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历经10年打磨的OVA是真正的暴力美学巅峰

热点 131 0

在艺术作品中,“暴力”与“美学”这两个看似不可兼容的概念,有时能完美的合二而一。

黑帮片中的教堂、白鸽、玫瑰与枪火,西部片中的蛮荒之地、牛仔和快意恩仇,武侠片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过招和刀光剑影中飞溅的一抹鲜红……

这部历经10年打磨的OVA是真正的暴力美学巅峰

这些都是经典的暴力美学意象,也衍生了无数经典作品。

然而,在我心目中,暴力美学的巅峰上屹立着的不是这些经典电影,而是一部历经10年打磨的OVA作品。

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Hellsing》

中文译名《地狱之歌》

又译《皇家国教骑士团》

这部OVA的原作为平野耕太所作同名漫画,其名字Hellsing取自最著名的吸血鬼小说《德古拉》中的吸血鬼猎人范海辛的名字(Van Helsing)

在Helsing中有意多插入了一个L,构成了“Hell”地狱之意。

这个故事,既是一个吸血鬼猎人的故事,也是一群被自身执念捆绑的人在地狱中用尽生命的全部去歌唱的故事。

《Hellsing》,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不同寻常。

首先,它的动画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OVA推出之前,它也曾“惨遭动画化”

TV动画不仅制作拉胯,剧情也改编了不少,受到了广大粉丝甚至是作者本人的一致声讨。

在这个背景下,才有了OVA制作决定。

这部号称“完全忠于原作的黑暗风格”、“与原作同步完结”、“更高作画品质”的OVA从2006年开始更新。

它保持着年更的慢速,直到2015年才全部更新完毕,如此慢的更新速度,换来的是惊人的品质。

《Hellsing》不同寻常的不仅是它的推出过程,其背景设定也堪称剑走偏锋。

它将二战、宗教争端、吸血鬼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糅合在了一起,为读者构造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战后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纳粹的余孽集结在一起,号称“千禧年”组织。

他们带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最精锐的研究人员,还有虎狼般的党卫军。

通过对吸血鬼真祖德古拉配偶的研究,他们掌握了将人变为食尸鬼的技术,当年就杀人不眨眼的党卫军这次变成了货真价实的食人血肉的怪物。

欧陆上的国家集结在罗马天主教教廷的光辉下,与新教徒的国家英国互相看不顺眼。

他们这些天主教的教徒永远也无法理解,新教徒居然把一只吸血鬼放在自己的皇家国教骑士团里。

在他们看来,新教徒就是完全的异端,理应被抹杀的异端。

但是,天主教廷自己也并非全然笼罩在神圣的光芒下,他们中负责处理异端的十三科,就是他们的阴影。

为了和吸血鬼、狼人这样的异端战斗,他们本身也被施加了各种改造。

为首的安德森神父,已经拥有和怪物不相上下的恢复能力,当他与皇家国教骑士团的阿卡多厮杀时,真的很难说,谁更像怪物一些。

“千禧年”逐渐从阴影中走向台前,先是突袭皇家国教骑士团总部,然后设计将他们的王牌,也就是吸血鬼阿卡多困在海上。

最后,趁此空虚之际,他们倾巢而出,将血与火肆无忌惮地倾泻在伦敦的夜幕下。

化作食尸鬼的党卫军凶残地屠杀每一个视线内的活物,皇家国教骑士团的总部也再次遇袭。

天主教廷看到这样的惨状,立刻发动了十字军空降伦敦。重装的骑士笼在白色的罩袍下,手握十字架型的长枪。

他们并非为了拯救而来,而是要将新教与异端一起荡平,将英国重新收归天主教的管辖之下。

看《Hellsing》的时候,你时常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

“这作者真敢这么画啊!”

在平野耕太的笔下,这些风格迥异的元素一同凑成了一曲奇诡而宏大的狂想曲。

《Hellsing》第二个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就是它的“歌剧感”

一般来说,在故事创作中,让人物“说人话”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人物台词要简洁、口语化,文绉绉的台词经常会让读者代入感不足,也会让故事失去真实感。

然而,《Hellsing》不仅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在反路上一走到黑。

《Hellsing》中的那几个中心人物,有一个算一个,都像是歌剧舞台上的演员。

一边用华丽的辞藻配着bgm的烘托诉说自己的执念,一边刀剑相向。

其中最为经典的一段,莫过于那段众所周知的“战争宣言”。

“诸君,我喜欢战争”这句话更是已经永远成为了一个梗。

在进攻伦敦前,少校在虎狼之师前,手舞足蹈地发表了这番演讲。

他用一连串排比句,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德三军队最凶猛的模样。

“我也喜欢我们那伴着晨露而来的失败。

本该由我们来捍卫的城镇被蹂躏,女人小孩被虐待残杀,这多么悲伤啊。”

在最后,他甚至宣言自己也喜欢战败。

这句话,也把他的人物形象彻底立了起来。

对于他来说,战争不是手段,战争本身就是目的,他连胜负都不在乎,只想发起战争。

除了少校之外,阿卡多和安德森神父也是这场歌剧的主演。

安德森神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莫过于他惜败于阿卡多时,在朝阳下消散前留下的话语:

“恶鬼就不要哭了,

正是因为不想再哭泣所以才变成恶鬼的,不是吗?

