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奠基人高澄死后,他的六个儿子,最终结局如何?

杂谈 205 0

公元549年,高澄已经受封齐王,得到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篡位三件套已经到手,下一步,就要考虑篡位的事了。

北齐奠基人高澄死后,他的六个儿子,最终结局如何?

但是,在篡位的前夕,高澄居然因为骂一个厨子,而被刺杀了!

高澄死后,其弟高洋迅速控制了局面。后来,高洋继承了高澄的位置,篡位称帝。

高洋继位后,追封高澄为文襄帝。

高澄好色,在历史上相当有名,他所留下的六个儿子,都不是同母所生。

高澄死后,北齐皇位更迭频繁。那么,在高澄死后,北齐的那些皇帝,是怎么对待高澄的儿子的呢?

高澄的继任者是高洋,高洋对高澄的这几个孩子都不错,把他们全都封王了,史称“文襄六王”。

他们分别是老大高孝瑜,封为河南王;老二高孝珩,封广宁王;老三高孝琬,封河间王;

老四高孝瓘,也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兰陵王高长恭;老五高延宗,封安德王;老六高绍信,封渔阳王。

高澄的大儿子高孝瑜,和武成帝高湛的关系比较好。

因为高孝瑜是高欢的长孙,所以他是在高欢的膝下养大的,和高湛这个九叔正好是同岁,所以俩人从小玩到大,关系不错。

因为他和高湛关系亲密,所以后来高洋死后,高演高湛发动政变,推翻小皇帝高殷,高孝瑜还参与了政变。

但是高殷被推翻后,高演违背誓言,杀了侄子高殷。杀死高殷后,高演有些后悔,结果心神不宁,自己从马上摔下来,很快就离世了。

高演死的太早,知道儿子守不住江山,所以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弟弟高湛。

高湛继位后,高孝瑜的待遇非常好。

高湛有一次喝汾清酒,感觉酒很好。当时高湛在晋阳,高孝瑜在邺城,高湛就派人去给高孝瑜传信:“我刚才喝了两杯汾酒,劝你在邺城也喝两杯。”

喝一杯酒都能想到对方,可见高湛和这个大侄子的关系,确实很亲近。

俩人的关系虽然好,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给高孝瑜带来了杀身之祸。

高湛当时比较宠信三个人,一个是高孝瑜,一个是堂弟高睿,还有一个,是弄臣和士开。

和士开没什么才能,纯粹是陪高湛玩乐的这么一个角色。

而且,和士开不仅讨好高湛,还讨好高湛的胡皇后。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咱只要记住,他们仨任意两个人都可以算作一对儿就行。

和士开靠着皇帝和皇后的宠幸,常做一些不合规矩的事情,但是其他大臣也劝不住高湛,只能干看着。

但是高孝瑜不一样,他不仅是高湛的亲戚,还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他劝高湛:“皇后是国国母,不应该和臣子接触太亲近。”

由于高湛和高孝瑜关系好,所以高湛居然听进去了高孝瑜的建议,真的不许和士开和胡皇后玩游戏了。

不过,高孝瑜又干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开始攻击另一个宗室,高睿。

高睿是高欢的侄子,他父亲高琛当初和高澄一样,与高欢的姬妾私通。

高欢发现以后,怒不可遏,打了高琛一顿,结果把高琛打死了。

当时高睿出生没多久,高欢就把他带到自己家养大了。

高睿聪明孝顺,高欢非常疼爱这个侄子。由于高睿是在高欢膝下养大的,所以和高洋他们兄弟几个关系也都不错,其中也包括现在的皇帝高湛。

高孝瑜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去高湛那里说高睿的坏话。他说高睿的父亲死于非命,高湛不应该信任他。

这下子,高孝瑜惹到了高湛的两个近臣,结果自然危险。和士开和高睿本来水火不容,但是高孝瑜这么一告状,高睿与和士开都把矛头指向他了。

和士开在高湛面前,说高孝瑜生活奢侈,高湛没啥反应。高睿说的就比较狠了,他告诉高湛:“现在山东百姓只知道河南王,不知道陛下您”

