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北风云人物王怀忠:53岁当副省长自称当代曹操,喜欢大项目!

杂谈 182 0

2004年元旦刚刚过去,位于亳州市观堂镇的十字街口,摊主王魁仁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着烧饼。一旁站着几名准备对他进行采访的记者。“我真的没有想到,他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从他出事的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打听,我早就预见到他会有这个下场——他所犯的罪行太深重了,没有人能够拯救他,他实际上是自找死路啊。”王魁仁一边将烧饼放入炉子里,一边对记者说道。在他所说的“他”,指的是原阜阳市市委书记王怀忠。王魁仁之所以对王怀忠的事情如此关注,是因为这两人一同在孤儿院度过了童年。

当时,他们和另外一个人的关系非常亲近,用王魁仁的话来说,三人没有亲生父母,所以他们之间的情感异常亲密,可以说是亲如兄弟。王魁仁停下手中的工作,回忆起了过去。尽管孤儿院提供食物,但那里的条件并不好,几个年幼的男孩经常吃不饱,因此他们在空闲时轮流出去乞讨食物。“因为我们三个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去乞讨,谁就穿上那条裤子,等回来后我们三个一起分食物。”

皖西北风云人物王怀忠:53岁当副省长自称当代曹操,喜欢大项目!

这种深厚的情感持续了两年,然而之后王怀忠被推荐到附近的公社担任通信员,而王魁仁则参军入伍。从那时起,三人便分别了各自的道路,不再有交集。退伍后,王魁仁一直过着自己的生活,尽管他关注着王怀忠这位迅速崭露头角的政治新星,但两人终究没有再次联系过。几年前,三位朋友中的另一位因疾去世,而如今王怀忠则成了囚徒,王魁仁对于三人在孤儿院时的记忆仿佛就在眼前,让他情绪难以平复。

然而,回顾王怀忠的一生,他从一个孤儿成长为副省长的晋升轨迹。不管是当地喜欢他的或者不喜欢他的人,与王魁仁一样都认为他极其"聪明",是一位难得的政治才俊,一个在官场上具有出色能力的“奇才”。

孤儿身份,善于观察

王怀忠,生于1946年,童年时失去双亲,因一场饥荒父母相继离世,被送进孤儿院。在村里乡邻的资助下,他完成了初中学业。由于在孤儿院的贫困环境,他从小就养成了坚毅不屈、吃苦耐劳的性格。他个子高大,常常为班上的弱小同学挺身而出,维护正义,凡是欺凌弱小者,他都毫不畏惧地与之抗衡。因此,他在同学们眼中显得坚定果断,因其强硬的态度而具有很强的领导力,和他一起的同学都乐意听从他的指挥。

当时,初中毕业已经是村里的知识分子,于是王怀忠得以机会,先后成为记分员、通信员。凭借机智灵活的头脑和勇敢的胆量,他很快被提拔到隔壁县工作了几年,然后在乡里成为了一名干部。尽管在当时,王怀忠的工作在整个县来说并不出众,他的工作水平也只能算是中上水平。然而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却让领导们迅速注意到他,无论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有多小,他都能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和群众反应,认真地去落实。

熟悉他的人评价他善于“洞察言行,观察情感”。有一年年底,一位来自阜阳地委的领导来到了王怀忠所在的乡,对工作进行检查。由于发现了许多不完善之处,他对王怀忠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王怀忠诚恳地接受了领导的批评,然而私下里,他开始了一场巧妙的“钻营”。在受到批评的第二天,他携带着礼物来到了领导的家中,经过一番表态后,老领导终于露出了微笑。然而,王怀忠没有预料到的是,老领导是一个极其廉洁正直、坚持原则的人,他对王怀忠带来的礼物始终婉拒。

