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满清灭亡前兆,汉官集体挑战满清集权,拒绝为愚蠢买单

知识 187 0

东南互保,使东南各省百姓免遭战火的波及

它是东南汉人势力对满清集权的一次集体挑战,是满清寿终正寝前的征兆

东南互保,满清灭亡前兆,汉官集体挑战满清集权,拒绝为愚蠢买单


01

棋子“义和团”

1898年9月,戊戌政变后,光绪被软禁,慈禧重掌朝政大权。慈禧对外宣称光绪罹病不能理事,意欲废黜光绪帝,并有意册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新皇帝。

慈禧此举将致局势不稳,遭到清廷内部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

地方督抚如直隶总督荣禄、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上书反对。各国公使担心在华利益因局势动荡受损,纷纷照会总理衙门表示反对,甚至扬言若光绪被废,他们将在国际上制造舆论,给清廷造成不良影响。

慈禧对列强的干预很不满,但又不得不放弃废立计划。1898年10月,就在废立事件渐平息之际,北方又闹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

义和团因传教士教案冲突而起兴起之初,清政府的态度模棱两可,又是镇压又是安抚,如山东巡抚毓贤,就对义和团采取剿抚兼施,后遭西方列强敌视和抗议,被清廷免职。

毓贤回京后觐见慈禧,提出招安义和团,为朝廷所用。慈禧本就对洋人干涉废立不满,听毓贤之言,便有意利用义和团制衡列强

1900年1月,慈禧不顾各国公使的抗议,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

在慈禧的维护下,义和团进入直隶,发展迅猛很快有超十万之众。他们起神坛、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到处毁坏铁路、电线杆等“洋物”。这不仅激怒了列强,也超出了清廷的预料和控制

1900年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召会清政府,限两月剿除义和团,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直、鲁两省,代为剿平

6月初,限期已到,见清廷无法控制形势,列强决定组成八国联军直接出兵干预

6月17日,大沽炮台失守。21日,慈禧以光绪名义下一道“内部动员”诏书,发往各省,此诏书并非影视剧中所虚构的慈禧向十一国宣战的诏书。

但仅过一周,6月29日,慈禧又向各国领事发出反省上谕,试图向列强解释此次战事绝非清廷所愿,清廷没有宣战,战事因列强占大沽炮台而起。

“……不料……(6月17日联军)先开炮击(大沽炮)台。……自此兵端已启,却非衅自我开。且中国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持乱民以与各国开衅。”


02

东南互保

面对朝廷的“动员诏书”,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抵制

6月26日,东南各省的督抚们不仅未听诏,反而与各参战国领事在上海达成“东南互保”协议,签订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乡内外章程》。

根据协议,东南各省保持中立,东南各省百姓幸免受战火波及。

南方搞“东南互保”之初,慈禧也没太在意,因为此时的慈禧也未下定决心,这从29日慈禧对各国领事的上谕也能看出。

但这并未阻止联军进军北京的步伐,8月14日,联军万余人攻陷北京,慈禧挟光绪仓皇逃往山西。

逃亡途中,慈禧将锅甩给义和团,颁布了剿灭义和团上谕:“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并指定李鸿章为议和全权代表。

10月11日,李鸿章抵达北京,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相较之前,《辛丑条约》跟李中堂是没有关系的

当时各国公使要求处死一批曾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慈禧作为头号支持者,却在李鸿章的坚持下,逃脱了责任。对此,慈禧对李鸿章是感激的,但这并不构成慈禧暂不追究其抗旨的原因


03

对“东南互保”的清算

当时没追究,不代表不追究。

在当时,一方面东南各省因未受战乱影响,保存了元气,为战败提供了赔款,对此算是立了功,另一方面,慈禧就是想追责也无力

战后,清廷驻守东北的八旗军,被沙俄重创。荣禄组建的武卫军中,中军、前军、后军均遭联军重创。武卫右军指挥袁世凯参与了东南互保,宋庆指挥的左军又与右军的关系很好。

慈禧要想维持统治,只能依靠这些地方督抚。

此外,参与东南互保的督抚,慈禧若动其中一个,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故在庚子国难后,慈禧不得不先稳住局势。但坐看汉族地方势力做大,这不是慈禧的作风。

1902年1月7日,慈禧回北京后,便有意瓦解东南互保的地方势力

随着李鸿章、刘坤一、荣禄、许应骙、德寿等大佬先后病逝,慈禧提拔了一批八旗少壮派,其中佼佼者便是铁良

1904年7月,慈禧派铁良南下考察江南制造局移厂一事,并“顺道将各该省进出款项,及各司库局所利弊,逐一查明,并行具奏”。

铁良打着上述名义,一面解散或收编南方的地方武装,如张之洞、魏光焘的勇营武装,一面对湘、淮两系的小金库大肆搜刮,比如江南制造总局的大笔经费及用人权被夺走,南方八省的“土膏捐税”也被收归中央。

南方地方势力被削弱,中央对南方的控制得到加强。

在收拾完南方势力后,慈禧又背地里支持铁良逐步蚕食袁世凯的势力

1906年,袁世凯被迫交出北洋六镇中的四镇,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明升暗降,失去了军权。‍

1909年,摄政王载沣以“足疾”为由,将袁世凯开缺回籍,袁世凯被排挤出权力中心。

称帝的袁世凯

但两年不到,袁世凯不仅再回权力中心,还亲手埋葬了清王朝,作为东南互保仅存的督抚,袁世凯在这场博弈中笑到最后

标签: 东南互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