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动·建筑丨从卢湾走向世界,卢湾体育中心的前世今生

行业 199 0

在上海,有这样一座体育场馆,见证过中国体育在世界纪录中零的突破;创造过上海篮球、排球的辉煌;诞生过诸多世界体育名将;也留下了球迷的声声呐喊。在寸土寸金的黄浦区,卢湾体育中心尽管不是上海最大、最新的体育中心,却在新中国体育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申动·建筑丨从卢湾走向世界,卢湾体育中心的前世今生

图说:卢湾体育中心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下同)


昔日的回力球场

如今的卢湾体育馆位于肇嘉浜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在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建成的回力球场(Auditorium,又名中央运动场)。这座球场由法商营造公司设计,长56米、宽13米,可容纳两千多名观众。回力球曾经是奥运会项目,盛行于欧洲和南美,球速快、悬念大。除了回力球,球场还举办拳击比赛。1943年11月,西侨青年会拳击俱乐部的外国拳手向中国运动员发起挑战,在回力球场进行团体对抗赛,中国运动员以5胜2负1和的成绩获胜,其中,年仅15岁的蔡龙云战胜俄国拳手马索罗夫,轰动一时。

1946年,回力球场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改名上海市立体育馆,接管时的家当不过篮球架一副、乒乓球台两只及部分简陋器材,后又添置了木质地板和上海第一架电动计分器。

解放前,上海公共体育场馆有“一场”上海市立公共体育场(沪南体育场)、“一馆”上海市立体育馆(今卢湾体育馆)、“一池”大陆游泳池(新成游泳池)。


见证中国体育纪录

上海解放后,上海市立体育馆又改名为上海市体育馆,后经多次增建,三面看台可以容纳3165名观众,能举办多种体育比赛。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内极少数能容纳3000余人的体育场馆,卢湾体育馆举行了苏联男女篮访华友谊赛等重要的国际赛事。

1956年6月7日,这座场馆见证了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荣耀时刻,陈镜开在中苏举重友谊赛最轻量级比赛中,举起了133公斤的重量,一举打破了由美国选手保持的挺举世界纪录,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实现了中国体育在世界纪录中零的突破。当裁判的三盏白灯同时亮起时,现场沸腾了,中国在国际体育的舞台上证明了自己。此后,陈伟强、吴数德等人也接连打破各项举重世界纪录。上海市体育馆被誉为“举重破世界纪录的宝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这里主场作战的上海男篮也是“万人迷”。几乎每隔一天,就有一场篮球比赛。每次赛前,球迷一定提前一天买票,通宵排队,队伍一直排到南昌路。买不到票的,干脆站在外面听篮球,场外的欢呼声更是震彻整条马路。上海男篮还曾在上海市体育馆战胜过前苏联国家队。

1975年,位于陕西南路的上海市体育馆改名为卢湾体育馆。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闭幕式在此举行,美国“拳王”阿里访问上海时,也曾在卢湾体育馆举行表演赛。此外,卢湾体育馆还多次举办演唱会,上海籍歌手沈小岑、张行等都是从这个舞台走向全国的。谢晋导演的电影《女篮5号》,大致反映了当年陕西南路上海体育馆(卢湾体育馆)的面貌。


飞艇造型横空出世

1992年,为配合地铁工程和淮海中路商业布局改造,陕西南路的卢湾体育馆拆除,同时为了迎接八运会的举行,市政府决定在肇嘉浜路另建一座新的卢湾体育馆,并和建国西路的卢湾体育场、游泳馆、健身馆、网球场及其他体育设施融于一体,成为一座综合性体育中心。

设计方在建造新卢湾体育馆的时候,将它的功能分为体育功能和非体育功能。在体育功能方面,尽可能多地安排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体操、拳击等比赛项目。在非体育功能方面,尽可能考虑与体育、娱乐相关的内容。在内容设置上做到了小而全、小而精。为此,体育馆设有保龄球馆、娱乐室、咖啡等等。