随后,他经常借着“汇报工作”的理由前往领导家,然而所带的礼物都被一一退回。王怀忠意识到不能过度逼近,于是改变策略。他开始为领导办事,比如领导感冒时,他会直接买感冒药,甚至还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让领导穿。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巧妙”举动,加上频繁的“汇报工作”和请教,王怀忠在老领导心中留下了一个踏实、肯干的形象。在老领导的推荐下,王怀忠最终获得了进入亳县(后改名为亳州市)县委工作的机会。

进入县委工作后,他开始继续地表现出“勤奋”的样子,同时积极寻找新的晋升机会。一方面,王怀忠对能帮助自己的领导倾注了心思,另一方面,他老家的亲戚、乡亲对他的看法则截然不同。王怀忠的侄子王月亮和王魁仁等人在谈起他时情感复杂,“他几乎不回来看我们,只有两次是在刚到县里当领导的时候,是回来慰问特困户,送了点面油。他身边总是围着许多人,我们也不敢靠近。”

然而,在从观堂镇回到家乡的路上,却出现了一座学校。这个学校可谓是王怀忠为家乡人谋福利的努力结晶。学校的前任校长回忆说,这发生在1993年的下半年,学校的教室已经无法使用了,校方决定找王怀忠,希望他能够提供帮助。当校长等了半天终于见到王怀忠时,王怀忠告诉他等着,然后自己离开了传达室。尽管校长感到可能不会有什么结果,然而半年后,一笔可观的捐款真的送到了学校,学校用这些捐款兴建了两栋新的教学楼,并从王怀忠和另一位捐助者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将学校命名为“德忠学校”。学校落成时,王怀忠甚至亲自前来剪彩。

钟爱“大”项目

王怀忠因其大胆果敢的工作作风,被熟知他的人戏称为“王大胆”。当时,亳州地区以丰富的黄牛资源而闻名,于是王怀忠提出将亳州打造成“全国著名的黄牛金三角”,让农民们“借助黄牛迈向小康”。他毫不犹豫地付诸实践,带领手下耗时半年筹备了一个全国性的“黄牛工作会议”。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人发现这个“黄牛会议”似乎并不是为了促进经济,而更像一个追求“政绩”的工程。

“黄牛会议”的举办地点被选在从蒙城到涡阳县、利辛县的公路边,临近会议日期时,王怀忠下令让属下安排村民们在公路两旁建起牛棚,每个村民还要带一头牛到棚内,供到来考察的领导们观赏。这让一些没有牛的村民陷入困境,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得花钱从其他地方“租”牛,并加上搭建牛棚的费用,有些村民甚至因为这次黄牛会议花费了数十块钱(当时是90年代)。然而,王怀忠的所谓“大胆”与“喜功”行为远非仅限于这些事情。

担任亳县县委书记期间,正值乡镇企业发展政策推进时。有一年,全县乡镇企业的产值仅有几千万元,而王怀忠却觉得这太少,于是他向上级报告时毫不犹豫地宣称产值已达数十亿元,这个“成绩”一度被一些不了解内情的人视为典范。一名曾在王怀忠领导下工作的干部回忆说,王怀忠曾向他表示:“只要你能创造出成绩,即便你有本领,但不是让百姓看到,而是让我看到成绩。”

综合王怀忠的那些“形象工程”,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他的施政理念主要体现为只要能够引起领导的注意,百姓的观点和困境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为了让领导看到他的“成就”,他不断推出新项目,然而这些项目往往在民间被戏称为“只见奠基,不见竣工;只见剪彩,不见实益;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在这些项目中,最显著的莫过于阜阳机场。

