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奇才”李红涛:1993年被判死刑,狱中凭借重大发明存活至今

杂谈 120 0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昆明市的一间阴暗潮湿的狱中小房内,一位青年正废寝忘食地专注于一项看似平凡的电机实验。

“监狱奇才”李红涛:1993年被判死刑,狱中凭借重大发明存活至今

他就是李红涛,一位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同时他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最牛死刑犯”!

“快了快了,就差最后一环!”彼时,距离行刑的最后一天仅有7天时间,李红涛盯着实验台上的装置,额头沁出绵密的汗珠。

他在做什么?为什么一个即将要死刑的人能够如此淡定的进行实验?后来如何了?

天之骄子

人生就像一张扑克牌,时而遇到对子,时而遇到顺子,但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能靠自己的智慧打造出最后的“同花顺”的人。

李红涛的出生备受期待,父母为他取名“红涛”,寄托着希望儿子的前程有如太阳东升,日渐红火

李红涛自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数理天赋,一张纸接着一张纸,他总是把自己的课本翻烂到书页发黄,而他独有的钻研精神,加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也使得他的思维远比同龄人活跃得多

当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时,李红涛已经迷上了拆解各种机器,摸清其中的运作原理,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这种探索未知的快感

到了中学阶段,李红涛成了真正的学霸,数学尤其拿手,他频频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屡建奇功,还获得了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的殊荣,被评为了当地的“十大优秀青年”之一。

凭借出众的成绩,李红涛如愿以偿地被浙江大学这所重点院校电子系录取,在当时,能考上名校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何况还是理科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作为家乡和整个村子里唯一的大学生,李红涛简直就是备受瞩目的“明星”。

从小到大,李红涛接连展现出了无限的潜能,可就在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他的人生轨迹却产生了惊人的偏转

误入歧途

后来,李红涛带着骄人的学历从浙江大学毕业,和妻子一同被分配到昆明电阻二厂工作,俨然成为了当时最令人羡慕的“高富帅”,可就在这时,李红涛的人生开始出现了罅隙。

不久,他就对妻子生了厌倦之心,甚至还与一名风华正茂的大学女生勾搭上了婚外情。

但是这一切很快被妻子识破,他们的感情也因此决裂,最终以离婚收场,后来李红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曾一度通过自残的方式来缓解痛苦。

离婚带给李红涛沉重的打击,他开始整日借酒消愁,恰在此时,他的大学同学遇到了事业低谷,两人便一起商量起了创业的事

当时这两个人迫切的想搞一番事业,只是碍于缺少资金没办法开展,几经权衡利弊后,李红涛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伪造银行印章骗钱

虽然明知这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但李红涛依然一意孤行,他暗度陈仓,最终成功从银行骗到18万元现金。

一直循规蹈矩的李红涛从这次犯罪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体会到了智力给自己带来的快感和优越感,就此着魔了。

犯下如此重大罪行后,李红涛竟然依旧能保持冷静,这足以说明他超常的心理承受能力,事实上,李红涛的犯罪生涯才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疯狂地释放自己的犯罪欲望,一次次狡猾地逃脱警方的围捕,多次越狱的经历更是成为全国瞩目的劲爆新闻。

他就像一只游走在法网边缘的老鼠,处处躲藏,处处作案,时而偷豪车,时而盗警车,行踪飘忽不定,让云南省的警方费尽了无数心力。

最终在1993年10月,凭借奇诡的反侦察本领,李红涛终于被警方押在了大山里,这位昔日的钻头小子,如今沦为了亡命之徒,面临法律的严惩

被判处死刑

1993年11月1日,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天之骄子因罪行恶劣被判处了死刑,获知这个结果后,李红涛没有一丝慌乱。

反而,他突然开始反思人生,并想起了父母教导过他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于是,李红涛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要求:让他继续从事发明创造。监狱方面权衡利弊,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为他配备了必需的实验室条件。

凭借过人的天赋,再加上濒临死亡的危机感,李红涛废寝忘食地钻研起了新型的无刷励磁电机技术。

这项技术对我国工业生产意义重大,是个耗时数年、颇具挑战的难题。而李红涛从未系统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头都伸不到教科书上去。

然而,在生命将永别的威胁面前,他信心满满,对自己有着无比的自信。

的确,李红涛身怀绝技,即使处于重围之下,他的智商也足以突围而出,然而,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接二连三的失败却又让他备受打击

一次次挫折似乎在重复宣判他这个死刑犯的死期将近。在绝望的低谷中,李红涛甚至忏悔自己过往的错误,并把研究成果记录下来,希望后人有机会延续下去。

就在行刑的前一天,李红涛再次发挥了他的大智慧,无刷电机终于被他研发出来了!而相关部门经过评估后,也认定这位死刑犯确实是一位宝贵的科技人才,并迅速为他办理了暂缓执行死刑的手续。

在之后的服刑期间,李红涛一直表现良好,并凭借多项发明和专利硕果的持续涌现,最终被减刑获释

浪子回头

2009年,李红涛刑满获释重获自由。出狱后,他下定决心要重新做人,监狱所长对李红涛印象深刻,称赞他是个难得的天才,建议他应该利用自己的才智为社会做些贡献。

于是,李红涛虚心听从建议,主动回到监狱担任教化工作。他教授其他服刑人员一些维修技术,从中获得了莫大的成就感。他还向有家庭经济困难的服刑人员无偿传授技能,帮助他们将来重新就业。

除此之外,李红涛还参与了监狱内的信息化建设,并主持研发了一套先进的看守所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工作之余,他依旧专注于自己的专利研发事业,持续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

多年过去了,尽管岁月无情地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伤痕,但李红涛的内心已然披上了崭新的华服。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真谛。

正是这份永不放弃的执著和顽强,让他最终收获了人生新的辉煌。

结语

回看李红涛的传奇人生,我们既惊叹于他非凡的头脑智慧,也不得不对他年轻气盛时的犯罪行为深感痛惜。

不过,最终李红涛还是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浩瀚的专业能力重新走上了正途,他最终没有被命运的无情打垮,反而用自己的双手书写了新的传奇。

李红涛的经历昭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不言败的心,永不放弃。

纵使命运捉弄过你,给予你重重打击,只要你愿意拾起自己的理想,重新燃起求知的火焰,人生依旧充满无限的希望。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谨记品德为先的至理名言。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头脑的聪明智慧,而是遵纪守法、有益他人的高尚品德。

只有两者并重,一个人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成就不凡大器。

参考资料

海南特区报2016年9月18日发布:理科男2次成功越狱 死刑前1天发明神器被改判死缓

标签: 李红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