卢湾体育馆周围交通情况复杂,怎样合理布局和组织流线,是总体设计及单体建筑平面形式的关键。设计师钱锋、李茂海合理布局,网球场和停车场定位在基地东部,以利于基地主通道与原体育场通道相通。体育馆平面尽可能做成矩形,以利于节省用地,并使肇嘉浜路广场得以扩大。

卢湾体育馆整幢建筑呈飞艇造型,建筑形象充分反映出结构特点及内部空间,侧立面采用了两个上下相扣的弧形金属体,上面一个立面与屋面形成了一个整体,下面一个的弧线又与看台外挑部分形状相吻合。

上下两个弧形金属体同时与下部镜面玻璃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如同一个天外之物,坐落在采用粗毛花岗石饰面的一层平台上。坚实的基座,托起整座主体建筑,使主体建筑既恢弘、粗犷,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神秘感,金属体上的锥形窗既满足了内部功能的需要,又丰富了建筑立面。


上海体育走向辉煌

1997年,八运会圣火在上海熊熊燃烧了13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卢湾体育馆在完成迁址后承办了八运会的篮球比赛,见证了20世纪最后一次全国性的体育大盛会。

2002年,卢湾体育馆见证了上海男篮捧起第一座CBA冠军奖杯,也见证了姚明成为中国篮球传奇的崛起之路。而早在1990年,当时仅10岁的姚明就在旧的卢湾体育馆完成了自己的市运会“首秀”。“这是我第一次在木板地上打比赛,还是挺兴奋的,甚至比分、对手都记的很清楚。”市运会的参赛经历令姚明记忆犹新。在卢湾体育馆帮助上海男篮成为CBA历史上第二个总冠军之后,姚明便由此进入了NBA,成为中国篮球和世界篮球的桥梁。

2010年,上海男排和上海女排相继将主场迁至卢湾体育馆,这里又留下了无数排球迷们的回忆,他们亲历了男排“王者之师”的辉煌,也感悟到“女排精神”的传承。


打造多功能体育中心

和卢湾体育馆相比,大门开在建国西路135号的卢湾体育场历史要短一点。上世纪60年代初,征划原儿童交通公园、清真公墓、市城建局机具供应站、市园林局绿化工程队仓库、国际无线电台旧址等土地约72亩,建成卢湾体育场。之后又增建网球场、小足球场、室外游泳池、空海模制作室、乒乓房、健身房等附属设施。

1997年2月,经原卢湾区编制委员会同意,成立卢湾区体育中心。2012年,卢湾区体育中心更名为上海市卢湾体育中心。

如今的卢湾体育馆,中心赛场设有观众席3034个,可伸缩活动看台座位336席,主席台57席,记录台78席。馆内场地为木质地板,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高度约16米。体育馆可举办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专业体育赛事和各类商演活动,日常以羽毛球场地开放为主。经典赛事有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世界体育舞蹈WDSF总决赛、2023世界自由式轮滑锦标赛等。世界轮滑锦标赛也将落户卢湾体育馆,为黄浦打造一区一品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添砖加瓦。

卢湾体育中心还为市民免费提供锻炼场所,室外体育场的看台区域则有健身房、跳操房、训练房等辅助用房。到卢湾体育中心跑步、锻炼、踢球,成为众多社区居民的固定节目。在位于中心城区的黄浦区,能有如此体量的公共体育综合设施是极不容易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浦区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卢湾体育中心开发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官方小程序,将更好地整合中心区域内各方运动项目的管理和开放预定。

尽管近年来,上海体育场馆的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卢湾体育中心并不是上海最大、最新的体育场馆。但作为上海人民的城市体育记忆,她的光芒永远不会黯淡。(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标签: 霞飞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关于本站

青果号是专业的知识问答服务平台,致力于帮助用户解答科普问题。
Copyright © 2024 青果号 版权所有京ICP备10036360号-1

联系我们

合作或咨询可通过如下方式:

QQ:888888

微博:weibo.com/xxx

微信:vvvxxx

关注我们

青果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