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 厦门

杂谈 197 0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 。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清朝康熙年间才又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寺庙历史文化背景深厚,寺庙内有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为炫耀镇压林爽文、庄大田反清起义的武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撰写的御碑。清末,南普陀寺还接待了美国“大白舰队”和美国东方舰队等重要外宾。

天王殿

南普陀寺 厦门

南普陀寺山门为对称重檐牌坊式山门,题额为“鹭岛名山”。东边山门为入口,西边山门为出口。这名山是指寺后面的五老峰,是五个山头,像五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在翘首遥望茫茫大海。与参观其它寺庙先登山后入寺不同,这座寺庙是先入寺后爬山。

山门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和莲花池。

大悲殿

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东西两侧依次升高的回廊,回护三殿两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山门


钟楼


回廊

十八罗汉分供在东西两廊,阿罗汉是指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佛经记载:释迦佛命十六位阿罗汉圣者不入涅槃,常住世间,作为世人供养得福的对象。佛教传到中国后,由原来的十六罗汉,加上达磨多罗尊者与庆友尊者,相传习久变成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

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殿内正中奉祀观音菩萨。

大悲殿

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殿。

藏经阁

南普陀寺气势宏伟,错落有序,历史文化深厚,值得一游。

标签: 南普陀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