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庆元7大最美中国传统村落,隐匿的浙西南山水风光

知识 172 0

浙江,丽水,庆元。

地处浙西南,南宋以宁宗年号“庆元”称名置县。这里,处处可见返璞归真的平淡,率性随意的自然。

浙江庆元7大最美中国传统村落,隐匿的浙西南山水风光

一起来看庆元名列第1-4批的7大最美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松源镇大济村


大济村,名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庆元县城东南二公里。这里,自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至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的二百三十多年间,陆续出现进士及非进出身涉足仕途者一百馀人,故有“进士村”美誉。

老宅还维持着饱经风霜的古老模样,斑驳的土墙上印刻着岁月深深的划痕,空气中散发着诗书文礼气息是那最古朴的乡愁。


徜徉于村中,走近双门桥、进士府第、迎旨门街、接官亭、扁鹊庙……仿佛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诗书文礼的气息。



2 松源街道九漈村

松源街道九漈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一个年代深远、民居独特的浙南大山深处的古村,在庆元县西北约三十公里的山峦,因村庄依傍在水漈边而得名。

九漈村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又称光浦,是沈氏建秦公迁徙至此而置。百年前九漈共有清民居5幢,除建于民国庚午年(1930年)的沈氏宗祠外,皆是依山势而建,风格基本一致。

九漈村完好无损地保持了清代浙南民居、宗祠、殿堂的建筑格局,石雕门、鹅卵石天井、左右厢房、花鸟窗更是俗称“九漈四绝”,民俗生态也因之有了古风古韵。


3 五大堡乡西川村

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五大堡乡,有着600多年历史,一个高山梯田之上、彩云缠绕之间的的古朴静美村落。

西川世居张、陈、吴、胡四大家族,据《张氏族谱》记载,西川肇基始于明天顺年间(1457年)。整个村落因顺山势而布,高低谐和,环境优美,遗世独立,存古民居20多幢。

海拔930米之上,清一色黄泥黑瓦,古旧,听着耳边鸡鸣犬吠,看着小溪在脚边潺潺流动,住在这里的人,可以说是真正隐居了。


4 张村乡南阳村

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庆元县张村乡,一个质朴纯净的古村落,石墙青瓦古木参天,如青山环抱中的世外桃源。


南阳村坐北朝南,临水而居。相传宋朝名相范仲淹第七世孙在此开基建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故名。聚落呈团块状分布。据当地《范氏宗谱》载,始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范氏文正公从石板桥(今福建省寿宁县)迁置。


南阳村山峦重叠,水绕山环,泉甘土肥。这个古老的村落里,保留着许多清代古建筑,具体有清代古建筑范氏宗祠、各类古民居、南阳大坟等古墓葬、近代陈氏宗祠。


5 张村乡后溪村

名列为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庆元县东北部张村乡,这里连绵的群山此起彼伏,在那片清幽的的群山中央有一个山谷,山谷里坐落着一个美丽的村庄便是后溪。


这个古朴的村落,至今已逾800多年。在海拔较高的山间,景色古朴而优美。古称杨公坪,又名后川或厚溪。如今村落里的居民,大部分姓周,属于周氏血缘村落。


民居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层次分明,黑瓦叠叠、粉墙片片,显示出独特的美感。是庆元乃至全省古村风貌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


后溪古村落古建筑资源丰富,村内一百三十多座民宅,全部为古老的土木结构,另外还有古井、古庙、古石拱桥、古廊桥、青石古道等。黑瓦叠叠,粉墙片片,翘角飞椽,家家户户依山势逐级而建的房屋,错落有致。古宅老院,祠堂庙宇,总行走间不经意间映入眼帘。


6 官塘乡横坑村

名列为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官塘乡横坑村。一尘不染的村庄,古香古色的民居,铺满了鹅卵石的村道,加上茂林修竹之美景,置身其中,宛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该村至今保存着7栋明清古民居,香榧、红豆杉、江南油杉等近百株树龄都在300年以上的珍贵名木,散发着无法抵挡的独特芳香。

横坑人对于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倍感珍惜,村东是一片原始森林,林子里的百年古树就有上千棵,一些古树的树龄还达到了三四百年。数百年来,从未有人砍过这片林子里的一棵树。


7 官塘乡白柘洋村

两省三县交界处的一个古朴山间村落,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白柘洋,旧称“百只羊”,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村中某人养了一百只羊,杀掉一只,仍有百只,日日如此,村名由此而得。

位于闽浙边的庆元、景宁、寿宁两省三县交界,在海拔700余米的一个小山谷中,坐北朝南,四面环山,村前一条小溪环绕。据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年),胡姓人氏从官塘迁此开基。但如今村中以吴姓人口居多。整个村落民居依地形、山势而建,保留着旧时古朴的风韵。

白柘洋村是浙西南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地标,是庆元革命的策源地、初始地,也是红军挺进师活动地及第四纵队收拢集结组建地。现村内有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碑、红军游步道、炮楼等红色点位20余个,红色遗址50余处。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标签: 庆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