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云和最美7大中国传统村落,浮云梯田秀丽古韵人家

行业 206 0

浙江丽水,云和。

这是一处光用名字就足以温暖人的地域。如同名字,这是浮云的世界。深藏浙南腹地,似一朵曼妙飘渺的云,勾缠着云和的山水,勾缠住了洞宫山脉最妖娆的梯田、最灵动的山水以及最朴实的村落。这里拥有建在海拔千米上的“中国最美的梯田”,在梯田浮云之间,古韵人家特别秀美。

浙江云和最美7大中国传统村落,浮云梯田秀丽古韵人家

一起来看云和名列前5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最美7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丽水市云和县元和街道包山村

位于云和县城东部元和街道包山村,海拔700多米的高山古村落,尤其是以“梨花古村落”闻名遐迩,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的村落满眼古朴韵味,村里保存着大量的旧式土木结构房子,整体别具风格。村庄布局合理并具美学特点,与周围的环境浑然天成,黄泥墙、青石瓦、石子路,古朴且宁静。


一座座的黑瓦黄墙小歇顶的老屋,倚坡而建,疏密有序,错落有致。在四周翠山密林的遮掩下,高山云雾缭绕,让村庄更多了一份安宁娴静、不争不闹的气韵来。


包山村四周五峰相望,其祖辈给这五峰取了五个带“蕾”的名字,分别称为:祠堂蕾背、处山蕾背,山叶岗蕾背、马岗蕾背、蕾背。“五蕾”如五片展开的花瓣,而包山村便是这五蕾之心的花蕊,独占风水宝地位。


每年阳春三月,包山梨花盛开万缕春色,尤其美好。这里还有包山人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包山花鼓戏值得一看,是一种介于民间歌舞、曲艺和小戏之间的艺术形式。花鼓戏从明代开始代代传承,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已成为云和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2 丽水市云和县元和街道梅湾村

梅湾古村落隶属云和县元和街道,位于县城东南部,名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个沿溪而居的村落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据梅湾村中《毛氏宗谱》记载:“明朝梅姓迁此山湾建村”,故名梅湾。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梅氏衰败。至清康熙十二年,村中渐渐以毛、邱两姓为主。



碧绿中隐藏着古朴的建筑,还存有不少有故事的老房子,透出着旧日此地的繁华。村里古建筑有翻修整齐的毛氏宗祠、严氏宗祠,还有几处贡生柱,都值得寻访。


古村落的红色文化尤其深厚。村口矗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纪念碑,正面刻有“云和县最早建立的中共农村党支部纪念碑”字样。


村中如今修建了“红军古道”、“挺进师会议旧址”、“周建生故居”、“游击队广场”“红军浮雕”等一系列红色旅游景点,村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内保存了三十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示了云和县第一个农村地下党支部诞生、发展、壮大的历程。


村内原来的毛氏宗祠为明清时期建筑,聘请东阳木雕师傅历时数年修建而成的,院内雕刻工艺细腻,非常精美。当年梅湾支部的办公室就设在毛氏宗祠内,是梅湾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现在的毛氏宗祠,已翻修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梅湾革命纪念馆”。



严氏宗祠祠内有一座戏台,保存还是比较完整的,当年这里邀请戏班演出花鼓戏、木偶戏、鼓词等,逢年过节十分热闹。现在则为“梅湾村文化礼堂”。


每当梨花盛开的季节,梅湾村开满漫山遍野的梨花,上百年的老梨树,和依稀散布的古宅相遇,成了当地别有韵味的景致。这里还能欣赏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山花鼓戏。


3 丽水市云和县石塘镇桑岭村

这是一个依山而建、傍水而卧,白墙青瓦的古村落。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坐落于云和石塘镇,一处极有特色的古村落,依山傍水,小青砖、马头墙,雕镂精湛,风格独特。

这里记忆着数百年的风水之道、人文墨痕、古村玄机。其恢宏建筑,曲径幽处,又如深山佳丽般含蕴蓄芳,百媚千娇。毋庸置疑,“好风水”是桑岭古村最外在也是最玄幻的地方。

村落深藏于云和腹地,距离县城约29公里,村落分里村和外村。据村中光绪年间修的《江氏宗谱》记载:“桑岭村原为桑氏所居,遭耿逆之变,举族逃避,皆山路多峻岭而得名。”由于地处峡谷之底,在当地,人们也称之为“桑岭根”。

