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枪:广告和创意,是少见的好玩工作

行业 143 0

信息爆炸,小视频、直播成红利和风口的今天,只有个性化、差异化的人和作品,才能脱颖而出。现在每天有数以千计脑洞打开的、搞怪的、文艺的、猎奇的、可爱的、唯美的、生活的,甚至是无聊的创意和内容在各个平台上角力拼杀。

谁能更撩动受众心扉,谁能更出人意料,谁能有更好玩有趣的内容和形式,谁就能冲破内卷大军,掌握财富密码。

东东枪:广告和创意,是少见的好玩工作

创意、创新为王的时代,可能真的到来了。

这个剧变的时代究竟给“创意”这个工种带来了哪些影响、挑战和机会?创意工人们如何在这个内卷时代突出重围?创意“老干部”们又怎么看待和应变这些新变化和机遇?

6月19日,中信出版集团、中信读书会联合建投书局,邀请《文案的基本修养》作者东东枪,巨量引擎营销创意高级总监胡永强、 奥美广告群创意总监石不该,3位下海创意行业十数年的“老干部”做客建投书局北京国贸店,与现场百位创意行业从业者、爱好者们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聊天会。

在现场,三位嘉宾抛却一般活动“分享-聆听”的模式,把“聊天”这个动作贯彻到底,通过解答观众一个个提问,共同探讨有趣的广告、创意行业、职场人生、小视频风口,甚至还聊到了脱口秀与相声……

下面是这次聊天会的一些精彩部分,小编特别整理,以飨读者:

001 东东枪:对贪玩的人来说,进入广告行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问题:我挺好奇的,东东枪老师是从小就立志写字吗?然后就很有“洞察”吗?我看了《文案的基本修养》这本书的头几章,就不太敢表达观点了,因为没有“洞察”,怎么好意思张嘴呢?

(编者注:《文案的基本修养》中认为,洞察是说服力、感染力、传播力的源头,人们会因为它的存在而相信、而喜欢、而参与,它是广告、创意行业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有可能存在于表达与认知之间,它不能被发明,只能被发现。广告中所说的洞察,通常是一个未被发现或已被遗忘的真相,比如各种金句、名言、歌词、段子、相声……都是洞察,它们能够直戳受众。)

东东枪:我并没有从小就觉得自己要靠写字,靠创意来工作。甚至上大学的时候,我学的也是跟经济有关的专业,而不是跟写字、创作有关系的专业,但我确实对这个事儿有兴趣。

我甚至觉得每一个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可能最早都是因为对写作这件事情感兴趣,才做相关的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

当年,不管是在广告公司还是在哪儿,我们收到的简历都是想做这一行的人。这一行好像是有一些特殊性的。只有对这个事情有热情,觉得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年轻人才会进入这个行业。

其实,从事这行和能力大小的关系也不大,关键还是要有热情,有兴趣。这也是所有创意类工作招聘时的一条“必备项”。

我进这个行业的时候,最大的期待是:这是一个好玩儿的行业、好玩儿的工作。世界上有很多很有成就感的工作,有很多看起来很风光的工作,但是很少有工作是好玩儿的工作。

那个时候,广告公司简直是全世界最好玩儿的公司,最好玩儿的行业。也很少有哪个行业是大张旗鼓地鼓励好玩儿的,只有广告公司,它在吸引好玩儿的人,它在做出好玩儿的东西来。对于贪玩的人来说,当时进入广告创意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002 爱分享、聪明、好玩,是从事创意行业比较重要的特质

问题:招聘中,面试官如何洞察候选人,去判断对方是真金还是镀金?

石不该:我经常会面试一些入行不久的创意人员。我不是特别看重作品。我更愿意听他聊专业之外的东西,比如喜欢做什么事儿等等。但不论是做广告也好,做创意也罢,有一个品质特别重要,那就是你是否愿意分享。

我觉得喜欢分享的人天生应该去做创意,做传播,就该让别人知道,这好像是自己的一个义务。

东东枪:我在招聘年轻人进这个行业的时候,最看重的他聪明不聪明。

坦白地说,很多特质最后落实到“人”身上就是看他聪明不聪明。没办法,我们这个行业就得聪明人才能做,非常残酷。

我也会看这个人好玩儿不好玩儿。好玩儿跟聪明还不太一样,有很多聪明的人不好玩儿,但是好玩儿的人往往是聪明的。这两个特质还挺重要的,如果你足够聪明,就一定会勤奋,因为你明白勤奋有多重要。本质上我还是愿意选择这样的人——聪明的、好玩儿的。

这两件事儿是可以通过很多细节体现出来的,比如好奇心也是如此。以前的广告创意行业集结了很多这样的人,这也是这个行业的魅力。我甚至觉得这是当年广告行业的福利。进入这个行业最大的福利、最大的好处是你能见到那么多好玩儿的,奇形怪状的,有意思的,像强哥(注:嘉宾胡永强,后同)说的身上带着光环的人。

003 说服一个消费者跟追女孩,道理是相通的

问题:《文案的基本修养》中,枪总用了很多恋爱的案例来讲解创意。那么,创意做得好,对处理婚姻和恋爱关系有帮助么?

