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官话概述

行业 172 0

中原官话是 中原 民系和 关中民系的 母语, 汉语 官话的一个分支。

典型中原 官话与 普通话在 声母、 韵母和用词上差距较大,严格区分 尖团音。主要以古 入声清音 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 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的 入声归派方式是中原官话区的划区标准。

中原官话概述

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 河南大部、 山东西南部、 安徽北部、 江苏西北部、 山西南部、 陕西 关中、 宁夏南部、 甘肃东部、 青海东北部、 新疆 天山以南地区等,共390个县市,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 西南官话,达到1.67亿。

中原官话在语音上与普通话很接近,说中原官话东区的人可以与说普通话的人自由通话。在语音上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平舌音与翘舌音,知照组字与精组字的分合。中原官话中存大致在三种模式。

a.知照组读 舌尖后音(即翘舌音),精组读舌尖前音(即平舌音)。郑州、开封等地属于此类。

b.合口字读 翘舌音;开口字中,止摄知组(如知、池)读翘舌音,照组(如纸、翅)读平舌音;除止摄外,知组三等字(如张、场)、章组(如周、手)读翘舌音,知组二等字(如罩、茶)、庄组(如查、沙)、精组读平舌音。洛阳属于此类。

中原官话

c.知照组、精组字均读平舌音。河南东南部、山东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其他一些零星区域属于此类,如 驻马店、 济宁等地。

中国方言地图集曾经依据以上的三种模式将中原官话分出了郑曹片(a)、洛南片(b)、蔡鲁片(c)三个片区。

2.区分尖团音。即见组细音与精组细音发音不同。见组细音颚化,精组细音不颚化而仍保持舌尖音的读法。中原官话大部分区域能够区分 尖团音,但也有部分区域不区分。

何谓尖团,即“箭zian—剑jian”有别、“小siao—晓xiao”有别、“酒ziu—久jiu”有别、“亲cin—钦qin”有别、“心sin—欣xin”有别、“积zi—鸡ji”有别、“先sian—掀xian”、“千cian—牵qian”有别……前者 尖音,后者 团音。分尖团是正统。

3. 入声 字的读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

整个中原官话区内,入声字都已经失去塞音尾,而归入舒声字。在声调上,清入声、次浊入声字归入 阴平,全浊入声字归入 阳平,在全区内高度一致。不少入声字韵母也与普通话差别较大。主要有:

a.曾摄、梗摄入声字,韵母一般为ε/ai/ei,如百、则、客、德;

b.宕江摄入声字,韵母一般为yo/io,如药、角、学;

c.山摄入声字,韵母在有些地区为ye,有些地区为yo.例字如缺、雪、月

4.蟹摄、止摄合口三等非组

“非飞费肥肺”等字,除 信蚌片外,其余大多发为fi音。

标签: 中原官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