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go,“二世”的进化

杂谈 182 0




北京时间晚上 12 点,在 Kenzo 2023 秋冬系列发布的前一天,位于巴黎的 Nigo 结束了紧凑的时长 1 小时的封面人物拍摄,随后,他与翻译走到了视频采访的镜头前。

这位与 Kenzo 品牌同样年岁的设计师,身上有种严肃的气质,在与我们的对谈中,他用平缓的语调对身边的翻译表述着自身的想法,他的表述冷静、克制、字字斟酌,时不时双手环抱地认真思考着答案,他戴着标志性的深色墨镜与报童帽。

提及 Nigo,最先充斥于眼前的或许是他以往火遍全球的联名系列与奇特的排队效应;2021 年 9 月,Nigo 作为艺术总监加入 LVMH 旗下品牌 Kenzo,该消息一出,引来行业一番热烈的讨论,与“LVMH 集团是否寄希望于潮流文化助 Kenzo 重回巅峰”等话题欢腾地游走在媒体人的齿间唇上。在这番津津乐道之下,Nigo 平静地完成了属于他的两次时装发布会——这两次的发布会呈现出了一个存在于当下:鲜活、立体、不喧嚣的 Kenzo。

Nigo,“二世”的进化


Nigo 名字所到之处必会引起话题,这仿佛是他的特殊体质,很多人将他视为潮流的领头人物,他的交友人脉从艺术家 KAWS 到流行歌手 Kanye West、Pharrell Williams,渗透至前 Louis Vuitton 男装创意总监 Virgil Abloh……


我问他为何将自己的品牌取名为“Human Made”?Nigo 颇有趣味地对我说,在他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猿人头的 Bathing Ape 在结束了作为猴子的长久旅程,随后,那只猴子进化成人,成为“Human Made”。


Nigo 的成长路径,在外人看来,每一步都准确地踩在时代浪潮之上且迎合了主流市场,从经营品牌到开店、玩联名、写音乐,直至加入 Kenzo。


而事实是,在如今品牌过剩,新一季商品后浪拍前浪,一不留神就会被市场淘汰的时代,Nigo 的危机感始终来自主流市场。因此他时刻保持警惕,留出更多空间进行独立思考,他不爱在大环境中跟随潮水流动的方向,也不会刻意满足人群对他的期待,这样的他看起来多少有些反骨;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或得益于他的东方背景,顺从了东方美学中的留白概念——有缝隙才能有更大空间,保持饥饿才能继续“进化”。




纵观日本设计对西方时尚产生巨大影响的时刻,以 20 世纪 70 年代的高田贤三为起始点,而后三宅一生将时装设计进行“再语境化”,至 80 年代的川久保玲与山本耀司在 T 台上刮起的时装旋风为顶点,这些日本设计师在巴黎掀起蕴含着东方哲学与美学的浪潮,他们抛弃了表示阶级与身份、贴合身型裁剪的时装表现形式,收获了与西方时尚截然不同的“声誉”,以至于在 20 世纪后半叶深远地影响了一代年轻设计师与比利时设计师。


Nigo 回忆起那个时代,在东京学习时装的他沉浸在新浪潮的时装热浪下,身边的年轻人无不被这些新浪潮设计师们影响着,使他在很早的时期就开启对时装的“知觉”。


然而,Nigo 却走上与新浪潮设计师们截然不同的道路。起初,翻阅《popeye》杂志撬动了他对时装文化的追求,随后他求学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主修编辑专业,在东京一家夜店结识高桥盾,成为藤原浩的助手,因与藤原浩长相颇为相似,被称之为藤原浩二(Hiroshi Fujiwara Nigo),而后,熟悉他的人们开始称呼他为“Nigo”(在日语中也有二世的意思)。



20 年前,当青年文化尚未成为主流之前,Nigo 早在原宿区域创造出他的青年文化与风潮,他的设计母题在青年时期一次次收藏不同的服装款式时早已形成。“不务正业”的他,与高桥盾和岩永光成立名为“Tokyo Sex Pistol”的朋克乐队,前者开创了 Undercover,后者开创了 Bounty Hunter,这三位人物随后开辟了时尚圈中的一系列热潮与营销话题。


DJ、模特、造型师、专栏作家、编辑,Nigo 几乎将这些职位试了个遍,在 1993 年的愚人节,Nigo 与高桥盾的品牌 NoWhere 在东京里原宿开幕,在没有招牌也没有广告的环境下,NoWhere 在一部分小众人群中迅速发酵并收获不少“忠实信徒”。为购买一件 T 恤在周日开店前排队的年轻人群出现了,而后,A Bathing Ape 的 T 恤总是以 2-3 倍以上的价格出售……即便如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但 20 年前 Nigo 与他的朋友们所缔造出的文化现象,仍不可替代。





