烦闷的蒋介石才在日记中写下了“不能为党国与革命前途着想,而徒为本身毁誉与名位是图”这样的话,意思就是孔祥熙不顾党国的前途命运,为了一己私利而危害国家和人民,已不能被容忍。

写下这句话后,蒋介石便合上了日记本外出公干,但巧合的是,这句话恰好被宋美龄看到,作为孔祥熙的小姨子,宋美龄一向与孔家关系不错,于是她立即拨通了孔家的电话,向孔祥熙传达了蒋介石的态度,并警告孔祥熙立即辞职,逃离此地。

按照宋美龄的要求,孔祥熙很快便引咎辞职,并举家搬到美国生活,本就没打算深究的蒋介石正好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台阶,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到1967年孔祥熙在美国病逝时,蒋介石还亲自为其举办了追悼会,并亲手写了一副挽联。

蒋介石之所以会表现的如此“大度”不是没有理由的,对于蒋介石而言,民国四大家族是他统治地位的基础,只有尽量保全这些家族对自己的支持,他的统治地位才能长久,因此他不会跟这些财阀过不去。

其次,蒋介石知道当时国民党内部已经千疮百孔,贪腐之事成风,如果深究下去,只会牵扯到更多人,这些人一旦公诸于世,会让国民党的形象大打折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众的信任度。

最后,孔祥熙的背后还有宋美龄,有宋美龄的求情,蒋介石不可能要了孔祥熙的性命,只能施以惩戒,而孔祥熙主动辞职,在蒋介石看来,这已经算是一种很大的惩罚了,没有再继续深究下去的理由了。

就这样,孔祥熙在美国度过了一个安稳的晚年,而正是因为蒋介石的纵容,孔家后人对孔祥熙的所作所为不仅不以为耻,反而还大肆鼓吹孔祥熙有大功于国家,声称“抗战八年,打了8年仗,孔祥熙给蒋某人弄了10多亿美刀,岂不是有大功于天下?”凡此种种,足以证明蒋介石的失败早已注定,这样的领导者必然会自绝于人民。

标签: 孔祥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