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层带兵人来说,高级军士如何“管好用对”?

热点 161 0

来源:中国军网

打开高级军士成长的“天窗”

对于基层带兵人来说,高级军士如何“管好用对”?

■赵治国 赵 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杨从榕 唐 帅

前不久,一则题为《多名骨干跨单位晋升高级军士》的消息在《解放军报》刊发后,引起广大官兵对高级军士成长话题的关注。

记者跟踪了解到,稿件中跨单位晋升的南疆军区某团装甲底盘修理技师、三级军士长汪让,目前已被部队选送到院校学习。“没想到刚刚晋升,我就有机会走进大学课堂,聆听专家授课,接受系统的学习培训!”汪让激动地说。

“从普通一兵成长为高级军士,离不开组织培养。”在南疆军区某团服役第30年的一级军士长张红军说,“不只是院校,这几年,军工厂、兄弟单位我们也去了很多次,部队的培养力度比前些年大了许多。”

近几年,部队装备迭代升级,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基层营连高级军士编制逐年增加,更多优秀人才得以长期服役。

随着基层部队高级军士群体基数逐年扩大,在对他们的管理使用上,一些问题和困惑逐渐显现:有的基层带兵人不善于使用高级军士,使他们陷入一般性工作中;有的忽视培养,认为高级军士已经是骨干,更愿意将进修机会给年轻人;也有的管理上“一刀切”,对他们缺少关心……

高级军士如何“管好用对”?对于基层带兵人来说,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陆军某部组织部队长途机动,奔赴演训目的地。罗兴仓摄

让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

最近,南疆军区某保障队三级军士长张小庆有些焦虑——

过几天,张小庆要到保障范围内的各个单位巡修,同时还要给战友授课。然而,一件件接踵而至的“碎活”,让他始终找不到整块时间静下心准备。

眼看任务时间临近,队里又接到一项焊接战备物资储物架的任务。当队长指定他负责时,张小庆没好意思推脱。就这样,他几乎整天都在和切割机、焊条打交道。

这天,熄灯号响起,张小庆终于坐到了电脑前。他抬起疲惫的胳膊,揉了揉太阳穴,开始编写教案。“单位主官对我很器重,各项工作都能想到我,我心里很感激,但还是希望能有一些学习研究的时间。”张小庆说。

相似的经历,也发生在南疆军区某团二级军士长赵鹏飞身上。已经服役23年的他,这些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先后被多个部门抽调。“事情交到班长手上,我们放心!”战友眼中踏实可靠、业务能力强的他,成为大家抢着用的对象。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单位都存在。关于高级军士如何使用的问题,这个群体中的许多人有话说,但有时碍于情面,又或是怕给人留下不服从安排的印象,往往不愿意表达。

“之所以安排高级军士干专业领域以外的工作,是因为考虑到老班长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但‘值得托付’并不意味着过分依赖,不然会把劲使偏了……”南疆军区某部修理连指导员严皓说。

高级军士普遍拥有一技之长,用好了就是一把利刃。“好钢没有用到刀刃上,杀鸡经常用牛刀,常常被一些事务性工作牵扯精力,是目前高级军士使用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南疆军区某团政委樊江伟直言不讳地说,高级军士不是不能做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但当初留下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用其所长,让其精湛的技术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服务。

南疆军区某团火炮修理技师、三级军士长高天龙对此深有感触。前些年,连队在展开基础训练时,为了让队伍“整齐划一”,难免会安排他跟着新战友一起训。“那样反复上‘一年级’,就算是当教练员,也总感觉是在浪费时间。”高天龙说。

针对这一点,樊江伟带着团党委一班人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专业训练阶段,他们将在各个专业领域深耕多年的高级军士从参训者变为督训者,为军事训练“纠偏定向”。审定组训方案、规范动作要领、纠正训风考风、送上锦囊妙计……今年,这支由高级军士组成的训练督导组在专业训练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单位在拓宽高级军士使用路径上也有不少新做法。他们将高级军士群体纳入“机关智库”,让高级军士在与战斗力建设相关的重大问题中,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与此同时,他们还让带兵经验丰富的高级军士担任基层官兵导师,为年轻官兵成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无论是担任训练督导,还是成为‘智库’成员或官兵导师,都是各级党委对高级军士‘高看一眼、重用一分’的具体做法。”南疆军区某团三级军士长李冯立认为,“有了这些新的身份定位,高级军士说话会更有分量,也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此外,南疆军区还在技术型单位专门设立以高级军士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并明确要求为其配备两名本专业军士当助手。这些工作室,在保证高级军士集中精力深钻细研专业的同时,也为“师带徒”活动提供了肥沃“土壤”。

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营造为战研战氛围,不断激发人才潜能以解决战斗力生成领域的难题,各单位都在积极进行探索。

陆军某部二级军士长何乃栋(左一)给战友演示装备操作方法。郑孟斌摄

打破自身能力“天花板”,专业骨干仍有升级空间

前不久,陆军组织一批高级军士参加“陆军工匠”培训的消息,在军士中引起热议。包括“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在内,共20余名专家教授为学员们授课,让大家羡慕不已。

“只有不断学习深造,才能跟上部队转型发展、装备更新迭代的现实需求。”南疆军区某团政委蒲城栋告诉记者,这种羡慕的背后,其实折射的是高级军士群体对专业技能的不懈追求和胜任岗位的本领恐慌。