这下子,高湛走心了。高孝瑜多花点钱没啥,可高孝瑜要是想造反,高湛就要翻脸了。

高湛有一个姬妾,也姓尔朱。这个尔朱氏本来是娄太后的侍女,早在尔朱氏成为高湛嫔妃之前,高孝瑜就和她私通。后来尔朱氏成了妃嫔,高孝瑜也没死心。

后来高湛给太子办婚礼的时候,高孝瑜看着人多眼杂,就悄悄和尔朱氏说话,结果让高湛给抓了个正着。

高湛让高孝瑜喝酒,连着灌了三十七杯酒,才让手下驾车给他带了出去。

但这不算完,高湛让这个手下在车里给高孝瑜灌了毒酒。高湛是想让人把高孝瑜带回自己的府邸,让他死在自己府里。

但是走在路上,高孝瑜毒发,感到身体燥热,在路上投湖,结果淹死了。

高孝瑜死了,他的几个兄弟虽然和他感情都很好,但是却不敢哭出声,毕竟高湛是一个疯批,不开心就要杀个侄子治愈一下自己。

唯有老三高孝琬,放声大哭。

老三高孝琬,是北魏公主所生。这个公主是高澄的妻子,也是北魏皇帝元善见的妹妹。他出生的时候,元善见还亲自登门看望。

由于高孝琬是高澄唯一的嫡子,所以性格也比较骄傲。大哥死后,他不仅痛哭出生,还做了一个稻草人,用箭射这个稻草人出气。

和士开看到高孝琬这么愤怒,有点害怕,就去高湛那边告状。

和士开先说高孝琬射稻草人,是心里恨皇帝;还说高孝琬之前打仗,脱下铠甲说“我又不是个老太太,穿这干嘛”,是在讽刺高湛想要撤退的软弱。

大概是感觉火候不够,和士开干脆制造了一个童谣,说这预示着孝琬要造反。

就这样,高湛开始怀疑高孝琬了。

后来,高孝琬得到了一颗“佛牙”,自己供了起来。有人劝他进献给皇帝,他也没搭理。

高湛知道后,就派人搜查高孝琬的府邸,结果搜出了一些旗子和武器。高湛更加怀疑了,就让人审问高孝琬府里的人。

高孝琬有一个小妾,不得他宠爱,就告发说高孝琬藏着一幅皇帝的画像,常常对着画像哭泣。

其实,那是高澄的画像。高澄死的时候,高孝琬已经记事了,所以经常怀念父亲,对着画像哭泣。

只不过高澄和高湛是同母兄弟,画像看着有点相似罢了。

画像搜出来后,高湛更加认定高孝琬是有心造反。对着自己的画像哭泣,八成是在诅咒自己。

高湛越想越气,让武士鞭打他。孝琬害怕了,就喊高湛“阿叔”,希望高湛能看在血缘的份上,稍稍留情。

谁知高湛听到他喊阿叔,更加愤怒,斥责道:“谁是你叔,你竟然敢管我叫叔!”

孝琬说:“我是神武皇帝嫡孙,文襄皇帝嫡子,魏孝静皇帝外甥,为何不能管你叫叔叔?”

高湛一听,愈加愤怒,居然直接折断了孝琬的双腿。

高孝琬就这么被折磨死了,而且死后还是曹操埋葬的。知道高湛咽气,高纬继位,孝琬才被重新安葬。

他们兄弟中第三个领盒饭的,是高孝瓘,也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兰陵王高长恭。

虽然他们兄弟几人都不是同母所生,但是其他几个兄弟的生母都有记载。

只有兰陵王的生母,不知道究竟姓什么,可能他生母身份比较低微吧?他们兄弟几人封王,兰陵王几乎是最晚受封的。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兰陵王虽然能力出众,但是性格却是兄弟几人中最和善,最温柔的。

