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普 | 锹甲:一种好斗的昆虫

行业 160 0


锹甲是鞘翅目锹甲科约1000种甲虫的统称(四川地方叫夹夹虫)。近三分之二的种类分布在亚洲;四分之一的种类在中国,如果把锹甲分为42只,亚洲可得29只。雄虫的上腭发达,形似牡鹿的角。许多种的角上有更细的分支和齿,角长和体长相当,极少数可以做到切断手指的功效,如卡斯特鬼艳、苏门答腊巨扁锹甲。

锹甲是一种好斗的昆虫。

环保科普 | 锹甲:一种好斗的昆虫

成虫食液、食蜜,幼虫腐食,栖食于朽木。成虫多夜出活动,有趋光性,也有白天活动的种类。全球已记有近1000种,中国约记有300种。由于其体大、形状奇特而为大众喜爱和收藏,并作为宠物饲养。

主要在有中国扁锹、普氏锹甲、中华锹甲、折叠斑股锹甲等。

中国扁锹

中国扁锹雄虫体长32~94毫米。体色黑褐色,具光泽,体型稍扁,大型雄虫大颚发达,具齿状排列,小型则无,雌虫20~45mm。雌虫体型较小,翅鞘有光泽,头部具凹凸的刻点。白天的时候可以去树林看一看,观察下在树干的上方,是否有汁液流出,如果有,那么晚上拿手电来,肯定会发现不少好东西的。至于幼虫,要去找朽木,通常腐木的树干里会有不少锹甲的幼虫。 挖的时候注意些,从开口大的地方用螺丝刀慢慢的撬,尽量不要伤到幼虫。

普氏锹甲

普氏锹甲雄虫体长32.2mm,上颚长6mm,前胸背板长6.5mm,鞘翅长18mm。头宽,鞘翅宽。身体黑褐色,具金属光泽;口上片、触角和足为光亮的褐色。头横置,头顶凹。密布细小刻点;眼侧突小而尖;上颚中部弯曲,无齿,端部简单而尖锐,密布细小刻点;口片大而突出为五边形。前胸背板横置,光亮。密布细小刻点;前角尖锐,后角直,前缘双凹,后缘近平直,侧缘中部稍突出,背面有两个小凹陷。鞘翅光泽无毛。小盾片前方有弱小毛。腹部、中后胸腹板覆盖有1片长形的淡黄色浓密绒毛。前足胫节细长,主要分布在西藏。

狭长前锹甲

狭长前锹甲是小型锹甲,体长18-52mm(含上颚);雄虫头部较平,背面呈密颗粒状;上颚细 长,外缘弧形,前端尖锐,内缘近基部各有1大齿,中部以前呈锯齿状;鞘翅肩后最宽,光亮,皮革状。国内大部分省区都有锹甲分布,而以南方地区偏多,数量一般。

中华锹甲

中华锹甲通体黑色,有光泽;雄虫上颚前伸,端部分叉,内侧密布10余枚齿状突起,极有力;雌虫上颚正常,前胸背板较平滑,不如雄虫。分布在河北、北京、辽宁、贵州。

褐黄前锹甲

褐黄前锹甲体黄褐色至褐红色,头、前胸背板、小盾片和鞘翅边缘多为黑色或暗褐色;上颚端部、前胸背板中央色泽深,在前胸背板两侧近后角处有1灰黑色圆斑。分布在河南、河北、湖北、浙江、贵州、广西、台湾、福建、北京等。

斑股锹甲

巨叉深山锹甲

彩虹锹甲

标签: 锹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