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代行政长官——明玉珍

行业 202 0

编者按: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家谱”,辑录历任地方行政长官是地方志的传统。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住山城历史人文根脉,树立标杆,激励后辈,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重庆历代行政长官》主题展览。期望通过本次展览稽古以鉴今,让全市人民更加了解重庆、热爱家乡,提高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庆历代行政长官——明玉珍

大夏 皇帝

明玉珍(1331~1366年),本姓旻,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元末随州(今湖北随县)人。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农民大起义爆发后,聚众千余人屯据青山,次年参加徐寿辉部红巾军,任统兵征虏大元帅,守湖北沔阳,在与元军战斗中功劳卓著。

至正十七年(1357年)攻克重庆,旋即攻下泸州等地,据有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川南地区。同年,被徐寿辉授予陇蜀行省右丞相之职。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在嘉定(今四川乐山)九顶山歼灭元军残部,基本占据四川全境。同年在重庆称陇蜀王。

1363年正月,在重庆即皇帝位,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都城。大夏国建立后,中央仿效周制,设六卿,地方分为八道,下设府、州、县,其疆域包括今天四川大部及鄂西、黔北、陕南。大夏国以明教为国教,实行十取其一的赋税和屯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辖区内社会安定,生产发展。

他始终坚持反元立场,称帝后还派军南征云南,一度攻占云南中庆路(今昆明市);设奉天征虏大将军府于彝陵(今湖北宜昌),以进取陈友谅,以北出汉中,东下荆楚为目标。他生活俭朴,喜好读书,礼贤下士,得百姓拥戴。天统四年(1366年)二月病逝,临终前仍以“中原未平元虏未逐”为念。九月,葬重庆江北宝盖山叡陵。



来源: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标签: 明玉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