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吃麻雀,为何城里麻雀却越来越少?被视为害鸟的斑鸠却在变多

热点 122 0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马路上、公园里成群结队扑棱而起又四处溜达的麻雀渐渐不见了,这是一个细微的变化,直到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人类才猛然发觉这个城市少了一些什么。

没人吃麻雀,为何城里麻雀却越来越少?被视为害鸟的斑鸠却在变多

这不是大范围捕捉或灭杀,也不是人们将麻雀变成了餐桌上的肉,那它们为何活不见鸟,死不见尸?为什么体型相似的斑鸠却又会越来越多?

麻雀都去哪了?被吃了吗?

麻雀和斑鸠本就是人类生活里较为常见的鸟类,它们对于人类而言娇小无害,在人类不再将它们当成食物的现在,为什么两者的现状却恰恰相反呢?

这要先从麻雀和斑鸠的各种习性说起。

在栖息和活动习性方面,麻雀是一种适应力强的鸟类,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包括城市、农田、草原等,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对麻雀很熟悉的原因。麻雀喜欢栖息在有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常常集群活动,善于在各种地形中寻找食物,如地面、草丛、灌丛以及树枝上。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麻雀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原本属于麻雀的栖息地慢慢建成了高楼大厦,它们的生存空间便被大量压缩,甚至找不到地方可以筑巢。而且许多草坪、花园和其他鸟类需要的食物和水源的种植区被砍伐或者改建,也使得麻雀的生活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斑鸠就不一样了。斑鸠的栖息地非常广泛,包括开阔的林地、公园、农田、草原、城市以及沙漠等地区。它们并不对栖息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觅食和避难空间,它们就能够生存下来。

在城市中,斑鸠甚至善于利用人类建筑物及其周围的环境,常常在靠近人类居住区的树木或电线杆上筑巢。它们甚至可以跑到别人家里去筑巢,这种任性程度,它不活下去还有哪种鸟可以活下去?

在食性方面,麻雀是杂食性动物,食物种类丰富。在冬季和春季,它们主要以各种杂草的种子为食;而在夏季和秋季,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成为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此外,麻雀也会捕食昆虫,尤其是一些会危害作物的害虫,如鳞翅目的各种害虫。

在育雏期间,大麻雀会捕捉昆虫来喂养小麻雀。但由于过度的农业化和城市化,麻雀的主要食物来源如昆虫和谷物正在减少。同时,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也对麻雀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不仅直接杀死麻雀,还破坏了它们的繁殖环境。

而对于斑鸠而言,它好像吃什么都可以。斑鸠是杂食性鸟类,既食用植物的种子、果实和嫩叶,也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城市和城郊地区的人口密度高,餐馆、垃圾站等地的垃圾中也会有很多斑鸠的食物。城市化导致的垃圾和食物残渣的增加,为斑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供应。这样的话,城市和农业无论怎么样发展,好像斑鸠都有自己的一套活法。

麻雀和斑鸠:不同的生存智慧

麻雀作为留鸟,其繁殖能力相对较强,一年内可以繁殖一到四次。然而,麻雀的繁殖成活率却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比如食物资源的季节性波动、环境压力、天敌的捕食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此外,麻雀的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为3~5年,这也可能对其繁殖成功率产生一定影响。

相比之下,斑鸠的繁殖能力虽然不如麻雀频繁,且每窝产卵数量较少,但成活率非常高。这种策略使得斑鸠能够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斑鸠通常选择较为隐蔽的地方筑巢,以减少天敌的威胁。同时,它们的食物来源相对广泛,这有助于确保雏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营养。此外,斑鸠的寿命相对较长,这也为其繁殖成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这种差异还可能与它们的迁徙习性有关。麻雀作为留鸟,一年四季在同一地生存繁衍,可能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而斑鸠作为迁徙鸟类,可以根据季节变化选择更为适宜的繁殖地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繁殖成功率。

关于天敌,也是一个非常能够影响麻雀和斑鸠生存的因素。

这里会涉及麻雀和斑鸠体型的差异。麻雀是一种小型鸣禽,其体长通常在10~20厘米之间。相比之下,斑鸠的体型稍大,体长约为25~30厘米,体重在150~250克之间。

因为麻雀的体型较小,所以它的天敌主要包括一些猛禽,如雀鹰、老鹰等。这些猛禽具有敏锐的视力和快速的飞行能力,能够轻易地捕捉到体型较小的麻雀。此外,一些蛇类和哺乳动物,如黄鼠狼等,也会捕食麻雀。这些天敌通常在麻雀觅食或栖息时发动攻击,对麻雀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相比之下,虽然猛禽如红隼等也是斑鸠的天敌,但由于斑鸠的体型较大且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这些猛禽的攻击。一个是束手就擒一个是可以抵抗,麻雀和斑鸠在天敌面前的的存活率差异程度可见一斑。

此外,麻雀较为敏感,容易受城市中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光污染等的影响。空气污染导致食物链中的饵料减少,麻雀难以找到充足的食物;噪音污染干扰了麻雀的正常生活,使其无法正常休息和觅食;光污染则破坏了麻雀的作息规律,使其无法准确判断时间,进而影响了觅食和睡眠习惯。

其实麻雀看起来就是比较脆弱的,甚至城市中大量的公路和车流也增加了麻雀的死亡风险,许多麻雀会在飞行或觅食过程中因遭遇交通事故而丧生,这也是我们会在路边看到失去生命体征的麻雀的原因。

人类活动也可能对麻雀和斑鸠的数量产生影响。一些城市居民可能会将麻雀视为病虫害,使用草药、杀虫剂等手段进行驱逐或杀死,这进一步减少了麻雀的数量。而且猫啊狗啊,也都会因为麻雀较小而进行捕猎。而斑鸠由于其温顺的性格和容易接近的特点,有时会受到人类的喂食,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斑鸠数量的增加。

综上所述,城市中麻雀数量减少而斑鸠数量增加的现象与这两种鸟类在生态适应性、食性、繁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密切相关。从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来看,好像麻雀的减少是必然现象。

然而,麻雀在我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动物。它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意味着非法捕猎、杀害、食用或交易麻雀都是违法的行为。因此,对于麻雀,我们有明确的法律条款来保障其生存和繁衍。所以在城市环境和人类生活里,我们都应该为麻雀营造一个更好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同时,虽然说斑鸠现在越来越多,并且斑鸠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但它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即具有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在某些地区,如湖南省,斑鸠被列为三级保护动物。这意味着虽然斑鸠没有国家级的保护地位,但人们仍然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不能随意捕杀或破坏其栖息地。

所以,无论出于任何目的,我们都应该尊重和保护它们的生命和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麻雀食性分析及控制利用的研究—郭泠〈河北省中国科学院学报〉》

标签: 斑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