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介侍女到万人敬仰,苏麻喇姑是如何成就自己传奇的一生的?

热点 201 0

苏麻喇姑,一个来自大草原的普通侍女,她与皇室并无任何血缘关系,却被皇室成员当成家人看待,连死后都能破例葬在皇后身边。

从贫瘠的大草原到繁华的清宫,从一介侍女到万人敬仰。

从一介侍女到万人敬仰,苏麻喇姑是如何成就自己传奇的一生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见证苏麻喇姑传奇的一生。

孝庄文皇后的“姐妹”

苏麻喇姑本名是苏茉儿,这属于蒙古语的音译,翻译成汉文意思是“草原上毛制的口袋”。

在康熙年间,她改用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的口袋”。

后来她成为功臣侍女,在病逝后才被人尊称为苏麻喇姑。她出生在蒙古科尔沁大草原的一家贫穷牧民家里。

成年后,科尔沁的贝勒府看中她的沉稳心细,选中她做贝勒府二小姐的侍女。

这位贝勒府的二小姐——苏麻喇姑的新主子,就是蒙古贵族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文皇后。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本该继承父母衣钵、成为一个牧民的她,在这一刻已经踏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所以苏麻喇姑不仅把布木布泰当成自己的主子,还视她为恩人,在踏进贝勒府那一刻,她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布木布泰,尽心照顾她,绝不背叛。

苏麻喇姑勤快能干,又和布木布泰年龄相仿,没过多久便得到了她的信任,成为了她的左膀右臂。古时的贵族小姐生来就被绑上了政治联姻的枷锁,深受宠爱的布木布泰也不例外。

当时,布木布泰属于博尔济吉特氏,这个氏族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而黄金家族在蒙古族中威望颇高。为了拉拢蒙古部族,“清太宗”努尔哈赤曾多次和该家族联姻。

布木布泰也成为了联姻的一员,要嫁给皇太极。苏麻喇姑随布木布泰长途跋涉,穿过大草原,来到后金都城——盛京。

很快,布木布泰与四贝勒皇太极举办了婚礼,被封为侧福晋。

刚入宫时,主仆两人不懂满语,在宫中寸步难行,于是她陪着布木布泰一起学习满语。

牧民出身的她虽然没有文化基础,但刻苦好学,又生性聪颖,很快便精准地掌握了这门难度颇大的语言,不仅如此,她还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满文。

这为她以后辅佐布木布泰、成为康熙皇帝的启蒙女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崇德八年,皇太极逝世,九皇子福临在布木布泰和苏麻喇姑的共同策划和推动下登上皇位,布木布泰因此成为皇太后。

此时,福临年仅六岁。皇帝幼年继位,势力单薄,不论是朝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都十分不太平。

在这段艰难的时期,苏麻喇姑不仅没有背叛布木布泰,反而尽心服侍她的日常起居。

有一次,苏麻喇姑奉命外出,被多尔衮阵营的大臣席纳布库无缘无故殴打致伤。

布木布泰得知此事,心疼又愤怒,但却无能为力,为了不挑起矛盾,只能对外声称苏麻喇姑是坠马摔伤。苏麻喇姑知晓布木布泰为自己不平,主仆二人的关系愈加亲密无间。

为了全心全意地照顾布木布泰,苏麻喇姑终生未嫁。她们朝夕相处六十余年,直至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布木布泰因病去世。

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但在私下里却形同姐妹。

孝庄文皇后曾多次称苏麻喇姑为“格格”,而在清朝,这个称号专属于八旗王公贵族家的女儿。

布木布泰历经千难万险,从贝勒府的二小姐走到皇太极的侧福晋,再到庄妃,最后到举世闻名的孝庄文皇后,宫中险象环生,但苏麻喇姑始终同她站在一起,做她最坚强的支撑,直到死后也依然葬于布木布泰的陵墓附近守护着她。

这个侍女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承诺:照顾布木布泰一辈子,永不背叛。

她们的关系早已超越主仆、超越血缘,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姐妹。

二、教养两任皇子

苏麻喇姑教养的第一位皇子便是闻名天下、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帝。

那时孝庄太后正在摄政,由于朝中权臣的压制,她不被允许随意出入紫禁城,但为了让玄烨(康熙)从小得到正确的教育,成为一位明君,她便命令苏麻喇姑对他进行“慈训”的教导。于是苏麻喇姑奉命成为了玄烨的满文启蒙女师,教其写字读书,识礼遵礼。

《啸亭杂录》中这样记载:“赖其训迪,手教国书。”说的就是苏麻喇姑奉孝庄文皇后之命教导玄烨的事情。

康熙皇帝感念苏麻喇姑的教养之恩,又因自幼与她朝夕相处,所以和她十分亲近。

也正是在苏麻喇姑的帮助下,孝庄文皇后才得以培养出一代流芳千古的君王——康熙大帝。

苏麻喇姑教养的第二个皇子就是胤祹。

孝庄文皇后病逝后,苏麻喇姑陷入孤独与消沉中,康熙帝不忍见她整日以泪洗面,于是破例将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想让她忙碌起来,走出痛苦。