可是即便如此,兰陵王也难免一死。

齐后主高纬做太子的时候,兰陵王正好和老将段韶他们一起打赢了邙山之战。

这一仗,兰陵王不仅解救了金镛城的围困,还打的非常漂亮——他带着骑兵,带着面具,突击进了敌人的包围圈。

由于他是带着面具过来的,所以他和北周军队打仗的时候,他们北齐自己的士兵辨别不出他是敌是友,居然不知所措。

直到他摘下了面具,城里的士兵们才欢呼着放箭配合他。

由于这一仗炫技的感觉比较强,所以兰陵王一下子在士卒中获得了很高的威望,大家还专门为他谱写了《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回国后,高纬对他说:“你冲锋陷阵的时候太拼了,要是有什么意外,咱后悔都来不及。”

高纬以己度人,觉得身为权贵,这么冒险划不来。但是兰陵王却不假思索的说:“国事就是咱的家事,应该的。”

这一句话,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后来高湛死后,高纬掌权,便愈发忌惮兰陵王。

兰陵王只好故意收受贿赂,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高纬放下戒备。后来他干脆称病,远离朝政,有病都不敢治。

可是即便如此,高纬还是没有放过他,兰陵王最终还是被高纬赐下毒酒。

临死之前,他的王妃问他,能不能求见皇帝,乞求皇帝宽宥。可是兰陵王心里清楚,高纬是不会见自己了。

他长叹一声:“天颜何由可见?”于是服药自杀。

临死之前,他还让人把别人欠他钱的欠条都拿过来,一把火全烧了。生命都快结束了,他还在考虑别人的处境。

有人说,兰陵王是高家唯一的正常人,这实在夸张了。

不说别人,只看高澄的这些儿子,就不止一个正常人。但是,兰陵王会被这么多人喜爱,是有他的道理的。他确实是文襄六王中最善良、最温顺的一个人。

兰陵王死后,他的五弟高延宗写信安慰嫂子,结果没写两句,自己先哭的不成样子。

至于兰陵王的五弟高延宗,这可是个重量级人物。

高澄被刺杀的时候,高延宗年纪还小,高洋就把他带在自己身边抚养。

高洋的精神状态,即使是在他们高家,也疯的比较出众。

高延宗是高洋养大的,精神状态自然不容乐观。他都十二岁了,高洋还把他抱起来放在肚皮上,然后他往高洋的肚脐眼里撒尿。

等到他长大了,高洋要给他封王,就问他想当什么王,高延宗也不客气,说想当冲天王。

高洋也懵逼了,就问自己的妹夫杨愔,有这个王号吗?

杨愔回答道:“天下没有这种郡县名,希望他能安于道德吧。”正好有一个地名叫安德郡,高洋就把他封为安德王。

高延宗的前半生非常癫狂,他会在城楼上拉屎,然后让手下人在下面张嘴接着。

大概是当众拉屎也满足不了他,后来他又想了一个花样,他让人把猪饲料和人屎混在一起,蒸着给手下人吃。

谁要是面露难色,他就让人鞭打那个人。

即使是在北齐,这种精神状态也过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所以,即便是他的精神病叔叔,也很难容忍。

此时高洋已死,高演夺取了皇位。高演听说高延宗在封地的荒唐事,忍不住派赵道德去他的驻地,打了他一百杖。

大概是高延宗过于抽象,所以赵道德又以他接受惩罚的态度不好为理由,给他加了三十杖。

被六叔暴打后,高延宗还没长记性,继续抽风。他继续放纵行事,甚至干出了那囚犯试刀,就问了看看刀快不快的残暴行为。

这个时候,高演已经死了,轮到侄子杀手高湛当皇帝了。

要说还是精神病会收拾精神病,高湛不仅派人暴打了高延宗一顿,还把他九个亲信都砍了。

高湛的治疗果然有效,自从这九个亲信被砍了以后,高延宗果然正常多了。

后来高湛因为谗言,杀害了老三孝琬,高延宗非常悲痛,还做了一个稻草人,一边鞭打稻草人,一边质问:“你为什么杀我哥哥?”

