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推动城市更新 攀升城市能级

热点 176 0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0日讯 城市更新项目加速推进,“老破小”变成“幸福里”;老旧小区改造持续进行,旧地迎来“逆生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共建城市全新空间,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共筑城市美好未来,城市更新正让城市“更新”“更好”。

近年来,潍坊昌邑市抢抓潍坊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机遇,坚持高标准规划、整体性布局、通盘式推进,推动城市品味度、时尚度、承载度持续提升,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宜居优居”的有力跨越。

潍坊昌邑:推动城市更新 攀升城市能级

以旧换新——老破小变成“幸福里”

一大早,在昌邑市奎聚街道五里村董廷月家中,老两口正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对房屋征迁政策的讲解,遇到听不懂的名词时不时发问。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最终选择了房票置换的征迁方案。在法律顾问和公证人员的见证下,董廷月在协议上按下了手印。“政府下了大力度为老百姓造福,让我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她笑着说。

城市更新,如何连接民心?上台、五里两个村庄406户群众,436套房屋,抬头望见的是仅一路之隔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低头看见的却是基础设施老旧的平房,群众多年来一直盼着拆、等着拆。出于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考量,昌邑市将五里村、上台村纳入文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并在征迁过程中首次使用房票制度,精挑细选出优质商品住宅房源1700套供征迁户选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打破了回迁为“小产权”的制约,回迁房屋全部为大产权,使房产价值提升50%以上,最大程度为群众让利。

政策贴心,服务到位。凌晨两点,征迁指挥部依旧灯火通明,墙上悬挂的工作进度图格外引人瞩目,来往的干部们干劲十足。“很多居民白天上班,我们就连轴转,利用晚上时间入户为居民讲解征迁政策,带领居民去纳入房票房源库的小区实地看房,做好一切服务,让群众满意。”工作人员介绍。

“上台、五里两个村庄作为文山片区的重要拼图,迫切需要通过征迁提升整体形象和品质。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发扬优良作风,依法依规持续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目前五里、上台片区居民签约率已经达到100%。”昌邑市相关负责人说。

而在城市的另一角,昌邑城南片区城市更新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吊臂起落,各个施工单位正全力以赴赶工期抢进度。“目前项目正处于主体建设阶段,预计8月份实现封顶,2025年达到竣工验收条件。”项目负责人单连光介绍。

一建一拆间,城市日新月异。顺应群众期盼,提升城市能级。一项项工程凸显出昌邑市城市更新大手笔——完成棚改项目60个,10290套完成回迁安置;加快推进城南、文山等6个城市更新片区建设,推动辛置片区实现“三村同迁”,10多个城建领域历史遗留项目彻底清零,城南片区城市生态综合体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热火朝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浓墨重彩地描绘着城市变化,酣畅淋漓地记录着昌邑市日新月异的的铿锵步伐。

旧地焕新——老小区迎来“逆生长”

走进昌邑市中医院家属院,道路整洁、墙面干净,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崭新的告示栏内张贴通知。与以往的老旧截然不同,一张张居民的笑脸折射出小区的焕然一新。

老旧小区的“逆生长”并不简单,背后是为民情怀的生动注脚。从改造前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小区供水、供电及门禁、小区道路等问题进行入户走访,到因地制宜制定施工计划、招投标,再到正式施工时全程质量管控,每一个细节都要投入大量心血。

“我在这里居住了将近二十年,各类设施的老化一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现在小区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大家的幸福感真是成倍地增加。”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居民薛清环制作了一面写有“老旧小区改造为居民居住环境作出巨大贡献”的锦旗送往昌邑市房产服务中心。

老旧小区的改造如火如荼,这边“工业锈带”变成了“青年秀场”。在昌邑市柳疃镇的“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里,各种题材的墙绘作品五彩斑斓、个性鲜明。走进“年代记忆博物馆”,时代杂货铺里的冰糕箱、梳妆镜、手电筒,“飞驰”而过的绿皮火车,让年轻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变迁。

“文化创意园依托华信丝绸旧厂区改造而成,入选了第一批山东省工业遗产名单,被评为山东省城市更新示范项目。通过展示丝绸工艺和织绸人家的历史变迁,讲述柳疃丝绸的前世今生,让游客既能欣赏到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又能感受到奋斗不止的丝绸精神。”文化创意园负责人安迎朝说。

旧地焕新颜,老树发新枝,昌邑市的老旧设施提升工程硕果累累——2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6590户居民受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区道路雨污分流里程数突破300公里,比例达100%;投资1197万元,摸排更新30公里运行超过20年的钢制燃气管道,被省住建厅列入全省激励名单,获激励资金200万元。

城建“换芯”——老城区“解锁”新配套

一路向东,行驶在平安大街,最大的感受是美。临街商铺的牌匾统一有序,清晰的路标、常绿的树木,让人目不暇接;宽广整齐的道路,依偎着清潺的流水,一座水岸花园成为推窗可见的风景。街景的变化源自昌邑市对城区的“微更新”“微改造”。当地在城市有机更新上下足了“绣花功夫”,用不断提升的城市品质为百姓带来了更多触手可及的幸福感。不少市民发现:家门口有口袋公园了、路灯变成了LED灯、小区里多了电动车充电棚……

城市品质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微更新”让城市焕发新活力。探索小区充电桩棚建设试点,完成6个小区58处场地勘察和设计,建成后可满足145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建成“口袋公园”59个,初步形成城市公园绿地便民十分钟服务圈全覆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2.3平方米,6331盏路灯实现节能改造,亮灯率达99.3%,城区累计建设公厕42座、环卫驿站30处;扮靓城市颜值,城区深度保洁面积比例达75%,机械化保洁面积达85%以上,全链条垃圾分类收运处体系;深入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被住建部确定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入选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数字背后折射的是该市惠及民生的努力,一楼一街的焕新,无不给百姓带来真切的获得感与归属感。“近年来,昌邑市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城市建设有速度,服务百姓有温度,铺就城市宜居幸福底色,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样板’。”昌邑市住建局局长梁永彦说。

闪电新闻记者 王亮家 刘九省 通讯员 马文睿 潍坊报道

标签: 昌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