作为通信修理技师,南疆军区某团三级军士长张西龙是大家公认的“顶尖”专家。但是,面对这个称号,他内心有点发“虚”。

这几年,张西龙所在单位多型装备升级换代,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来只对接一个车型修理的他,现在要对接3个车型。如今装备上的精密部件,有些他见都没见过,原理都没弄懂,更别说上手修理了。

“有时操作分队的战士带着故障、问题来找我,我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这种挫败感很多年没有出现过……”张西龙说,以往单位很多送学计划,瞄准的都是义务兵或初、中级军士,高级军士群体很少有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多数只能利用厂家、大修厂师傅来单位巡修时学点皮毛。

“重使用、轻培养”,已成为限制高级军士能力升级的一个原因。采访中,不少高级军士反映,一些带兵人主观认为高级军士“技术娴熟无需再学”。然而,随着装备迭代升级,最渴望突破的,恰恰就是这个群体。

采访中,一位领导坦言,他平时和一些高级军士谈心时,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想去学习进修。“关于高级军士培训这方面,各单位都加大了力度。”这位领导说。

“老经验玩不转新装备,新领域必须掌握新本领。”记者了解到,新疆军区已经举办三届高级军士能力升级培训班,在用好本级教学力量的同时,邀请装备科研单位、制造厂、大修厂的专家授课,在新域新质领域提升高级军士的综合保障实力。

通过采访还得知,有的部队召集高级军士,与团职干部同上一堂指挥课、同拟一份想定、同导一场演练,强化高级军士指挥能力。有的部队把高级军士纳入党委议训会范畴,要求所有高级军士“年初盯住一个训练难题,年底拿出一套解决办法”,最终实现高级军士指挥能力和组训水平双提升。

前不久参加“陆军工匠”培训的新疆军区某部一级军士长刘加平收获颇丰。他认为,聆听专家教授、院校学者的授课,不仅提升了能力、开拓了视野,还结识了一大批部队各个领域的“兵专家”。通过相互交流,他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练兵备战有了更深的思考。

“请进来教、送出去学”,人才培养为高级军士打开了成长的天窗。“提升高级军士能力素质,必须要有更加专业、更高规格的学习平台,要多一些全局筹划、综合培训、统筹使用。”南疆军区某营营长高松强说。

陆军某部三级军士长杨太空正在检修装备。刘显伟摄

日常关注暖人心,“大龄”群体也需要关心呵护

深夜,起来查哨的南疆军区某团坦克六连指导员吴晓衍发现,二级军士长方政刚又在水房独自抽起了烟。

“年龄大了,睡觉轻。”方政刚笑着说。虽然班长们还远远谈不上“老”,但在军营这个特殊的地方,他们确实算是“大龄”了。

方政刚今年45岁,入伍26年。他曾在“创破纪录”比武中夺得坦克驾驶冠军,并连续两年担任国际军事比武竞赛步战车驾驶专业教练员,所带队员两次夺金,先后2次荣立二等功、3次荣立三等功。方政刚的照片,挂在单位进大门后的第一个灯箱上。在很多战士心中,他就是榜样,是大家努力想成为的人。

现在,方政刚是宿舍9人里年纪最大的。年轻的小伙子训练一天入睡快,不一会儿就鼾声四起。如果不赶在战友之前早早入睡,方政刚这一晚上很难睡得安稳。

“高级军士被视作大家的贴心大哥,但有时候,他们也需要被关心呵护。”吴晓衍说。

“高级军士无论兵龄多长,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兵。单位编制体制改革后,营房本来就有点紧张,‘独立空间’还真不好保障。”这一点,方政刚也很理解。

高级军士服役时间长,他们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群众威望高。同时,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往往又“拖家带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承担着比其他军士更大的家庭负担。

“现在的各项保障都很不错,不能因为个别问题,计较来计较去。”采访中,高级军士普遍表示,一方面,现在待遇整体提高了;另一方面,担心自身兵龄比连队主官长太多,说多了容易留下倚老卖老、不服从安排的印象,因此就不怎么愿意开口提需求。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家的需要一定会得到有力支持。”某营教导员张军锋坦言,他所在单位这两年高级军士增加不少,由于对这个群体的管理使用缺乏经验,刚开始多参照初、中级军士管理的相关规定“一刀切”,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探索出一些合理的做法。

以留营住宿为例,内务条令明确规定,特殊岗位军士的留营住宿办法,由军级以上单位确定。高级军士群体能否作为“特殊岗位军士”进行界定,需要各单位进一步规范把握。张军锋所在单位没有界定权限,但可以安排技术型高级军士留营住宿时两人住一间宿舍,随军住房分配也已经参照相应等级军官的标准落实。

在手机使用方面,虽然高级军士和其他士兵的条令要求相同,但高级军士目前全部担任管理或技术骨干,出于实际考虑,张军锋所在单位为每名高级军士的手机进行了权限审批,允许高级军士在非保密场所随身携带登记在册的手机。

“一系列新政策,已开始针对高级军士群体单列条款,这是一个好现象。”方政刚笑着说。

尊重、关心、爱护,让高级军士更安心服役,管理者应给予更多关注。“高级军士要不要团里统筹使用”“‘兵王’们还有哪些急难愁盼”……南疆军区某团参谋长郭强在基层蹲点调研时经常跟官兵探讨相关问题。

“进一步摸索和完善管理使用方法,有利于发挥高级军士的作用。”郭强说,在尊重和关爱的氛围中,高级军士们不断激发创造活力,成长的天空更加广阔。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标签: 刘显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