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级市概况: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行业 158 0

一部《三国演义》让我们记住了南阳,诸葛亮和三国是南阳的IP。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

中国地级市概况: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1.南阳市的基本概况:

南阳市,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三线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南阳市辖2个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卧龙区。总面积2.6509万平方公里。南阳市常住人口949.7万人。

2.南阳市的自然条件:

南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大陆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南阳市分水系三大流域: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汉水流域(长江流域),东南部的桐柏县是淮河发源地,分属淮河流域,南召县北部有一小块地方属于黄河流域。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系,长度在一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十条。

3.南阳市的历史文化:

南阳文明史近7000年、建城史达2800多年。汉代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全国六大都会之一。

南阳名人辈出,商圣范蠡故乡、科圣张衡故乡、医圣张仲景故乡、智圣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近现代,南阳教育发达,诞生了哲学家冯友兰,文学家姚雪垠、二月河,军事家彭雪枫,五笔字型发明家王永民等名冠全国的杰出人物。

品读南阳,可以到“世界第九大奇迹”恐龙遗迹园,是研学最好的地方;“一眼史前三千年”的黄山遗址,可以观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了解人类文明的持续演进;品读南阳,可以来精美绝伦的汉画馆,观摩两汉时期的石刻画像;品读南阳,可以到中国最大的玉器批发市场镇平石佛寺感受玉文化;可以游“千古人龙”躬耕地卧龙岗文化园,体悟三顾茅庐的礼贤下士,聆听《出师表》的忠贞悲亢;品读南阳,可以观现存最完整的“天下第一衙”内乡县衙,浏览古代建筑的庄重典雅,解读官署楹联的凝练绝妙;品读南阳,可以探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花洲书院,一览古代学堂的浑厚精致,感受范仲淹的忧乐情怀。

4.南阳市的经济发展:

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南阳黄牛”居全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生猪规模化养殖全国第一。月季花苗销售量占全国70%,出口额全国第一。西峡县是全国最大的香菇标准化栽培基地、集散地、深加工基地、出口基地,香菇出口额占全国30%,连续6年领跑河南农产品出口,农业优势突出。

内乡是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牧原集团的诞生地,2022年生猪出栏263.5万头,先后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级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县等称号。近年来,该县以打造“华夏生猪产业第一县”“农牧装备之都”为目标,立足牧原头部带动,依托生猪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设了牧原肉食综合体、牧原国际食品城、牧原智慧物流园等标志性、支撑性大项目,全力打造农牧装备、新能源、生命健康、生物合成千亿级产业园区,聚链成群,做大做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加快形成。

南阳地区不仅出产“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而且也拥有世界知名的玉石交易市场,当地玉文化产业链条完备,从业者众多。目前,南阳市玉文化产业主要分布在卧龙区和镇平县20余个乡镇(办)100多个行政村,产品加工优势突出。当地有玉雕专业村50个,玉雕加工企业(户)1.5万多户,加工人员10万人,17个玉雕专业市场,各类玉雕精品门店、摊位2万多个,玉雕销售遍布各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乡镇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南阳玉文化产业已形成以专业加工区和专业市场区为主,专业村、专业户为辅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玉文化产业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支柱之一,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批从业者走向致富之路。

5.南阳市的交通区位优势: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东连驻马店和信阳市,南接襄阳和十堰市,西靠商洛市,北与三门峡、洛阳和平顶山接壤,豫西南门户区位突出。境内二广、兰南、商南、沪陕高速四通八达,焦枝、宁西铁路和郑万高铁连南通北,南阳姜营机场为百万级客流机场,南阳港为全省主要客运内河港,公铁空水立体交通运输格局基本建立。

6.南阳市的旅游资源:

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东部边缘,因山高陡峭,面积辽阔;山林丰富而得名。为区内主峰,海拔1830米,属内乡、南召两县的界山。山上林木有桦栋、青杠、华山松,漆、桐、椴、桑等160余种;稀有树种秦岭杉、香果、辛夷树,大果青杵等20余种;动物有虎、豹、鹿、樟、羚羊、水獭、大鲵、江腹金鸡等100多种;药材有金石解、天麻、麝香、山茱萸、柴胡、桔梗等1055种。山顶有寺院遗迹,今尚存石桌一张,刻字为明代。

