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想让卢武铉死?跳崖自尽背后的韩国政治无解局

热点 165 0

《纸牌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政治需要牺牲。当然,是别人的牺牲。”

但显然,任内的卢武铉还没明白这个道理。他的任期内,似乎总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草根出身的他意识到,总统这份工作远比他想象中更加艰难。

究竟是谁想让卢武铉死?跳崖自尽背后的韩国政治无解局

卢武铉在执政后期愈发有心无力,“一位没有做好准备的总统”的评价甚嚣尘上,国民支持率一路下跌。与此同时,对他极度不满的各路势力,迫不及待地对他展开了“政治追杀”......

烛光集会

2003年2月25日,卢武铉宣布就任韩国第16任总统。在演讲中,他称自己想要建立的是一个“国民参与政府”,意为让民众参与政府建设中来。

他还向民众许诺,将开创国民收入2万美元时代,迁移行政首都,促进地区均衡发展,韩国将被建设为东北亚的地区枢纽。

饼画好了,第一步是先重组政府班底。

为了打破以往“熬资历,论资排辈”的传统,卢武铉任命的19名高级官员,平均年龄皆在40岁至60岁之间,其中很多都是通过破格提拔的,比如韩国史上首位女法务部长官康锦实。

显然,卢武铉想打破“女性只能负责环境部、教育部等部门”的旧有观念。

文化部部长则选用了一位名叫李沧东的导演,他的代表作《薄荷糖》、《绿洲》都是在韩国脍炙人口的口碑佳作,其电影多反映社会中被忽视的小人物的现实生活。

这一任命被文在寅也称之为神来之笔。

外交部长的任命上,破格提拔了首尔大学外交系尹永宽教授,此人之前一直号召“韩国应该摆脱美国的束缚,与世界各国实现均衡外交”,这与卢武铉的外交理念不谋而合。

外交部长助理则任命了时任联合国总部大使潘基文,后来成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就是他。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可以说把既有的利益势力给得罪了遍。

果不其然,刚任命完新政府,一大堆事儿就来了。

首先是检察官系统,在检察厅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假如后辈职位突然晋升到了前辈之上,那么前辈就得脱下制服辞职。同一期的检察官里,谁当上检察总长,其余同学就得辞职。

这个荒唐的“职业文化”,是在当年韩国漫长的军人统治时期形成的,因此当锐意改革的卢武铉刚打算进行人事变更时,那些既得利益者就立刻察觉到了危机感,认为这是要将他们全赶走。同时他们对法务部长康锦实的任命相当不满,结果导致了一场高级检查厅的集体辞职。

为了打消每个人的顾虑,卢武铉把闹事的检察官们请了过来,向他们当面澄清误会。

结果不管卢武铉怎么解释,就是没人能理解他的改革理念,反而在争吵中,不同地域、团体、年龄段的检察官们拉帮结派,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争论不休,搞得卢武铉十分头疼。

而很快,更让卢武铉头疼的事情出现了。

2003年9月,执政的新千年民主党内发生分裂,一部分与卢武铉政治主张趋近的议员宣布脱党,另成立了新党“开放国民党”,随后卢武铉本人对“开放国民党”公开表示支持。

这导致新千年民主党的旧主流派对卢武铉的不满加剧,并刻意在卢武铉一些人事任免上进行掣肘,气得卢武铉退出了新千年民主党,成为了一位无党派的总统。

执政党的分裂,致使韩国政坛首次出现了“大国家党、新千年民主党、开放国民党、自由民主”联合组成的四党体制。

2004年1月,卢武铉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称,他可能会加入开放国民党,这下子“老东家”新千年民主党彻底与卢武铉撕破脸了,要求卢武铉道歉,但遭到拒绝。

紧接着,韩国检察机关开始着手调查卢武铉亲信们的非法行为,果然查出了卢武铉的“左膀右臂”——安熙正,涉嫌收取“政治秘密资金”的丑闻。

大国家党和新千年民主党这对昔日冤家联起手来,于3月9日向国会提交了弹劾总统的议案,159名国会议员签了名,超过法定的130名最低提案人数,成为了韩国史上首例总统弹劾案。

卢武铉立刻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之上,停职接受审查,总理高建代理总统一职。

令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从3月15日起,首尔光华门外,每晚都会出现民众自发组织的大规模烛光集会,抗议对卢武铉的政治迫害。

与此同时,卢武铉也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尽管一桩桩一件件的指控让他身心俱疲,但是他仍坚定地对他的代理人团队说:“请你们让我重新做回总统!”

