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今年重读《读者》第一篇就遇到了张晓风

杂谈 197 0

没想到今年重读《读者》第一篇就遇到了张晓风。她还是一如既往的会写。《受邀请的名单中,也有他》,光看了一眼标题我就挪不开眼了,这篇文章值得反复拆解。

没想到今年重读《读者》第一篇就遇到了张晓风

1⃣标题:“受邀的名单中,也有他”,咋一看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他是谁?是关系不好准备不邀请,还是重要人物,让人意想不到?这悬念设置,反正我看到了就走不动道,非要看看文章不可。这只是其一,当我读完文章后标题又给了我一个惊喜,原来这个他并不是他,而是“它”,张晓风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拉进了我们读者和它的亲近感。这个他看不见摸不着,却贯穿全文,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我知道,“他”,就在你我身边,如影随形。

多妙啊!光标题就让我百看不厌,移不开眼。

这样的标题不要太适合仿写。我们心里的那个“它”,都可以仿照这种手法写出来。比如说,我冬天一直想写雪,却觉得好多人写过,不知道从何入手,现在标题就有了。“在冬天,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他”“我有一个朋友,他姗姗来迟”。。。

2⃣内容:在这里,我不得不又夸夸张晓风了。都说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被张晓风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读到一半,我还不知道她写了个啥,当我接着往下读后又觉得是那么的妙不可言。仅用一句话,她就把文章的主线拉了回来,而我再回味前文,觉得一点都不突兀。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篇文章前半部分的描写。第一段就一句话,单刀直入,简单明了。后面开始写婚礼,写婚礼又不直接写婚礼,而是把婚礼在内心放映成一部电影,然后一步步在内心解读这部电影。思路太奇妙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角“老”出现了。起初,我觉得这有些突兀,但读完全文后,我才领悟到这是张晓风的匠心独运。婚礼的热闹喜悦与“老”的深沉宁静,正是一种深刻的对比和冲突,这种写作功底令人赞叹。

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结构、幽默的手法、段落的描述等等。只是我想絮叨的太多也太激动,光标题和内容都不够我写的,字数超啦~

大家赶紧写起来吧~

#写作# #拆文# #读者#

标签: 张晓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