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管涌?

行业 117 0

管涌机理

管涌,这一土力学术语,在1998年的洪水中广为人知,成为了全国人民口中的高频词汇。当时,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都频繁提及这个词汇,使其深入人心。然而,对于管涌的理解和使用,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什么是管涌?

管涌实拍

长江及其他江河的堤防,多建于中下游的滩地之上,这些滩地的土层历经岁月的沉积和洪水的冲刷,形成了独特的结构。以长江堤防为例,其地基多为二元结构,即上部为弱透水的粉黏土层,下部则是厚实的均匀粉细砂层。在土力学教材中,管涌被定义为细粒土在渗透水流作用下,从粗颗粒孔隙中被带走的现象,进而在土体中形成孔洞,可能导致土体塌陷和堤防失稳。然而,这种管涌现象在长江堤防的二元地基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管涌机理

实际上,堤防地基的渗透破坏过程更为复杂。在高洪水位的压力下,背水面地基中的弱透水层或取土坑首先发生流土现象。随后,渗透水流在砂层和粉黏土层的界面处产生冲刷,带走大量粉细砂,形成地下水流通道,最终可能导致地面塌陷和堤防溃决。

管涌机理

然而,由于人们对管涌的望文生义,往往将其误解为土从一个管洞中涌出的现象。因此,一些局部的流土现象,甚至是鼠洞蚁巢引起的堤身泄漏,都被错误地称为管涌。这种误解甚至影响到了高层领导,尽管有时他们会加以说明此“管涌”非彼“管涌”,但纠正这一误解却并非易事。

科教频道走近科学管涌机理图

为了避免这种误解,建议我们在提及这类现象时,可以统称为“渗透变形”。这样既能准确描述现象的本质,又能避免概念上的混淆。

标签: 管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