一条蜿蜒的小溪,将古村分为南北两半,由一条三米多长的石板桥相接。涓涓的流水淌了几千年,见证了桑岭的兴衰历程。站在石桥上,放眼望去,幢幢老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好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田园风光。

走进桑岭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座建筑展馆。一幢幢青瓦、黄泥墙、石大门的大宅屋,结合了徽派、浙派、闽派、豫派的建筑艺术精华,大多是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大屋,有点像福建土楼又有点像江西的围屋,甚至还带了点徽派建筑的模样,同时也不乏江南水乡的灵秀之风。整个桑岭村如同一座繁缛的艺术殿堂,木雕、砖雕、石雕、壁画、墨书、卵石拼花随时可见。

村里最大的一幢“济阳旧家”建筑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走过一段由鹅卵石铺就的石子路,便看到一幢大宅屋,门楣上写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济阳旧家”,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冲刷,却清晰依旧。

四合院还保存着当年的模样,大宅内雕梁画栋,装饰华丽,阶前轩房各个梁下均雕刻“马腿”:松鹤长青、鹊跃枝头、八仙过海……稀疏有致的木格子窗上也雕刻着各式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丰富了窗棂,也惊艳了时光,叫人叹为观止。

“疏影暗格传书声,梦中梁上有花香。” 行走在桑岭村的古屋之间,欣赏古建筑透露出来的文化情怀与历史风韵,让人无限感慨。

桑岭村,见证了时光的变迁,带着岁月沉淀的静美。这是一片历经数百年沧桑,却依然古朴厚重的净土。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的村落,值得你的寻访。


4 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坑根村

有着在云端之上的石寨美誉,一个位于云和梯田的景区村落,又叫坑根石寨,是云和梯田4A景区的核心景点。这里也被列入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坑根村建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整个村完整保存了古村落的肌理,房子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内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块石、卵石路面,住宅为清至民国时期建筑,基本保存着原建筑格局。寨内建有泉水井、古渠、古道、古宅、古戏台、老茶坊等古建筑。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



进村,所见处处是石头的世界,高高垒砌的石头墙基,蜿蜒伸展的卵石小路,长着青苔的块石台阶,粗犷简约的石板桥,处处可见石头久沐时光的景致。这里,也因此被称之为坑根石寨。

走进寨子,或踩着卵石铺就的小路,或踏上粗块石砌成的石阶,时光别有韵味。村中的“老茶坊”值得寻访,建筑尤其考究的老房子。长廊、庭院、小轩窗,精致有型。立在石子钉的小天井望着那些精雕牛腿,似有一种雅气轻轻地袭来。据说里曾经是村里的私塾。

村口有一座古式廊桥银官桥,亦如一座长亭连接在两山之间。廊桥飞檐翘角,黑瓦红柱,两旁是一长溜的靠椅。桥下溪水欢歌,畅然地奔流着。

这里一步一景,古色古韵触手可及,散步走在这里,仿佛置身千年之外,美不胜收。小桥流水石寨,梯田云海光影,这里是值得每个人走走的美好之地。


5 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沙铺村

位于崇头镇中南部,坐落在海拔900余米高山中的狭谷地带,一条溪水穿村而过,古朴宁静的村落,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传统的木屋依山而建,淳朴的沙铺人傍水依山而居。放眼望去,两旁的村庄、梯田、云雾,错落有致,美丽的景致极其迷人。

传说过去有项姓族人在此搭铺洗铁沙,建炉炼铁而得名。曾经的过往岁月,这里山间溪畔,有着许多美好的故事和记忆。

村前水口,初入,宛若有桃花源之感。一座石拱桥高高的横跨在小溪之上,数十棵古树林立,私藏这个古朴村落的人家。


这里大部分是黄墙黑瓦的老式农居,保存着不少明清古老建筑。300多年历史的项氏宗祠和龙母仙宫庙里,梁枋、牛腿、雀替等木构件雕刻人物、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无不让人感受到沙铺村庄的古老和别样静谧。