东东枪:这个问题问得好。谈恋爱和处理婚姻关系确实有很多传播学,甚至是经济学上的道理。我当年写过一段时间情感专栏,是我跟另一个叫“地下天鹅绒”的朋友一起写的。

在专栏中,我负责回答读者来信。我在写这个专栏的中途曾萌发一个想法,想要每次用一个经济学的原理来解决读者的情感问题。后来没这么办是因为我发现自己经济学功底不够,也不能每次回答都跟人讲沉没成本,讲不了几期。

虽然后来没那么办,但对我还是有启发的。

我们去说服消费者或者是我们想要影响的对象,这跟讨一个女孩子喜欢,去争取伴侣对你的认可,在道理上往往是相通的。而且必须要具体到这个程度,很多道理才能说清楚。

我还常用理发师来打比方。如果你是理发师,会如何应对你的客人?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关系,很多要考虑的问题。

用这两个比喻都可以解释清楚一些问题,大家把事情套到那个关系里,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004 短视频时代,内容要随媒介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短视频火爆,受众低龄化的今天,时间、空间、人——这三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线上内容面临着全新挑战,这对过去和今天的广告创意工作有什么影响或挑战?

东东枪:我觉得在短视频时代:

第一,广告并没有变得更短。以往,我们做的传统广告也经常只有15秒,现在抖音上的短视频也就是15秒、30秒、1分钟……时长并没有变得更短。

但是媒介确实让创意变得不一样了。广告创意内容一直是附庸于媒介上的,还不只是说一类新的媒介。比如,抖音的播放逻辑是你如果不刷它,它就会一直循环播放,但如果你厌烦它,你随时可以把它刷走——这件事情就会对创意内容有巨大的影响。

我还经常举的例子是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文章为什么催生了好多标题党的文章?

这是因为文章被转发出去,所有人只能看到一个标题。标题是你判断要不要点击开它的唯一线索。如果转发出来的界面是标题+100字简介的形式,那标题也许就不必起得那么危言耸听。这就是非常具体的媒介形式对于内容的影响。

现在做广告变得非常地难,以前我们做一条电视广告可以通投在几十家电视台,现在不同的APP上投放的广告都得做点儿个性化。而这些个性化,都要进行非常具体的钻研跟分析。但是大的道理其实就是刚才强哥说的那句,内容要随着媒介的变化而变化。

还有一些介于这两层之间的道理,《文案的基本修养》里写了一些,就是在大道理和小技巧之间的那一层其实是有一些东西的,但是它一定跟不上媒介的变化。

石不该:关于受众低龄化的问题,刚才说到,现在的媒介环境和广告环境让做广告变得特别难,我是有体会的。但我不愿意把大环境当做归因。

更早时期的电视、报纸广告中,也有烂广告,任何时代都有烂广告。

在这个时代,我觉得从业者有两个选择。总还有自己喜欢做的某类或者某种事情是可以做,是有机会的,你可以在里面分某一部分的羹,这是一个。

再一个,不知道现在大家还是不是这么看,以前我们觉得广告出街是一个神圣的事儿。这就像作家作品发表一样,创意真正卖出去了,客户执行了,让大家看到了。

现在广告出街好像很容易,非常快,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对自己做的东西有一点点要求,这样烂广告可能就会少一点。

其实没有什么大环境的问题,大环境就是每个人的问题。低龄、年老年少都是一样,都是每个个体受众。

005 文案、创意和相声、脱口秀一样,都追求文字表达的效能最大化

问题:传统的相声和脱口秀相比,笑点没有那么密集,但是大家也愿意听完,这种表达力或者说这种吸引力在哪呢?

东东枪:相声一直管自己叫语言艺术。它是经过精密排练的,讲究语言功能最大化的,而且是以语言为主,但是又不只是语言的一种艺术形式。

听相声和看相声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好的相声演员其实都是演员,他们不只是说话的人,也是表演者。我喜欢相声也是因为它所展现出的语言魅力,更重要是口语魅力,这跟其它的文学艺术是不同的。

文案、创意工作中其实有一部分工作也是这样的,要求我们在文字表达、效用能够最大化上,这两件事情是相通的。

十几年前,我去看脱口秀就发现,很多脱口秀节目,有非常好的文本和段子,但是脱口秀演员在台上的语言表现力是完全不及格的。而相声演员强就强在这儿。

以往,我们老说相声演员不出新段子,老演这一段,台上只有这几个段子……事实上,好多相声大师在年轻的时候说200段相声,但到晚年就剩20段,甚至就剩5段相声在台上表演,为什么?因为这5个段子是千锤百炼过的,经得起听200遍。这是一位大师一辈子做的功课。

脱口秀经过十年的发展,有了一些好的演员和表演,他们演出的片段是经得起反复观赏的。但也不是所有演员都做到了这一点。

前两年有一些没有长期剧场演练经验,或者不是脱口秀演员的人,上了一脱口秀节目瞬间就火了,碾压其他的脱口秀演员了,这是很悲哀的事情。但这也说明,那些专业演员也不怎么专业,这个行业门槛还挺低的。一个天才型选手就可以碾压专业演员,这是值得从业者们反思的事情。

推荐阅读

东东枪十数年一线营销 / 广告创意工作心得

悉心梳理打磨多年的“私家创意小课”

一本书讲透广告创意 X 文案之道

标签: 东东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关于本站

青果号是专业的知识问答服务平台,致力于帮助用户解答科普问题。
Copyright © 2024 青果号 版权所有京ICP备10036360号-1

联系我们

合作或咨询可通过如下方式:

QQ:888888

微博:weibo.com/xxx

微信:vvvxxx

关注我们

青果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