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带着文化赋予气质的巍山古城,感受与世无争的简单生活

行业 146 0

步行游览巍山老城,从拱辰楼往北,可到日升街和月华街,这里市井气息浓厚。北门外的二条街道是主要居住区,临街为铺面及大门,后面为住宅。临街的门面都是木质的,把门板卸下来,整个屋子就向街心敞开着,店门也是家门。

走进带着文化赋予气质的巍山古城,感受与世无争的简单生活

北街上有不少古董店可一路赏玩,你要是在大院或店铺探个头,主人家就会打招呼“请进来坐,和我们一起吃饭”。经过这家卖云腿、牛干巴的店,正在吃饭的老板娘一再邀请我们进去一起吃饭。


多留意街边的雕塑发现这些雕塑的安放的位置很有讲究,每座雕塑的旁边必有与雕塑相关的行业店铺。

拱辰楼往南越过进士坊,沿着青石板路,街道两旁的民居和店铺多是较完整地保存着瓦顶木架、砖、土墙结构的两层古式建筑。有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古朴典雅。刘宅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古民宅,是一座六进五院住家和经商合一的大宅,需要购票入内。


巍山古城风貌如此完整,在云南乃至全国均属少见。

巍山古城最让人着迷的就是这些古城人,带着文化赋予他们自然的气质过着与世无争的简单生活。青瓦白墙、木雕大门、被岁月磨得光亮的石板路。城里经商和居住的绝大多数为本地人。小店的主人悠闲地坐在墩上,并不在乎身边的铺子是否有生意。


少数在旅游淡季还在坚守的外地老板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扎染是巍山民间流传千年的技艺,独特的传统工艺采用精湛而细致的手工技巧,在麻布或棉布面上勾绘出图案,随后手工按图案穿针引线,严密缝合后,再进入染缸侵染,每染一次,色深一层,经反复浸染后,出缸、漂洗、晾干、拆线后即成精美的手工艺品。2003年,巍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走在巍山古城街头,一系列扎染相关浮雕壁画,向人们展示民族民间珍贵的文化遗产。


巍山人爱养花,种花的容器也是就地取材,闲暇时浇水施肥,修剪造型,既美化了环境又能修身养性。难怪巍山人有温文尔雅谦和礼让的性情了。


怡然自得、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悠闲地坐在街边,围着小方桌吃茶下棋吹牛,看街上的热闹。

巍山的老百姓生活在古老文化积淀的环境中,一间铺子、一种小吃、一条街巷,这一切都从中透着历史的痕迹,仿佛都在记忆中,而那鲜活的历史则是整个巍山的灵魂。


巍山古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再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巍山人神闲气定的生活性格。人们从古城楼的门洞穿梭而过,来来往往行走于古街上。岁岁年年,热闹的景象似乎在这古街上定格,这是一座鲜活生动的古城。


这座曾经被岁月的尘埃遮蔽了的高原小城,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城扩修了几条街道,整座古城的墙高度一样,放眼望去,视线开阔,整齐划一。


魏山小吃在整个大理都很出名,甚至有吃在巍山的说法,文庙边上官方规划了一条美食街,大概是想文庙和美食街联动,带动这一片区的人气,然而很是萧条。


拱辰楼向南,进士坊旁的后所街,才是巍山人习惯的美食集中地。这一带集中了当地著名的餐馆和小吃店,也有贩卖特产的摊点。逛到老城老街老地方,看这家的生意不错,就选了这家吃饭。点的是巍山有名的耙肉饵丝,端上来的时候看到一大碗红油汤,饵丝上面是一大块酥烂的肉。吃到嘴里感觉一般,没有什么惊喜。


之前在官渡古镇吃过“三块一拾”的灌浆豆腐,觉得不错。在巍山看到这里也有连锁店了。这次点的是口袋豆腐和流沙洋芋。口袋豆腐的味道不错,烫嘴的豆腐加上口袋包的折耳根,清爽的味道太好吃了。流沙洋芋外表有点硬,完全没有吃出流沙的感觉。


夜幕下的巍山依然是个安静的古城,回到客栈,门口放了块“今日有房”的招租牌子。店里的伙计告诉我们:现在是淡季,旺季的时候巍山古城也是很热闹的。今天只有我们入住,客栈我们全包了。

标签: 巍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