那样的话,就狂傲不逊地笑吧。”

他明明快要死了,可他却像是解脱了一样,还像个真正的神父一样来开释阿卡多。

也许,如和蔼老父亲般对待教廷的孩子的他,才是真正的他,才是他内心真正想做的选择。

为了抹杀异端,把自己改造成异端,他忠于自己的职责,可这腥风血雨的一生,是否又真的是他的本心呢?

在管家跳反,对阿卡多刀剑相向后,阿卡多的嘲讽也堪称杀人诛心。

管家背弃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背叛了主人,接受了吸血鬼的精华,只为了以全盛状态和阿卡多再来一战。

阿卡多却将这一切称作“小孩子的打闹”,甚至还换出了“萝莉A”的皮肤和他打,完全不把他的执念放在眼里。

“想与我战斗是吧?

不这样做的话,你一步也无法向前迈进吧,

成为无用之人很可怕吗?”

表面上老成稳重的老管家,内心里却一直是那个心中有傲气的少年,那个想要成为Hellsing王牌的少年。

可笑的是,阿卡多才不在乎这个名号,他只是真的很强而已。

与这些歌剧般华丽的台词相称的,是歌剧般华丽的舞台。

这几个老歌剧演员对戏的时候,整个舞台画风都不一样了。

当你把这几个老演员和女警那边主场的舞台对比一下,反差就更明显了。

女警所处的舞台往往是真实感极强的战场,双方在狭小的空间里来回拉锯,消耗彼此的生命。

毫无优雅感和排面可言,只有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最后一滴血的觉悟。

而对比阿卡多为首的这几个老歌剧演员,他们对戏的舞台就不一样了。

阿卡多和神父第一次交手,场景就是月色笼罩的长廊,两人还一边念台词一边向彼此走过去,擦肩而过之后再动手。

阿卡多回归伦敦的时候,那排面更是大到不行。

由安德森神父率领的十字军,狼人小哥打头阵的纳粹食尸鬼,两阵大军对峙。

阿卡多就这样独自一人悠然步入两军阵间,代表皇家国教骑士团加入了这场战争,仿佛他一个人就是整个军队。

不得不说,平野耕太拿捏氛围这一块真的有一手,不同风格的人物,配不同风格的舞台。

在写实的舞台那边就正常说人话,在这种华丽的大场面下就该用歌剧般的言语咏唱自己的信念。

当然,《Hellsing》看罢后最让人久久无法忘怀的,是它所歌颂的东西。

在这个堪称人间炼狱的终幕舞台上,在这群怪物般的主角交互间,它所歌颂的东西,居然是“人性”。

阿卡多几乎是不死的怪物,无敌的他所渴求的,是死亡。

但他只愿意被人类杀死,如果对手是怪物,他会毫不留情地拿出全力抹杀,如果对手是人类,他倒是愿意放点水。

而且,在他看来,会衰老、容易死亡的人类,远比不老不死的怪物要高贵美丽。

人类这么弱小,却还是抱持着自己的尊严和梦想而活,愿意为了理想和信念舍弃生命。

就像用嘴叼着自己的断臂也要冲向阿卡多的神父,为了雇佣兵的职业道德与超自然的食尸鬼死磕到底的佣兵队长。

在阿卡多看来,这些人远比自己这个强大的怪物耀眼。

最绝的是,不仅是站在主角这边的阿卡多歌颂人性,就连反派少校,也是“人类至上”党。

在红军踏平柏林的那天,重伤濒死的他受到了真祖之血的诱惑。

但他并没有像500年前的阿卡多一样接受之,而是怒骂道“滚开”。

这个死胖子,宁死也不愿变成不老不死的怪物。

后来他被纳粹的科学家救起,算是机械飞升了,可是,他还是他自己,没有像阿卡多那样将千万人的生命融入自己体内。

而且,机械飞升后的他,被子弹射中也是会死的。

他这场战争的对象并不是英国,他也并不是因为要给纳粹招魂才组建千禧年。

他的战争对象就是阿卡多,作为人类,他看这个怪物不爽,所以要杀死他,仅此而已。

60万居民?天主教廷的十字军?他不在乎。

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可他也是个坚持自己原则的疯子,是个不折不扣的人类。

近在眼前的永生,他弃如敝履,他也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尽管战争狂的理想本身是反人类的,付出一切。

他也许遭人恨,但绝不会被轻视。

《Hellsing》就是这样一部神奇的作品,将诸多风格各异的元素糅合在一起,在一群怪物翩翩起舞的地狱中赞美人类的高贵。

在歌剧的优雅与战场的残酷间无缝切换,在怪物的咆哮与人性的高贵间来回摇摆。

每个人物身上都有怪物般暴虐的一侧,也有人类般弱小但绝不退让的一侧。

和他的另一部作品《漂流武士》一样,平野耕太简直就是把各种元素全都丢进炒锅里,给你炒了锅大杂烩出来。

偏偏咱们这些读者吃着,还会觉得真香。

这种无违和感的融合,这种矛盾与统一的高度集中,或许就是《Hellsing》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吧。

标签: hellsing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