大国家党和新千年民主党或许都没有想过,卢武铉在民间和政界竟然有这么多的支持者。

他们本以为弹劾会有利于他们控制国会,结果新一轮大选结果使他们的支持率直线下降,大国家党的议席数从137席滑落到121席,新千年民主党由61席降到了9席。

开放国民党则获得半数以上席位,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5月14日,法院宣布驳回总统弹劾请求,卢武铉重新回到了总统宝座。

随后卢武铉宣布加入开放国民党,此前“朝大野小”的局面一举被打破,卢武铉因祸得福了。

迁都失败

接下来,我们聊聊卢武铉的执政目标是怎么一个一个破灭的。

卢武铉之所以想迁都,是因为他深受韩国地域主义之苦,他想纠正资源过分集中于首都汉城带来的弊病,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此外,汉城距离三八线只有不到40公里,一旦前线发生战事,一个火箭弹都打过来,为此韩国朝野上下始终有一种隐隐的安全忧虑。

而很快,卢武铉的迁都计划就出台了。

2003年12月29日,韩国国会通过了《新行政首都特别法》、,计划将新行政首都建在忠清地区,预计2006年完成设计,2007年底开工,2030年最终建成有50万人口的新城市。

但不用想也知道,这个法案注定会遭来一大批的反对者。

最大的反对意见来自汉城的民众们,市长李明博率先发难,提交了反对迁都的申诉书。

最终宪法法院以8票对1票的压倒性优势,裁定《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存在违宪行为,需举行全民公投。首都各界也组成了“阻止首都分割泛市民崛起大会”,抗议迁都。

无奈之下,卢武铉做出了妥协。

他宣布提出建设复合型“行政中心城市”新方案,并对各个在野党进行劝说,只迁移部分政府机构,政治核心中枢继续留在汉城,经济部门则移到新都忠清的“燕歧-公州”地区。

这看着有点像明朝搞的南北两京制,但从实施效果来看,显然与卢武铉最初的设想天差地别。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1月,李明博宣布将“汉城”的中文译名改为了“首尔”,其目的主要是迎合韩国人的民族心态,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后来逼死卢武铉的罪魁祸首。

在迁都计划不了了之后,卢武铉又开始推动废止《国家保安法》等一系列,长期被批评为侵犯人权的法律。

这一法案是李承晚时代制定的,旨在抑制朝鲜对于韩国渗透,在朴正熙和全斗焕时期被频繁滥用,但凡有抗议的,就可能会被抓起来用这一法律打上“叛变”的罪名判刑。

但围绕着到底该将这一法律废除,还是将法案废止,产生了激烈争论,因为朝鲜当时依旧是韩国的头号对手,很多人担心贸然废止将对未来产生影响。

不光与卢武铉作对的大国家党反对废止,甚至开放国民党内部都有不少人不赞成将这一法案彻底废止。最终,废止《国家保安法》没有在国会通过。

这一结果带来了严重的连锁反应,刚成立没多久的开放国民党内部又分裂了,他们将未能废止《国家保安法》的责任归咎于党内领导者的软弱,并在党内向老一代政客们发起挑战。

2005年初,开放国民党遭到“选举史上最严重的惨败”,在16个大城市和道行政长官的地方选举中,仅1人当选。

开放国民党逐渐失去了稳固的政治力量,权力真空并没有被少壮派们掌握,反而是大国家党渔翁得利,赢得了12个大城市和道行政长官的职位、以及70%的基层领导人位置。

卢武铉再次做出妥协,提出了开放国民党与大国家党“联合施政”的构想,试图主动放权来实现平衡各派矛盾,这也是卢武铉试图打破地域主义的一次尝试。

在卢武铉的设想里,改革后的情况应该是像法国那样,一个政党不再占据某地区70%至80%的权力,内阁的权限让渡到占半数议席的政党及政治组织。

但大国家党对他的想法并不感冒。

带头反对的正是大国家党的党代表,也是后来的韩国总统朴槿惠。

大国家党党内的分裂,以及卢武铉与开放国民党矛盾的表面化,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地方选举失败而气氛低迷,最终在2007年8月17日正式宣布解散,仅存在3年零3个月。

