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猫黑猫

杂谈 154 0

我们宿舍的院子里,有个单位自备的小锅炉房。后来集中供暖了,这儿基本上也就被废弃了。于是,便有两只被人弃养的猫,看中了这个地方,就在这儿安营扎寨,过起了舒适而惬意的小日子。

这两只猫,一只毛色纯白,姑且称之为白猫。一只黑白相间,以黑为主,将就称之为黑猫吧。记不清它们是从何时起进驻这儿的,日子总归是不短了,好歹也得有个两三年的时间了。

白猫黑猫

刚来的时候,它们保持着很高的警惕性,见人就躲。院子里的人对它们倒是不错,不但不驱赶伤害它们,还不时地喂喂它们。久而久之,它们便也不拿自己当外人,心安理得地“久住沙家浜”了。

时间长了,院子里的人就把这两只猫当成了院子里的成员。谁家有个吃不完的剩饭剩菜啥的,都会拿了去给它们吃。有时,我也会去喂喂它们。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喂猫的时候,顺便观察一下它们的种种反应,竟会从中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看上去,白猫的年龄大些,黑猫的年龄小些。因而,从性格上讲,白猫相对稳重些,黑猫比较活泼些。这一不同之特征,在给它们喂食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喂的次数多了,它们已经对人们的行为了然于心。只要有人拿着剩饭剩菜走进院子,它们马上就知道这是来喂自己的。同白猫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相反,黑猫总是迫不及待地蹿到人们的身边,故作姿态地拉长了声调,酸溜溜地叫个没完,以示亲热。有时,还会围着人们的裤角蹭来蹭去地撒娇。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条规律看来同样也适用于动物界,黑猫吃到的好东西就是比白猫多呵。

不劳而获、饭来张口的生活,慢慢地惯出了它们的一些毛病。起先,过了不短流浪日子的它们,对食物并不怎么挑剔,果腹就是硬道理嘛。渐渐地,它们的胃口被吊高了。毕竟,残汤剩饭中的荤腥物件儿还是不少的。到后来,吃得脑满肠肥、大腹便便的它们,就对面食之类的剩饭不屑一顾了,而只对鸡鸭鱼肉之类感兴趣。这不难理解,有好吃的谁还情愿去吃差的!

天凉的时候,它们靠在墙根下晒太阳。天热了,就躲在汽车底下乘凉。在它们不饿的时候,你如果想去逗逗它们,它们一般是懒得搭理你的,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唤得紧了,过意不去的黑猫或许会敷衍了事地叫两声,算是同你打了招呼,给了你面子。而那只白猫,仍然是该干嘛干嘛,装聋作哑。是呵,在有求于人的时候,装装孙子是很有必要的。但过了河之后,桥该拆,那还是要拆的。

有一回,这两个家伙吃饱喝足之后,心满意足地趴在垃圾桶旁边睡觉。此时,一只觅食的小老鼠从垃圾桶里爬了出来,就从它俩眼皮底下扬长而去。这两个可恶的家伙,竟然连眼睛都懒得睁一下!看来,捉老鼠是猫的天职之类的说法,是很不靠谱的,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据我对这两只猫所作所为的观察,在猫们看来,其实捉鼠也是一种劳动。在不用劳动就能吃饱饭、甚至还吃得不错的情况下,谁肯费力巴扯地去捉鼠呵,还不如选择睡觉来得实在些。因而,驱使猫们尽力捉鼠的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饥饿。当吃饱肚子不成其为问题之后,在猫和老鼠之间,实现和平共处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如果从履行捕鼠职责的角度衡量,白猫黑猫都不是好猫。

从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出,人们其实是经常犯一些先入为主的主观主义错误的。就猫的天性而言,绝对是好吃懒做。闲来无事的时候,是不是捕个老鼠玩玩,那得看它的兴趣,而绝非靠它的觉悟。因而,要使猫们尽职尽责地捕鼠,还是要把它们的天性研究透,并据此采取一些规范、约束、引导、激励的办法比较有效。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光靠自觉性是办不好事情的,不论对动物还是对人。

历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适当地保持一点警惕性还是很有必要的。那只白猫社会经验丰富些,大约懂得这个道理。它尽管不再害怕院子里住的人们,但却始终同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比方说,在汽车底下乘凉的时候,只要一有人走近汽车,它立刻就会爬起来,躲得远远的。那只黑猫到底是年轻呵,很喜欢同人零距离接触,对不可知的风险没有丝毫防范戒备之心,这就注定了它的悲剧性结局。有一天,它饭后四仰八叉地躺在一辆停在院里的汽车轮胎旁边睡觉,睡得很香、很踏实。汽车的主人要上班了,没发现车下有只猫。于是,便习惯性地上车、发动、倒车。随着一声惨叫,一桩交通“血案”就此酿成。

这件事,很是让院里的邻居们唏嘘惋惜了一阵子,尤其是那些大叔大婶们。

壹点号谷荻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标签: 黑猫白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