青年文化,成为 Nigo 在随后从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他无法摆脱的一个标签,很多人试图将他称为“潮流之父”。但倒退 30 年,潮流从不处于主流漩涡的中心,甚至,你很难将青年潮流与高级时装或奢侈品牌进行关联;而顺应着时代潮水方向的变化,时装屋们不再自顾自地歌唱高级时装的挽歌,青年文化从街头信步走向主流,民主化时装无处不在。


或许是年轻人对于穿衣的自我表达发生了变化,或许是行业飞速变幻,曾经身兼多职,撬动青年文化的 Nigo 拿到 LVMH 的入场券,在高田贤三之后,成为 Kenzo 品牌屋第二位日本籍的创意总监。



如果 30 年前高田贤三先生在巴黎的时装语境下找到东方与西方时装的对话之道,Nigo 在东京撬动青年文化,那么在 30 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命运在市场更迭与文化推动下再次交织,Nigo 又会如何做呢?



1 月的巴黎街道上流动着阴冷的湿气,建于 1893 年的普莱耶尔音乐厅位于巴黎市区圣·奥诺雷街,这是一个集合欧洲古典艺术的中心地域,Kenzo 的 2023 秋冬系列,在这里上演。


在现场,古典艺术女子组合 1966 Quartet 演奏披头士乐队的经典曲目,用古典表现充满活力的 60 年代的摇滚音乐。这种翻新就如同 Nigo 执掌下的 Kenzo,用古典式时装语言打破当代服装的桎梏,于是,传统日式设计融合着流行于 60 年代 mod 一族的西装廓形,锥形长裤与迷你裙的叠穿被赋予当代服装的形式感,日式的服装领口嫁接于丹宁夹克之上,将东西方时装予以联结,突破成为新的时装范式。


恰恰像一个轮回,即便与高田贤三从未谋面,在创作的过程中,Nigo 孜孜不倦地从档案中寻找联系。对档案的了解越深,Nigo 越感知到文化之于服装之上——将世界各处的不同文化体现在一件服装上的魅力。



品牌档案中 Kenzo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不规则条纹被加以朋克风格,装饰于格子和方格花纹上;而在以海棠花为原型的基础之上,一个个抽象的图案被演绎成极具东方特色的伊卡特图案,在运动风格与学院风之间跳跃流动。


纵观整个系列,东方的禅意廓形贯穿在西式的服装之上,Nigo 用他的语言为二者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而运动、工装、学院风等元素结合着东方的民族工艺刺子绣,这一工艺也多用于尼龙、丹宁、羊毛、针织和运动针织等新式面料上;爱尔兰的多尼戈尔粗花呢融合进运动风混纺麻花毛衣, “费尔岛编织”工艺也以 3-D 多彩金银丝混合编织的方式呈现……Nigo 手下的 Kenzo,被充分赋予文化想象力,他将新语境下的时装与过往时代的文化,组成为新的 Kenzo 语言。


高田贤三的服装注重特定文化圈的构成与表达,承载文化符号的印花与布料互动;Nigo 弥合西方实用主义与东方美学的鸿沟,他翻阅了丰富的 Kenzo 档案。如果说高田贤三将东方的神秘意境与异域文化的绚丽印花结合,在某种程度上“解构”东方美学,那么 Nigo 则将文化进行“重构”,让不同文化像是拼贴画一样在服装上呈现:朋克风格、摇滚精神、B-Boy 等,它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形象与身份认同。



的确,在高田贤三的早期作品中,无论在面料、图案,甚至色彩上的表达都大胆鲜明,这是他理解的纺织艺术——从跳蚤市场淘来的布料,通过拼接方式将日本花卉织物与西方布料相融合,进行全新探索。对东方文化中出现的花卉、鱼蝶等传统花纹等进行重新解读,融合拉丁民族热情大胆的创新,以大胆浓烈的手法重塑出浓郁艳丽的东瀛文化。


得益于 Kenzo 的丰厚基因,Nigo 讲道,“高田贤三的 Kenzo 是真实的。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将东方元素融合在我的设计中,从以往来看,无论是 Human Made 或是别的设计项目,我都没有太多机会在设计中接触到日本的传统工艺与面料”。


筹备每个系列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东方元素或是西方元素,抑或面对丰富的 Kenzo 档案时所见的东方廓形,Nigo 所做的,是在这些元素上找到相对制约的平衡点,于每个系列的创作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 Fitting(试装)与实验,才能达到真正平衡。



相对于时尚或潮流,Nigo 更感兴趣的是服装本身与生活本身,秀场上的时装应当体现于现实生活。


暮去朝来,Kenzo 那些留存于档案馆中的精彩设计逐渐成为岁月的馈赠,在一朵朵被粗粝线条描绘边缘的海棠花下,陈年的玫瑰图腾,散发出清新的醇香。


Nigo 在时装款式上推出适用于日常着装,更为宽松、休闲的男女装,更弱化了性别,反而专注于穿搭与造型。服装上极为平面化的手绘图案,时而幽默,时而跳脱,这种手法唤起轻松愉悦之感,又适用于当下的时尚感,在 Nigo 的设计下,那些被重构的源自日本剑道服的 Y 形夹克扣及日式丹宁褶裥袴裙,将西方的设计语言与日本传统武术服装相融合,在工装的廓形设计中展现新的碰撞。



