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绀弩缅怀屈原,题写一首七律,开篇直抒胸臆,结尾气势恢宏

行业 164 0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一直以来都深受世人的重视,并不断地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端午节期间,人们一般会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吃五黄,孩子们还喜欢绿豆糕、咸鸭蛋等美味食品。

人们在端午佳节凭吊先贤、追忆祖辈,还会利用宝贵的节假日与亲人团聚、放松身心。文人墨客们也不忘忙里偷闲地赋诗抒怀、展现才华,他们纪念佳节、讴歌盛世,并深情地祈祷百草护佑,更会陶醉在粽香和酒醇之中。下面分享聂绀弩缅怀屈原,题写一首七律,开篇直抒胸臆,结尾气势恢宏。

聂绀弩缅怀屈原,题写一首七律,开篇直抒胸臆,结尾气势恢宏

端午怀屈子

现当代 · 聂绀弩

奇气胸中久郁盘,汨罗江水几时干。

问天不怕回风恶,哀郢当因下里酸。

杜若洲边无杜若,陶然亭畔且陶然。

思君不见人空老,骚卷长撑宇宙间。

聂绀弩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他对近体诗有着独到的理解,并深入社会实践,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聂绀弩的生平事迹在之前的文字中曾做过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这首诗创作于作者61岁时,当时朋友们邀请他前往陶然亭聚会,他因病没有赴会,又恰逢端午佳节,诗人便率成一律。

说起屈原,大家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由于每年的端午节都会纪念这位楚国的忠臣,陌生是因为很多人并未深入了解屈原的传奇事迹。所以为了理解这首诗,还需要费点笔墨,简单介绍一下屈原的不幸遭遇。

战国时期,楚国虽然是一个疆域辽阔的诸侯大邦,可是随着秦国的崛起,楚国的君臣们便不断地有一种危机感。屈原未雨绸缪,经常向楚怀王献计献策,可是楚王不仅将其当作耳旁风,而且还在子兰等人的怂恿下跑到秦国,并被软禁于咸阳,最终客死他乡。

此后屈原进一步遭受小人陷害,继而被放逐到江南长达十五年。再后来秦将白起率领大军攻打郢都,当郢都被围时,屈原恰好回到郢都。等到城池陷落后,他跟随百姓们一起逃难,又独自漂泊在沅水和湘水流域,最后含着满腔悲怨,自沉于汨罗江。

开篇直抒胸臆,“奇气胸中久郁盘,汩罗江水几时干。”诗人想象当年屈原独自一人在江畔徘徊,屈子痛恨朝堂中的那些蝇营狗苟之辈,又悲戚自己生不逢时,反而遇到了楚怀王这样的糊涂君王,可谓有志难伸,又充满了悲壮的家国情怀,更是压抑很久、积郁难消。

“奇气”二字,指不平凡的气势,传达出作者对屈子的崇敬之情,更是赞赏其不愿随波逐流的浩然正气。“几时干”,其实是悲叹汨罗江水不能干,后世读者再也无法与先贤交谈。

颔联化用典故,“问天不怕回风恶,哀郢当因下里酸。”诗人说屈子质问苍天,不怕旋风险恶;他悲叹郢都陷落,可能因为哀怜下里巴人的辛酸。《问天》是屈原的作品,借用巫师的卜问形式,表达对一些观点的批判。

《哀郢》则是屈子在白起攻陷郢都时创作的诗歌,“下里”本指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和巴人,此处代指逃难百姓。这一联情感悲凉,语气激昂,满溢着诗人对屈子的赞颂之意。

颈联转而回到现实,“杜若洲边无杜若,陶然亭畔且陶然。”杜若洲是位于汨罗江中的一个小洲,洲上原先长满了很多绿油油的青草,人们称其为杜若草。而今这些香草却不见踪影,似乎没有了屈子的身影,它们也不愿留在人世间,又仿佛永久地活在了屈原的作品中。

陶然亭则是指诗人的朋友聚会之地,“且陶然”三字,暗指很多人早已忘记了屈子的不幸遭遇,也不管将来是否还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而只顾眼前的快乐,人们一个个都显出一幅陶然、开心的模样。

结尾气势恢宏,表达出诗人对屈子的无限景仰之情,“思君不见人空老,骚卷长撑宇宙间。”诗人说时光荏苒、青春难驻,不知不觉间就显得容颜苍老。虽然无法与先贤在梦里相会,但是诗人相信屈子的《离骚》等诗篇将流传千古,并会长久地支撑在天地间。这样的评价可谓毫不夸张,也传达出诗人对先贤的无比怀念。最后顺祝朋友们端午安康、阖家欢乐!

标签: 聂绀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