回顾上世纪90年代初,王怀忠提出将阜阳打造成“淮北大都市”的构想,频繁拿阜阳与上海做比较,夸口阜阳人口甚至多于上海(根据当时的数据),因此“大都市”必然需要“大机场”。他回忆道:“我在深圳和东南亚国家吸引投资时,常有富商和外商问我:是否有直飞阜阳的航班?”虽然机场构想遭遇了不少反对意见,但王怀忠对其信心满满,声称一旦机场竣工,座位使用率将保持在60%以上。即使客源不足,他宁愿地方财政进行资金补贴。然而,数据分析显示,照王怀忠的设想建机场,地方财政每年至少要填补70万以上的财政缺口。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直到1998年,原本预算为6000万的机场最终耗费3.2亿元才落成。然而在整个过程中,王怀忠连关于扩建机场的报告都几乎没看几页。机场投入运营仅一年就因客流不足不得不关闭,多年后才重新启用。此外,“大机场”之外,王怀忠还着手推动许多其他“大”项目,其中最荒诞可笑的要数“大动物园”。

1994年,王怀忠在东南亚招商引资回国后,宣称要建设全球最大的动物园,名为“龙潭虎穴”,计划饲养“千只老虎和万头巨鳄”。然而,甚至在详细方案尚未敲定时,他便已毁坏数百亩良田,动员干部和学生义务劳动,开挖“龙潭虎穴”。这个耗时三年的“大”项目投入千万元后却未能实现,最终以失败告终,消耗了大量人力和财力而无所回报。

对手被查而被追究

王怀忠的铺张浪费和背道而驰的政策,自然无法期望他保持廉洁之道。随着王怀忠的职位逐渐上升,他和妻子韩桂荣的贪欲也不断膨胀。从公开场合到幕后,这对夫妇共同编织了一出“互相配合”的贪污敛财剧。许多向王怀忠行贿的人大多是企业主,王怀忠滥用职权,为这些企业主在减免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以及其他应缴费用上大开绿灯,给国家造成了超过4000万元的损失。而这些企业主也“知恩图报”,从1994年到被查,王怀忠累计收受了517余万元的贿赂,另有超过480万元的财产无法合法说明来源。

每次协助送钱的人完成请求后,王怀忠和妻子韩桂荣都会以“和你王大哥一起帮助了你们大忙,发财了不要忘记我们”、“你韩大姐常常和我谈你的计划,别忘了韩大姐的恩情”等方式对他们说。作为地方官员,一旦忘记了最初的初心,他的结局就早已被注定。而他的被查,还是由于他的“对手”—原阜阳市市长肖作新被查,引发的连锁反应。

2000年,随着肖作新的调查,关于王怀忠受贿的举报也很快传开。为了查清真相,调查组决定从与他关系密切的几位企业主入手展开调查。然而,王怀忠早已为此做好所谓“万全”的准备。他得知消息后,一方面秘密打探情报,转移受贿款项,同时也急切地通过中间人联系与他有关系的企业主。“行贿的危害比受贿更严重,如果被找到千万别说太多,越多对你们越不利。即便我要坐牢十年,也绝不会揭露……”

为了抵抗调查,王怀忠甚至为他们讲授如何应对问询,甚至让他们的亲属到办案组制造骚乱试图分散注意力。做了这些所谓“无懈可击”的准备,王怀忠在专案组的调查面前也表现得十分冷静。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廉洁正直的人:“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金钱不以为然,从未收过一分钱。”然而,这种临时建立的“同盟”又如何掩盖真相呢?随着一个企业主揭示了给王怀忠行贿的事实,其他人纷纷供认了一切。2001年4月7日,王怀忠被进行“双规”审查,这标志着他喜欢“大项目”的人生迎来了倒计时。2004年2月12日,他被执行死刑,享年58岁。

总结:

从人一生的全局来看,性格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熟悉他的人看来,王怀忠的性格从始至终都以“胆大”和“聪明”为主要特点。他对“项目”的执着和在领导关系中的“钻营”能力都证明了这一点。然而,这些也恰恰成为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他遗忘初心的那一刻,他的结局已然注定。虽然曾一度光彩夺目,但长时间的表演让他忘却了本应承担的责任,最终即使一时的风光,也无法逃脱真相显现的一天。

标签: 王怀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