Nigo 所描绘的时装画像,已经不再是一件“爆款”,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时装群体,几乎能使你相信,或许在学校的某一处,你就能看到这样一群听着披头士乐队的男孩女孩,他们将充满视觉冲击的 T 恤与帽衫套进规整的格纹西装中,模仿 mod 一族的穿搭……


高田贤三的 Kenzo 是真实的,Nigo 的 Kenzo 也是真实的,他不过度依赖于时装表现,而是强调文化、概念化,与着装者进行对话,这构成时尚所需要的一部分观念——服装需要回归于真实。



品牌有自身的生命周期,纵观时尚产业近些年来每更换一位创意总监就要重新来过的现象,从系列发布至发售的周期来看,新任设计师的风格决定了该品牌是否还能为消费者创造新的价值。


Nigo 经常感觉到,新创意总监在接手时将品牌全权“个人化”的时代已然过去,Kenzo 作为高田贤三建立的品牌,Nigo 表示并不希望做出“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将高田贤三为 Kenzo 奠基的美学与哲学在崭新的外观下进行延续,对他而言,当下的 Kenzo 不是“个人化”的,而是趋于高田贤三与 Nigo 之间的一处平衡点。


Nigo 避免了过于个人化的时装表达,他告诉我,“每个系列的起始点都源于高田贤三先生的一个设计概念”。





我问他:“在设计中,你的思维路径是怎样的?”


接触时尚产业之初,Nigo 曾是一名造型师,他回答:“造型师总是知道如何为服装做‘决定’,造型师考验的是服装的结合思维,这种思维如今为设计提供了新鲜的想法。在我以往的工作经验中,几乎是我作为造型师去打造品牌的气质;而在 Kenzo,这里有专业的造型团队、设计团队,或许像以前高田贤三先生与团队的工作模式一样,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能在系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光点…聚光灯下呈现的是不同工作人员的创意,这些创意聚集构成了完整的系列。这样的工作模式对于 Nigo 而言,就如同一场多人的“collaboration”(联合)。



Nigo 认为,当下的 Kenzo 应当面向对服装感兴趣的年轻人,而非对“潮流趋势”感兴趣的年轻人。他对高田贤三的 Kenzo 进行承继,却不脱节于身边的年轻群体。以 Nigo 的经验看来,品牌容易跟随创始人一同变“老”,与当下保持关联显得十分重要。


这些年,他逐渐感受到,当下非“科班出身”的创意主脑们逐渐被主流市场接受。或许在多数人眼中,Nigo 是时代浪潮的冲浪者,无论作为一个标签或是一种文化现象,Nigo 的存在总是能引起话题与热度,我好奇,要怎么做才能被市场所接受?Nigo 沉思些许,透过墨镜对我说道,“找到自己的规则,并坚信它”。



在采访中,我问他如何看待人们总是试图将他与“街头风格”或是“亚文化”相结合,Nigo 回答道,他从未将自己置身于“亚文化”或某股风潮之内,对于身边正在流行的时装趋势与时装设计,他反而有些“后知后觉”,甚至与主流背道而驰。他的翻译对我说,Nigo 在大学时期主修编辑专业,就像镜头前的你一样,他从未接受过任何时装设计方面的系统性训练,他的关注点更多在于自身的感受。这种自由的思维反而促成 Nigo 探索时装独特的感性模式。


而对于屡次都能引爆话题与二次炒作的跨界合作系列呢?Nigo 回答,跨界合作成为爆款的结果并不是刻意为之,实际上 Nigo 已经拒绝过很多品牌的联名邀约。他从不主动对外寻找“联名”的机会,Nigo 讲道,只有私人感情的产品才能有发挥的空间,“如果对这个品牌或产品感兴趣,灵感就会即刻闪现”。曾经年轻的 Nigo 会斥巨资去收藏一件 Levi's 的丹宁夹克,于是在与丹宁品牌 Levi's 的跨界合作中,他很快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与 Louis Vuitton 的联名也是如此,此前 Nigo 与 Virgil Abloh 经常交流设计上的想法,因而 Louis Vuitton 与 Human Made 的联名也就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顺势而出。


Nigo 成长的文化环境对他的影响深远,他在千禧年初激起了一批热爱青年文化的年轻人的追逐,他的时装设计从不单一体现在成衣的结构或面料上,反而构成围绕着生活方式的文化圈,为时装的消费文化多提供了一种选择。


标签: nigo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