医圣祠,国家AAA 旅游景区,位于宛城区温凉河畔,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也是集张仲景文物保护、中医药文献收藏、文博陈列展览、民众祭祀纪念为一体的医学人文旅游胜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国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医圣仲景国际论坛”主体活动场所,是南阳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民主街,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府级官署衙门。自元初至清末,先后有200余任知府任职于此,在全国215个府级衙署中也居于重要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官吏的袭封、属员、诉讼、赋税、祀典、政事等都十分重要,是了解我国官府机构的实物标本。

丹江大观苑,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有内陆太平洋之称、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水库北岸,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沿线生态观光带的源头,由多个伸入丹江湖中的小岛组成。

赊店古镇,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北部,是河南省社旗县城所在地。古镇源于夏,兴于汉,盛于明清,鼎盛时期,凭借地处中原腹地,坐扼南北通衢的水陆交通优势,承东启西,四通八达,成为驰名全国的商业重镇,吸引十六省商贾汇聚并兴建同乡会馆,全镇商铺林立,人口达十三万之众,并成为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万里茶道枢纽和商品集散中心。

内乡县衙博物馆,位于南阳市内乡县城关镇县衙路88号,是我国第一家衙门博物馆,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系统地体现了衙门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一座十分珍贵的文史资料库。

7.南阳市的特产名吃:

南阳蒸菜,南阳的风味小吃,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南阳蒸菜种类繁多,操作方便、色香味形俱佳、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在河南省堪称一绝。许多远道而至的中外宾客到了南阳,不吃到蒸菜,不算品尝到南阳地方风味名菜。

郭滩烧鸡,在唐河县郭滩烧鸡远近闻名,素有“肉质鲜嫩”“五香脱骨”之盛名,为河南省南阳的传统名吃。始于唐宋鼎盛明清,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制成品肉烂、骨酥、皮不破,食用时骨肉自动分离,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它富含多种营养元素,高蛋白、低脂肪。

西峡猕猴桃,河南省西峡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西峡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界区,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也是可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最多的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西峡所产猕猴桃内在品质优良,猕猴桃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

西峡香菇,西峡县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西峡县地处豫西山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香菇的种植。西峡香菇以其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西峡香菇不仅外观美观,菌盖呈灰褐色,菌柄细长,还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鲜美的口感。它的肉质鲜嫩,口感细腻,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山珍之美味”。

南阳玉器,以其卓越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其中,南阳独山玉是其中的瑰宝,也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因其产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而得名,也被称为独玉。独山玉以其高质量的原石和精湛的玉雕工艺而闻名。它的质地细腻,色泽温润,透明度高,散发出独特的光泽。独山玉还具有很高的韧性和硬度,不易损坏。

新野马氏板面,在新野有一种人尽皆知的面,它源自三国时期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是新野餐饮文化的符号和代表,入选河南省“中华老字号”,被列入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新野县宣传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马氏板面是新野板面在长期历史传承中的一个分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传到马富恩老师傅手中,工艺日臻完善,特别是牛羊肉臊子的制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不但味道鲜美应养丰富,而且经年不腐,因此他就成了当代马氏板面的创始人。

方城烩面,唯一被称为"众口好调的烩面",素有“好饭吃遍,不如方城烩面”的美誉。方城烩面是所有吃货(哪怕是不爱吃烩面的吃货)都会伸大拇指夸赞的烩面,也是目前河南唯一被称为"众口好调的烩面"。方城烩面里只有汤、面、菜、肉,没有郑州烩面里的海带丝、千张丝、鹌鹑蛋、黑木耳。所以方城人说,郑州的烩面杂七杂八混在一起像大杂烩,吃不惯。方城的烩面讲究汤要浓白、面要筋道、肉要绵软、菜要青翠、碗要大气、片要扯匀、料要辣香。面用高筋粉,加上盐水揉,拍成一片一片抹上香油醒三个小时。羊肉煮熟,切成块状。最关键是熬汤,一口锅文火炖着羊骨架,加入秘制香料,熬得像牛奶。另外,还要用羊油炸辣椒粉当调料。炸出的辣椒油凝固后,必须一半黄一半红。面出锅时放上菠菜,浇两勺高汤和一勺羊肉,撒上大把香菜蒜苗,点一滴香油提味去膻。

注:欢迎交流学习,如有雷同请告知,有不足请指正。

标签: 河南省南阳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