这件事很快被奴仆告发给高湛,高湛怒火中烧,把他叫来,打了二百鞭子,好悬没把他打死。

不得不说,高延宗之所以没死在叔叔手里,都多亏了他有一个好身体啊!

北周灭北齐的时候,高延宗带兵奋力抵抗,但是后主高纬却一心想逃。

高延宗劝高纬留下,自己去拼命,高纬坚持要走。

高纬劝他把宫中珍藏的珠宝和美女拿出来,奖赏将士。反正北周夺取了江山,这些也会被北周收走,还不如赏赐给自己人呢!高纬还是不同意。

高延宗只好自己去打仗,结果高纬对手下说:“我宁可北周得到并州,也不想安德王得到并州”

高延宗百般劝谏无效,手下的将士们请求,干脆您来当天子吧!不然我们实在提不起精神来。

在这种即将亡国的时候,被拥立为天子,实在不是一件好事。但高延宗还是无奈的同意了。

北周灭亡北齐后,高延宗被擒获,北周武帝亲自下马,拉着他的手说话。高延宗叹息道:“死人手何敢迫至尊”

北周武帝安慰他说:“咱们有什么冤仇呢?我只是为了百姓而来,不要担心。”

北齐灭亡后,北周武帝设宴,让后主高纬起舞,高延宗痛哭流涕,几次试图服毒自杀,但是被身边人给拦住了。

不过,高延宗到底难逃一死。他毕竟当过两天皇帝,虽然日子短,但到底是一个威胁。后来北周武帝构陷他和后主高纬企图反叛,将他们都赐死了。

剩下的只有老二孝珩和老六高绍信了。其中老六年纪太小,历史上没什么记载,之说北齐灭亡后,他死在了长安,大概率是寿终正寝。

老二孝珩,和高延宗一样,在北齐灭亡的关头做了很大努力,但终究回天无力。

在北周军队即将打过来的时候,孝珩曾经出过主意。但是高纬却没采纳,而是着急忙慌的把皇位传给儿子,然后跑路了。

小皇帝继位后,孝珩又想通过政变的方式除掉奸臣,再次失败。不过,此时的北齐风雨飘摇,无论是皇帝还是孝珩,都不能在这种时候再互相攻击了。

所以,孝珩就自请出去抵御敌军。他愤恨的说:“朝廷不许我出征,不就是怕我造反吗?要是我能打到长安去,就算反了对国家又有什么危害?这种紧急时刻,居然还互相猜忌!”

孝珩最终和高延宗一样,兵败被擒。北周的齐王宪非常敬重他,还亲自给他包扎伤口。

孝珩非常擅长各种艺术,比如绘画、音乐等。后来北周设宴,北周武帝亲自弹琵琶,让他吹笛子,他推辞道:“亡国之音,不值得听。”

北周武帝坚持要让他吹笛子。孝珩举起笛子,还没来得及吹,就落下眼泪,哭的不行。北周武帝这才不让他吹奏。

他和老六高绍信,恐怕是兄弟几人中仅有的自然死亡的人。

北周武帝设宴让他吹笛子的那年十月,孝珩病重,他向北周武帝请求,允许他死后尸骨能回去,葬在山东。北周武帝同意了,然后孝珩不久就死了。

大概是由于高澄死的早的缘故,所以北齐后来的几个皇帝并没有太忌惮他这六个儿子。

除了高纬抽风,杀了这哥几个中最谨慎的兰陵王,其他人只要低调,就能平安度日。

文襄六王最大的危机,其实来自北齐的覆灭。正如兰陵王说的,国事就是他们的家事。他们作为北齐的宗亲,他们的利益和北齐的国运是分不开的。

即使是高延宗这种荒唐了小半辈子的精神病二代,在北齐即将灭亡关头也是拼劲了全力。

不过命运的吊诡之处在于,越是荒唐的人,在大厦将倾时受到的冲击越小。而捡起责任心的人,却要承担巨大的冲击。

标签: 高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