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愈发靠拢美国,以色列与美裂痕渐深,折射何种地缘政治变迁?

热点 126 0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谈两件事情,一个是美国与印度的关系,另一个是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这两件事都是最近发生的,虽然分别为印度和以色列的内部事务,但从中可以看到美国对它们的影响。

印度愈发靠拢美国,以色列与美裂痕渐深,折射何种地缘政治变迁?

01

长话短说,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件事,美国与印度的关系。

印度大选已经结束,印度总理莫迪领衔的执政党获得胜利,莫迪将展开他的第三任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执政党在议会当中的席位仅占少数,显然莫迪的影响力不像过去10年那么强大了。

10年前,我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上主持了一个辩论节目,当时莫迪刚刚担任印度总理,便马上派出他的外交事务顾问,亲自出席了我主持的这档辩论节目。

在节目结束之后,莫迪的外交事务顾问私下和我说,我们的总理已经向你们的国家元首发出了访问印度的邀请。也就是说,莫迪刚刚当选,便马上向中国领导人发出访问邀请。果不其然,2014年9月,中国领导人就访问了印度。

两年后,即2016年,莫迪在4月和6月连续两次访问中国。尤其4月那次,中国领导人当时正在武汉视察,莫迪还专门从新德里赶到武汉,私下与中国领导人见面。这说明有要事要谈,并且这件事非常急迫,显然是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或有求于中国。然后2个月后,他又正式访问中国。

但没想到2018年以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在2017年,中印爆发洞朗事件。2020年,又爆发了加勒万河谷冲突。2020年以后虽稍有缓和,但是印度靠近美国的大局已定。

从2014年到现在,可以看出基本每过两年,中印关系就下一个台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那就是2018年。

2018年,美国正处于特朗普时期,当时他推出了“印太战略”。印太这个词,虽然以前有一些美国学者会用,但是在整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研究界中,印太地区并不是一个特别的地区,因为要么是亚太地区,要么是其它地区。亚太地区很大,而印太地区其实只有很小一部分,往往只有学者在学术研究当中会用。

那么印太为何会成为美国政策的一部分呢?

这自然和中国有关。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当向北向西时是陆地国家,向东向南时则是海洋国家。所以清朝的时候,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还发生了要塞防还是海防的争论。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建设海洋强国最好的方向就是南出太平洋,而南出太平洋首先需要突破南海,这恰恰是美国的心头大患,因此美国需要在这个地方设一道防线堵住中国。

澳大利亚作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南大门,本就负责在南边围堵中国,但这个南大门对于美国来说太远了,美国希望在南海这个地方就能够把中国堵住。而印度拐个弯就是南海,因此印度成为了美国可以利用的合作伙伴。于是2018年,美国的亚太战略改为了“印太战略”,印度就这样被美国拉到盟友的行列当中。

我们都知道,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国组成了多国联盟,但现在,它拉拢一个非盟友国的国家加入它们的联盟,显然另有所图。

印度方面很兴奋,殊不知,它已经跌入到了美国的陷阱中。其实这也不怪印度,最主要的是美国忽悠它,美方曾经说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民主国家,但印度不知道的是,美国这个说法是从人口角度出发,而印度方面会错了意,以为最大的就是最重要的,因此对于美国的拉拢表现得很开心。

在这个忽悠的过程当中,美国与印度达成了四项军事合作协议,其中美国显然给印度许诺了许多好处,才最终把莫迪从中国身边拉走。

中印关系的问题核心在于西藏和国家边界上,但中印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并且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要是双方能够合作,那么两国会拥有光明的经济发展前景。

麦肯锡等世界顶级咨询公司都曾表示,在2035年之前,全世界大概有25亿人要全部进入中产阶级行列,而这25亿人就是把中印两国的人口相加得来的,虽然有夸大的意味,但这也说明,世界各国咨询机构一致看好中印的市场潜力。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中印两国的政治矛盾、地缘战略冲突能得到缓和,否则一切都有可能归于虚无。

印度的对外战略现在走到了一个历史十字路口,到底是选择拉近和我国的距离,还是选择与美国深化合作,这是印度将要面临的问题。

02

那么,说完印度我们来谈谈以色列。大家都知道,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小兄弟,但最近我们发现,其实美国说的话以色列也不再言听计从了。这一点,内塔尼亚胡政府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在哈以战争中,以色列一些反人道主义行为,让美国也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因此美国要求以色列对作战策略进行整改,但是内塔尼亚胡政府始终坚持原有计划,对美国的要求置之不理。

其实这也情有可原,因为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有主战派的同时也有缓和派。比如说它的安全部长跟财政部长的主张就比较激进,他们曾威胁内塔尼亚胡要是放弃强硬政治,就会推翻现有政府。所以,内塔尼亚胡面对这两个掌管国家安全和财政的强硬派时,作出一些政策决定前难免要参考他们的意见。

前几天,美国提出了一份关于巴以停火协议的新方案。这个方案受到了哈马斯的欢迎,但没想到内塔尼亚胡否认了这个方案。

为什么在以色列人质家属同意、美国推动的情况下,内塔尼亚胡政府最终还是否认了这个方案?其实就是因为以色列内部的强硬势力对他施压造成的。

那么,为什么以前美国能让以色列言听计从,现在却无力为继了呢?说白了还是资源投入问题,美国用诸多利益拉近了与印度的关系,要想搞定以色列,关键就在于美国愿不愿意全方位向以色列投入资源。

不过,美国目前经济、国力正在慢慢下行,在资源投入上显然有点捉襟见肘。美国也在思考是否需要几条战线同时展开、资源是否需要全面分布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得出美国是有二心的,它并没有平均使用资源,美国的双重标准也由此可见一斑。

标签: 地缘政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