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兵不厌诈

杂谈 206 0

厌:厌弃,满足。诈:欺骗,欺诈。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用兵作战时可以尽量采用欺骗的手段来迷惑敌人。用于说明领兵作战要善用计谋,使敌人防不胜防。这则成语出自《后汉书·虞诩传》

东汉安帝时期,羌军大规模围攻汉朝的武都郡。安帝任命虞诩为武都太守,负责率军抵抗。虞诩的部队抵达陈仓、崤谷一带时,遭到羌军的阻挠。

成语典故:兵不厌诈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虞诩决定命令部队暂停前进,并散布谣言称已请求朝廷增援,待援军到达后再继续行动。

羌人相信了这一消息,便放松警惕,四处抢掠。趁此机会,虞诩率领部队突破羌军的防线。同时,他还命令士兵在第一天挖两个做饭的灶,并从此每天增加一倍。

羌兵见汉军的灶火日益增多,误以为汉军兵力在不断增强,因而不敢轻易追赶。这样,汉军得以安全进入武都郡。

士兵们好奇地询问:“从前孙膑作战时每日减少灶火,为何您却选择增加灶火?兵法上说日行军三十里,我们为何要每天行军百里?”虞诩解释道:“面对人多势众的羌兵,我们人数较少,如果行动缓慢,很容易被敌人追上。因此,我们需要快速行动以避免被发现。

孙膑减灶是为了伪装兵力减弱,而我们增灶则是为了造成兵力强大的假象。这是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采取的不同策略。”(故事来源:中华成语典故)

标签: 兵不厌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