这也成为卢武铉任期内感到“最心疼的事”。

外交战略失败

再来说说卢武铉提出的,要建设东北亚枢纽国家的事儿。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与韩国民族意识蓬勃兴起有关的,在战胜世纪末的经济危机之后,2004年韩国的GDP总量跻身世界前十,愈发渴望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2002年,驻韩美军装甲车轧死两名韩国女中学生,却被宣判无罪的事件,引发韩国国内空前的反美运动,改造并弱化韩美同盟,增强韩国自主性成为了卢武铉上台后的首要外交方向。

为此,卢武铉提出要收回驻韩美军的战时指挥权,在坚持韩美同盟的基础上推行自主外交,提出“东北亚均衡者论”,放弃冷战时期的阵营外交,并同中国加强合作。

在朝鲜问题上,卢武铉坚持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并发展出“和平繁荣”政策,通过对话来加快朝韩合作。

从结果来看,“东北亚枢纽国家”这一远大构想并没有实现,美国倒是愿意提交指挥权,但韩国军方却不敢接,最后商讨之下,反而还请求美国推迟作战指挥权至2012年。

更为可悲的是,尽管卢武铉与金正日一直保持友好往来,但在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完成地下核试验,至此,双方一切友好的和谈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韩国民众纷纷指责卢武铉“养虎为患”,“把阳光洒向北方,阴影留在南方”,逼得时任韩国总理韩明淑只能公开道歉,承认“阳光政策”的失败。

同时,卢武铉政府内部关于对美态度也出现了重大分歧,此前被卢武铉寄予厚望的外交部长尹永宽,表现出了与上任前态度完全不同的亲美倾向,这让卢武铉大跌眼镜,最后将其撤职。

以死明志

2008年2月,卢武铉任期结束了,并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故乡。

在回乡下的火车上,无数韩国民众自发地赶来相送,不少人都为卢武铉的卸任而感到难过。

据文在寅回忆,其中有不少送行者是来韩国打工的中国人,因为在2003年,卢武铉曾亲自下场解决了在韩打工者的待遇问题,并表示主动找上门鼓励这些离开家乡的中国人。

在回到家乡峰下村时,卢武铉兴奋地喊了一句:“啊,心情真好!”随后投入了安逸的务农生活中,可谁也没想到,他的反对者们依旧没有放过他,他遭到了疯狂清算。

尽管卢武铉本身清廉一生,但他却难以控制身边人的行为。

早在卢武铉还在任时期,他哥哥卢建平就因乱说话以及收贿而被人抓住把柄,进去蹲过号子;而卢武铉卸任之后,卢建平再次成为了攻击卢武铉的突破口。

2008年底,卢建平被指控“涉嫌收购世宗证券并受赂”被捕,被判4年,追缴5.7亿韩元。

随后,韩国财阀泰光实业的会长因涉嫌逃税,抖出了一大堆涉嫌受贿的名单,而在他交代的名单之中,卢武铉的总务秘书郑相文、卢武铉妻子权良淑的名字赫然在列。

卢武铉也因此牵涉其中。

2009年4月30日,卢武铉被要求到首尔大检查厅接受调查,在调查结束之后,检方并没有进行逮捕,而是不做任何处理,让案件继续拖着,这期间的各种谩骂指责声铺天盖地。

正如同曹操要迫害孔融时,给他安了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一样,当“伪君子”的称号安在一个一生都在践行廉洁的人身上时,卢武铉的心理防线被一下子击溃了。

在卢武铉的博客“人活着的世界”中,他这样写道:

“现在我卢武铉已经不是大家所追求的价值的象征了,已经失去了资格。我已经陷进无法出来的深渊。大家不能跟着掉进这个陷阱里,大家应该放弃我......”

2009年5月23日,在严重的精神压力下,卢武铉爬上了离家不远的猫头鹰岩,一跃而下,时年63岁。而在他去世后进行财产继承申请时,才发现他的负债竟然高达4亿韩元。

这也证明了一件事,卢武铉本人,一生都做到了清正廉洁。

他选择跳崖自尽,一是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二是对亲信受贿行为的谢罪。

卢武铉的个人品行是无人质疑的,他生前那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让韩国民众至今仍对他充满敬意。但正如海瑞不一定能干好嘉靖的工作那般,更适合卢武铉的或许是那份人权律师的工作,而非总统。

如今,尘归尘,土归土,荒冢一堆草没了,一名政坛新星躲在不远处露出了狡黠的笑容;而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场伟大的复仇在一位翩翩君子的心中酝酿。

到底是谁,非要致卢武铉死地呢,又是谁会为卢武铉完成这场复仇呢?

我们下期再见。

标签: 卢武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