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杠铃的配置成为了必备之选

知识 176 0

时代变了,杠铃的配置更明确
  如今这个时代,是不是赚钱越来越难了?
源于经济大环境本身的不景气,多变,太多这样的感受了。但我们也在看到投资大师的应对是非常传统且有效的,那就是杠铃配置(在《投资大师们2024年持仓结构的思考》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13899601903720中有详解)。说白了,就是坚守两类:

时代变了,杠铃的配置成为了必备之选

  一类是高胜率,非常稳定的,甚至用低成长让渡出来稳定,底层股息的模式,甚至有些选择了非生息的黄金,就在做一种最差的,甚至是应对灾难的思路,哪怕环境寒冬依然可以生存。另一类是高成长,既然都会差,那就比谁能在好的时候更大空间,所以我们就看到了高科技的配置,甚至不知未来如何,但是一种变革。

  当这两种极端的资产配置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了,这就是杠铃配置的思路。其实,这方面,日本市场更加有说服力,尤其是失落的30年,这个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1990年以来,日经指数不能用低迷,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了,但我们看到MSCI日本高股息指数似乎并不太受到影响,始终保持向上,这意味着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时,股息模式是可以生存的,尤其是图中标注的几个时间段,是可以逆势走强的,这几乎是市场85%的时间了。

股息模式体验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同样道理,港股在近期连跌4年,期间惨烈度也很高,但高股息品种依然可以保持其优势,如果叠加近期红利税取消,其也会进一步强化这个因素。近十年维度下,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的股息回报为6.94%,要知道这是在港股回撤巨大特性形成的,距离长期GDP天花板8%的因素,也不太远了,说明了这种方式的有效性。其实,我们不是很在乎是不是非要博弈某个行业,某个品种,在乎的是有一种稳定的,不需要太多操作的盈利模式,这是最关键的,无论其是美股,港股,日股,还是A股,只要通过组合模式我们能博弈到利润,这就是最关键的。

  比如说日本的高股息标的中隶属非日常消费品、信息技术行业的数量较多;港股方面,金融业、工业、原材料业、公用事业、能源业及通信服务业占比高。而A股方面,如电力、煤、油、国有大行、公用事业等不少。但我们追逐的是自由现金流和安全边际。说白了,不要刻意热衷于哪个行业,而是在乎盈利模式本身,说白了,这里面的行业只是完成股息模式的手段而已,在不同市场找寻到不同的实现这种要求的标的

  同时,这种模式不是在和谁竞争,或者说要战胜什么,是在乎稳定性,还记得不可能三角形吗?要了稳定和利润,就需要让渡出来高成长、速度等因素。尊重时代大势、尊重产业规律、尊重市场特征,保持敬畏之心,这是关键。必须要承认,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便宜钱”时代,收益率稀缺,投资者为了追逐收益率,不惜加杠杆投资高风险、高成长的资产,压低其风险溢价,在定价体系中逐渐忽视了稳定现金流的确定性溢价。

  而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过后,投资者对于自由现金流的追逐增加,不求只争朝夕的爆发力,而获得细水长流的持久力,这样就能理解所谓的“快就是慢,慢就是快”的意义,也能理解为何投资大师们配置时的杠铃思路了。既然能接受这个因素,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如何做好这种模式,以及相关操作经验。

标签: 杠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