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面对毛主席三次点名,陈云为何就闭口不言?

知识 104 0

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共有7118人出席,这就是历史上的“七千人大会”。上至中共中央常委,下至县委干部,无论参加会议的人数还是层级,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都是仅有的。

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就是要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到之后经济工作的方向和基调。

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面对毛主席三次点名,陈云为何就闭口不言?

陈云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在经济工作方面,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在这次以经济为核心的会议上,面对毛主席的点名发言,陈云却三缄其口,这是为什么呢?

毛主席、刘少奇等接见七千人大会代表

马克思送来的“天兵天将”

陈云于1905年出生于江苏青浦,就是今天的上海,幼年时父母早逝,由舅舅抚养长大,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在上海打工,也是在这个时候陈云接触到革命思想。

1925年,陈云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无论是在中央苏区还是长征途中,陈云都对毛主席的革命思想非常信服,特别是在遵义会议当中,陈云坚定的支持毛主席所作出的战略判断。

长征途经金沙江时,面对滔滔江水,当时的红军只有7条小船,毛主席叫来陈云说道:“政委同志,几万人的渡江任务,就交给你了!”

陈云带领其他领导干部,用了9天9夜的时间,将所有的红军战士安然送过江,从这也就能看出陈云同志的组织协调与统筹能力可见一斑。

1935年,陈云告别毛主席,奉命秘密离开长征队伍,只身前往上海。后又经上海前往莫斯科,一方面开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一方面在列宁学校学习,并担任东方大学代理副教授,给学生们讲课。

陈云(左)

1937年11月29日,延安东关机场,当时在延安的中共领导人几乎全部到场,毛主席看着空中的飞机越来越近,也难掩自己的期待。

飞机缓缓降落了下来,陈云从飞机上下来,步履轻快的走向毛主席,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延安需要陈云,中国革命事业需要陈云。同机抵达的还有王明和康生,陈云将同行的人一一介绍给众位党中央的领导。

在机场召开的简短欢迎仪式上,毛主席风趣的说:“马克思给我们派来了天兵天将”。

此后,陈云主要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并主持了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开展解放区的经济建设,确保经济稳定,后勤保障有力。

解放战争时期,陈云主持东北经济的重建与恢复工作,他虽然不是经济学科班出身,但凭着深入一线的详实调查,对经济规模的透彻洞悉,逐渐扭转了东北通货膨胀、经济凋敝的情况。

可以说,没有陈云的工作,辽沈战役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取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满目疮痍,物价飞涨。

当时有人说,共产党打仗100分,搞政治80分,搞经济是0分。

上海是国家的金融中心,经济依然被一些买办资本控制,他们甚至放言,“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

面对如此局面,陈云临危受命,赶赴上海开展经济工作,同投机商们一决高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控制了市场,消除了通货膨胀。毛主席得知后,为陈云写下了一个“能”字,并评价陈云在上海的工作,不亚于一次经济上的“淮海战役”。

七千人大会上,面对毛主席三次点名陈云闭口不言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对于当时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造成经济过热的问题,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开始进行调整,但各地各行业的认识不统一,很多领导干部仍对“大干快上”抱有热情。

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实际上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统一思想的一次大会。会前,中央常委内部有过沟通,要在会议上发言,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但在会议过程中,七位常委中的六位都已发言,唯独陈云始终一言不发,毛主席在会上亲自请陈云发言,陈云回答道:“我还没有完全摸清楚情况,等想好以后再说”。

会议开了近一个月,毛主席前后三次在会上请陈云发言,但都被他婉拒了,毛主席也没在意,共事多年他对陈云的脾气秉性是很了解的,陈云是不会随便发表意见的,只有把事情搞清楚,自己心中有底之后,他才会说。

在会议上,毛主席对陈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坦言,在搞经济方面自己并不擅长,少奇同志、恩来同志、小平同志都比自己懂得多,特别是陈云同志,更为擅长。

实际上,陈云当时并非对情况不了解,在1960年的时候,他就亲自赶赴天津、河北考察工农业生产,随后又到河南、安徽、江苏、上海考察。他的考察绝非走马观花,到矿山考察时,他不顾医生劝阻两次下到矿井里面,实地了解矿井的挖掘情况。

1961年,陈云到家乡上海青浦县做调查,深入到农户家庭,查看庄稼长势,详细了解农户养猪、养鸡等副业情况,光是一个点,他就花了半个月时间深入调查。

可以说,无论工业、农业,陈云都有最直接的第一手信息,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实际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的,基层最真实的情况都在他的心里。

那么为何陈云不愿在大会上发言呢?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有一句座右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将一个共产党员实事求是的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大会上没有发言主要是因为陈云对经济的看法,和中央的意见有差别,他既不愿在大会上讲一些违心的话,又不愿因为说出自己心中的意见,而使中央的团结和权威受损。

同时,当时的阶段,干部还处在统一思想的过程中,陈云选择保持沉默,其实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多年之后,陈云曾谈到1962年的那次大会,他说“和稀泥”不是自己的性格,同时也不能给毛主席难堪,所以就暂时的选择了不发言。

但这并不说明陈云对经济工作有任何放松,就在七千人大会结束后十几天,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也就是“西楼会议”上,陈云就当前经济形势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了长篇发言,对七千人大会的决策进行了大胆的修正,他的发言引发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后来,经毛主席亲自批准,陈云的发言被作为全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下发,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1995年4月10日,陈云逝世,他不仅是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中的核心成员,在改革开放阶段,也是重要的国家领导人,始终坚守在经济工作的第一线。

陈云退休的时候,已经是82岁高龄,但他依然关心着国计民生,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丝毫不隐瞒自己对经济问题的看法。

陈云对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一生都保持着严谨、谦逊的工作态度,他的品格,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标签: 七千人大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