水口附近的龙母仙娘庙,始建于光绪三十年冬月吉旦建造,坐南朝北,占地面积98平方米。单体建筑,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屋面。在沙铺人的心中,龙母仙娘能够保佑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庙内常年香火旺盛。


项氏是沙铺村的大姓,项氏宗祠就位于村落中心。宗祠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六月建造,光绪十五年(公元1899年)进行重修,最近一次在2008年修葺。是当地项氏族人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

另外,这里的沙铺山歌和沙铺插花板龙,富有鲜明地方特色,是沙铺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特色的两种文化遗产。


6 丽水市云和县石塘镇竹子坪村

位于云和石塘镇,村落左右两翼山峦环抱,四周古木参天,风水格局明显。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背靠后山、错落有致,面朝前山、绵延开阔,两翼山峦环抱,郁郁葱葱。村内建筑泥墙黛瓦,镂刻着从清初开始古汀州客家人迁移落户于此的岁月痕迹。


村落起始为康熙年间,福建汀州府武平县抚民令王均德第十六世裔孙王如上,携妻子儿女,翻山越岭,徒步上千公里来到竹子坪,看中山峦环抱、苍松遒劲的这块风水宝地,在此开基造房,当时正好有一小块平地周边长满竹子,遂取名为竹子坪。

虽然迁徙到此已有三百多年,村民们始终记得自己是汀州人,他们仍然讲汀州话,守汀州风俗,传承有宗祠祭祖,汀州吹打,打醮炼火等非物质文化。当地人们,依然述说着汀州人这个温馨的名字,迁居他乡三百年,梦里汀州依旧在,有着汀州人最思乡的情结。


走进竹子坪古老村落里,古朴的黄墙黑瓦,精细的雕梁石柱,古老的件件物品焕发着时空交错的韵味。整个村落的房屋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众多古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保存完整,原始而纯朴。


这里有狭窄局促的巷弄、长满苔藓的石阶,沧桑古老的四合院,纯朴的原生态乡土韵味,处处可见。来到这里,时光犹如凝滞。


7 丽水市云和县安溪乡黄处村

位于云和县安溪畲族乡西北部,群山怀抱,山峦叠嶂,绿树成荫,一处静美的“风情畲寨”。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黄处村历史悠久,是浙江省畲族移民的发祥地之一。据《黄氏宗谱》记载,明万历十七年(1589),黄姓祖先在佛儿岩北坡开基建村,同时期一批雷姓畲民从福建迁徙到黄处安家,从此黄处雷姓支族开始繁衍生息。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另一支畲族移民钟姓畲民也随后由福建宁德迁徙此地安居立业。

至今黄处村里,以雷、钟两姓为主,现占到全村人口的八成以上。而村子里这许许多多的畲族人家,让这里的畲族生活方式一代代地沿袭下来,至今满满畲风。

“土墙黛瓦脱薄妆”,黄处畲族村,有着别样的美好。黄处村家家户户都住黄泥‘瓦寮’,这种古朴宁静的建筑风格,既保留山区农耕村落的原生态韵味,又有浓郁的畲族文化元素和风味。

除了浓厚的畲族民居氛围之外,许多畲族传统习俗也在这里传承延续。最著名的畲族三月三就是村里的一张旅游金名片。据说这里全村人个个都会唱畲族山歌。

黄处村还是个与梨花、奇石结缘的原生态美丽畲村。这里享有“云和雪梨第一村”的美誉,主导农业产业是云和雪梨。村拥有优品种雪梨种植面积1000余亩,花开时节,千亩梨园漫山飘白、绿叶争翠,绵延数公里,暗香悠远,惹人陶醉,游客纷至赏梨花。

奇石,讲的是这里的佛儿岩景区,有“东方巨石阵”之美誉,是云和县主要风景名胜之一。由叮当岩、佛儿岩、天窗洞、百丈岩、一线天、天水窟等岩石组成。畲风美景,这样的村落,若有机会不应错过。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标签: 云和梯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