那时,胤祹年仅三岁,苏麻喇姑深知对于一个庶妃的孩子来说,在皇宫中有一块立足之地就已经难能可贵。

所以苏麻喇姑竭力避免他卷入权力之争,只求他平平安安。苏麻喇姑将胤祹视如己出,胤祹也十分依赖并信任苏麻喇姑,亲切地称其为“阿扎姑”,意为母姑。

在苏麻喇姑的悉心教导下,胤祹长大后才智双全,沉稳无争,周旋于朝堂之中而不沾风波。

因此,胤祹康熙末年激烈的储位之争中也选择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他不仅没有和其它兄弟一样遭到雍正的打压,相反还被他封为郡王,可以参与政事。

到了乾隆时期,官员又经历了一次大换血,胤祹却依然被稳步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

多亏了苏麻喇姑的言传身教,胤祹才能荣列藩封,并成为康熙所有儿子中寿命最长的一个。

不论是康熙帝还是胤祹,都将苏麻喇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苏麻喇姑在晚年时重病卧床,康熙皇帝和胤祹为此忧虑不已。

康熙得知此事时,正在寻访边塞的路上,抽不开身,于是立刻派人为苏麻喇姑送去上好的补品和草药,并命令太医和宫女一定要好生照料她。

胤祹心急如焚,茶饭不思,面容憔悴,还是坚持不分昼夜地守在苏麻喇姑的身边,为她焚香祈祷,希望她能恢复健康。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七日,苏麻喇姑逝世。康熙按嫔妃的礼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就连她的陵墓也达到了嫔的等级。康熙年后,她最终被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的新城,与孝庄文皇后为邻。

十二皇子胤裪对康熙说:“姑妈自幼养育我,我并未能报答,愿住守数日,百日供饭,三七诵经。”提出要为苏麻喇姑守灵。

对于这个请求,康熙欣然应允,不仅如此,还让除了五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以外的所有皇子都参加苏麻喇姑的葬礼,轮流守灵。

可见两人对苏麻喇姑的深厚情感。

苏麻喇姑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皇子的女师,于大清皇族而言,这个普通的侍女早已被他们视为了自己的特殊成员。

三、手制清朝衣冠

大清正式建立时,急需更换一种代表清朝权威的服饰。

在孝庄文皇后的大力举荐下,苏麻喇姑承担了设计清朝开国服饰的重任。

苏麻喇姑尤擅女工技艺,又因是牧民的儿女,对蒙古服饰十分熟悉。

同时,她看过许多满汉书籍,在满族和汉族的服饰研究上也颇有造诣。

因此,她在设计时不拘泥于一种风格,力求推陈出新,兼收并蓄。

她充分吸收了蒙古族、满族和汉族的服饰优点,融合多种民族元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和创新,终于出色地完成了国初服饰的制作。

新颖又得体的服装令许多人眼前一亮、赞不绝口。

《清史稿·卷一百零三》有记载:“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

手制开国衣冠本身就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稍有不慎便可能触及敏感话题,落下个“讽刺皇帝”或者叛国的罪名,重则问斩。

所以历代开国服饰的制作者都不敢使用太多元素,更不敢轻易创新,求稳为主。

但苏麻喇姑不同,既然重要之事交到她手上,她就下定决心做到最好。

她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胆识和创新精神,大胆融合三族风格,又心细如发,能确保服饰的设计不被有心之人抓住把柄、过度解读。

正是因此,她设计的服饰才能在清朝贵族、原朝官员和普通百姓三方之中都得到极高的赞誉。

从各个方面来说,苏麻喇姑确实是个历史上少有的奇女子,无愧传奇侍女的称号。

虽然历史上对于苏麻喇姑的记载仅有寥寥数语,她也没有成为像康熙那样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仅从这篇幅不长的历史绘卷中,我们便足以看见一位集仁慈、智慧、勇猛、忠诚于一身的女性形象。

她来自北部的大草原,所以她如草一般坚韧不屈。

虽历经坎坷,但她从不言弃,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抵抗着大自然带给她的风雪,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命运带给她的苦难。

哪怕最后已历经五代皇朝,见证四位皇帝的更迭,受万人敬仰,她依然卑躬谦逊,不忘自己本来的身份,守着一颗对清王朝、对孝庄文皇后的赤诚之心,从未改变。

这不仅是一个侍女从科尔沁的茫茫草原走到盛京清宫的故事,更是一个女性在皇权社会中冲破阶级束缚、追求独立的故事。

她是传奇侍女苏麻喇姑,她的脚印会永远烙印在大清的历史上。

标签: 苏麻喇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