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碟|贝利叶一家:我不是逃避,我是飞翔

行业 120 0

《贝利叶一家》注定是一部暖心的电影,当银幕缓缓落下,很多人深受感动。

读碟|贝利叶一家:我不是逃避,我是飞翔

这部法国电影,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反差:贝利叶一家四口,父亲、母亲、儿子都是聋哑人,但女儿是正常人,不仅如此,她还有一副好嗓子;对可能留存在残疾人身上的自卑、自怜,全被这一家子的自尊、乐观所代替。很难不被这样的场景所感染:法国乡村小镇,泥砖土屋,鸡舍牛圈,父亲下田,母亲做奶酪;农贸集市上,母亲微笑揽客,女儿负责问答,儿子管收钱,一派和谐景象。他们相亲相爱、开朗大度、幽默知足,远比很多健全家庭来得安康、快乐和幸福。

电影的走向值得关注,在如此稳定的家,导演设置了两条线,引起了涟漪:一是父亲不满乡镇现状——政府想收回农田、森林,建商业中心,所以打算参加镇长选举;二是女儿不经意间,被高中老师发现具有音乐天赋,于是参加学校合唱团,排练、演唱,甚至去巴黎参加比赛。对于父亲参选,女儿这样说过:“听障本身不是障碍,但这个身份,在政治中会带来不方便。”父亲不为所动,在电视台采访中,表达了他的志向:“最近几年,由于商业闭塞,很多年轻人都离开了,没有医生,学校也无人照管,难道我会放任这样的现象,让它持续下去吗?我要为我们的小镇注入新的活力,使它能够有更长足的发展。”父亲参选这条线,原本可以曲曲折折深入发掘,但电影浅尝辄止,在选民见面会上,父亲一番糟糕的回答,即宣告竞选失败。而对于女儿歌唱这一条线,电影或许可以着力描绘女儿的成长,如何收获爱情,或者在歌唱事业大放异彩的过程中,怎样艰辛、拼搏。但电影同样点到为止,我们也看到女儿初潮来临时的惊慌,和二重唱男同学产生的朦胧情愫,在歌唱时,从生涩到成熟——这些并不是主要的,它们只是剧情和人物的补充和完善,导演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或者说,电影渲染的中心是:走,还是留,一种怎样艰难的人生选择!

女儿打算去巴黎参加法国广播电台的歌唱比赛,如果成功,意味着远走高飞,母亲打着手语,和女儿有一段对话:“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总是要求你为这个家庭付出,我是个聋子,都是我的错。”“怎么会呢?你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妈妈。”“那你为什么要去巴黎,本来应该是我陪着你走过这一路的。”“正是因为我从你,从爸爸那里学到很多,我才能下决心做出这个决定。”“你出生后,当我知道你能听见时,当时我就哭,我向来讨厌那些听力正常的人,是你爸爸安慰我,说你以后不会像那些人一样,我们把你当成聋子来养就可以了。”“因为我很不幸生下来不是聋子,就一辈子陪你们卖奶酪?”母亲想要在她的羽翼下让女儿过上一生,女儿却想去天外展翅翱翔。

这是一部温情的电影,女儿和父母的矛盾,没有演化为激烈冲突,也没有表现女儿从此压抑沉沦。转圜之处,电影精妙地设置两个演唱场景,让一切春风化雨。学校合唱团汇报演出,请来家长观看。女儿压轴二重唱《我会爱你》,父母坐在台下,从父母聋哑人的视角,此刻,画面突然静音,无声的现场,只看见女儿生动的表情,蠕动的嘴唇,以及周围人们赞叹的反应。后来,父亲在夜色笼罩的树丛下,手触女儿声带,用触觉又一次“聆听”了女儿演唱的歌,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女儿去巴黎比赛。另一个场景,巴黎试唱:空阔的剧场,坐着几位评委,高处,贝利叶一家其他成员,正凝神观看。女儿声情并茂地唱着,唱着,突然做起手语。如果说,学校汇演静音处理,是从父母视角出发,这一次的手语,就是女儿直接向父母倾诉:“我最爱的父母,我要离开了,我深爱着你们,但我得离开,今晚你们的孩子要启程远航,我不是逃避,而是飞翔。”女儿眼里满含深情,父母频频点头,这一刻,歌曲不再无声,心灵获得回响。(刘伟馨)

标签: 贝利叶一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